黔西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黔西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贵州省 > 毕节市 > 黔西市
黔西城市风光
黔西素朴镇风光
黔西杜鹃

黔西市汉语拼音:Qiánxī Shì;英语:Qianxi City),中国贵州省辖县级市,由毕节市代管。位于贵州省中西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地理坐标东经105°47′~106°27′,北纬26°46′~27°21′。县域面积为2380.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6月,黔西市辖4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少数民族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黔西常住人口为732008人。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8个民族。

黔西市因地处贵州(简称黔)西部而得名。黔西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商周时为卢夷国地。民国三年(1914年),贵州省府改黔西州为县。2021年3月,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

黔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西南东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丘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凹水河鸭池河野济河。年均气温13.7℃,年降水量1005毫米。全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大豆、马铃薯,因盛产烤烟而成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黔西马被誉为爬山虎,是地方良种马匹。矿藏资源有煤、铁、硫铁、高岭土、锰等。境内有观音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清代兵部尚书李世杰墓、水西公园、九龙山象祠,集隽、幽、雅、险为一体的六广河峡谷和东风湖、柯家海子淡水湖群,喀斯特地貌溶洞八仙洞、大鲵自然保护区等。

黔西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拉开序幕的地方,能源优势明显,水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近年来,境内建成了东风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和黔西火电厂等大中型电站,引进山东兖矿集团、河南永煤集团等20多个省市的企业来黔西投资创业,建设了青龙煤矿、黔金煤矿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2020年1月,黔西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2020年5月,黔西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 邮编:551500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黔西辖5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少数民族乡),市人民政府驻莲城街道迎宾路168号。

  • 街道:锦绣街道、莲城街道、水西街道、文峰街道、杜鹃街道
  • :金碧镇、雨朵镇、大关镇、谷里镇、素朴镇、协和镇、钟山镇、锦星镇、洪水镇、甘棠镇、观音洞镇、中坪镇、重新镇、林泉镇、金兰镇
  • 民族乡:红林彝族苗族乡、仁和彝族苗族乡、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定新彝族苗族乡、花溪彝族苗族乡、中建苗族彝族乡、永燊彝族苗族乡、太来彝族苗族乡、铁石苗族彝族乡、新仁苗族乡、绿化白族彝族乡、五里布依族苗族乡

历史

黔西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专家称之曰“观音洞文化”。 五、六十万年前,观音洞一带就有古人类活动,出土文物经我国古人类学家鉴定,系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考古价值被考古学界誉为“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

新石器时代,凤凰穿洞一带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商周时为卢夷国地,春秋时先后属蜀国、鳖国,战国和西汉前期为夜郎国地。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纳入秦夜郎县,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划入鄨县,南齐高帝建元二年(480)改为谷邑县。南梁太清三年(549)为彝族闽支卢鹿部地。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卢鹿部归顺中央王朝,唐廷以其地置龚州(黔西大部)、义州(金沙大部黔西小部)、犍州(黔西西北和大方东部)等羁縻州。宋皇祐年间为“罗氏鬼国”地。南宋晚期,罗氏鬼国扩占黔中等地,以“夹水”(鸭池河)划分“水西”、“水东”分别治理。元初罗氏鬼国归顺元朝,元廷以其地设顺元路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元廷划鸭水以西地设立亦溪不薛(水西)、阿苴、笮陇路达鲁花赤,驻军镇守。次年又立亦溪不薛宣慰司、改亦溪不薛路为军民总管府。成宗大德五年(1301),总管府总管奢节(女)起地方武装反抗元将刘深的勒索,大德七年(1303)奢节失败被斩,元廷罢亦溪不薛司、府和阿苴、笮陇路,其地并入顺元路宣抚司。明初,顺元路宣抚使霭翠、同知宋蒙古歹归顺明王朝,廷以其水西、水东地置贵州宣慰司,治所设贵阳。洪武十五年(1382),征云南的明军选“果珠”(郭张)地筑水西城(黔西)驻军扼控。霭翠以其宗亲的封地划分中水、下水、底水三路、12则溪。则溪之下分设土目、马衣、夜所。天启二年(1622)水西彝族安氏反明,崇祯三年(1630)安氏败降后,明廷削其水东两则溪地归流,撤贵州宣慰司,以鸭池、六广河以西地置水西宣慰司,设治水西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水西宣慰使安坤归附清廷。吴三桂率清军平水西后,康熙五年(1666)清廷以安氏的则窝、以著、雄所则溪地置黔西府,改土设流,府下划8里、48甲、105寨。康熙十二年腊月吴三桂反清,黔西等地为吴氏割据。二十年三月(1681.4)清军收复黔西地。二十二年冬月(1683.1)清廷降黔西府为州,隶大定府,恢复水西宣慰司但不准干预军民事。三十七年(1698)撤水西宣慰司,其他分入黔西、平远和大定州。乾隆元年(1736),清廷划四川省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增置1里、3甲、8寨。光绪三十二年(1906)省划大定乐贡里七甲之高家岩脚、果中等地入黔西州。宣统三年十月(1911.11)黔西进步人士武装赶跑黔西知州,设黔西军政分府理政。

民国三年(1914)贵州省府改黔西州为县,县下里、甲、寨改为区、保、甲、段。次年划黔西县跨河的铁厂、松林、纳雍、八寨、垭笼、漆家寨等地分别入大定、织金县;划大定县的纸厂、金坡下街、桶井、化窝底和织金县的木渣黑等地入黔西县。十六年(1927)区下保、甲、段改为乡镇、保、甲。三十年(1941)省划黔西县六至九区地入新立的金沙县,黔西保留的地方撤区、废联保制,并为24乡、4镇,乡镇下为保、甲。三十四年(1945)再并为23乡、3镇,直到解放初期。

黔西解放后,1949年12月县下设一至五区分辖26乡镇。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增为12个区。1953年5月撤原26乡镇新划130个小乡镇,此后两年调整合并部分乡镇;1957年6月改11个乡为民族乡。1958年9月,全县93个乡镇调整建为81个人民公社,次年2月建10个区级公社,原81个乡级公社改为管理区。1961年3月撤区级公社、恢复11个区公所、城关镇和89个乡级公社;同时,上级划大方县的青棡公社入黔西县。1984年夏,改90个公社为乡、民族乡和乡级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1990年8月,街道居委会由14个增为39个。1991年6月,省政府划大方县吉星乡入黔西县,同时批准黔西县撤销11个区的建制、将92个乡镇撤并为28个乡镇。2001年9月,全县735个村调整为382个、39个街道居委会调整为33个。2006年8月,城关镇的16个街道居委会整合为8个社区居委会。次年3月,甘棠、红林建立社区居委会。

2006年12月,县政府遵照上级指示划金坡、仁和乡及红林乡的石笋、岩脚村交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托管”。

2021年3月,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

地理

黔西市绿化乡大海子村稻田,2021年9月11日。新华社发(范晖 摄)

黔西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邻修文县,以六广河为界;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以鸭池河为界;西邻大方县,以支嘎阿鲁湖和西溪河为界;北和东北与大方县、金沙县接壤。市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贵阳117千米,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115千米。

地形地貌

黔西市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境内最高点海拔为1679.3米,最低点海拔为760米,平均海拔1250米。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点。县城属丘陵地形,在群山环抱之中,九座狮山分布在城内外,城池如含莲花,故有“九狮闹莲”之称。

气候

黔西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因市内各地特殊地理条件不同,造成各地小气候的极端复杂性,小气候差异明显,从而产生重直、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差异。多年平均气温13.9℃,7月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3.3℃。年平均日照时数1348.9小时。初霜最早在10月上旬出现,平均在12月上旬出现,终霜最晚在4月上旬结束,平均在2月下旬结束。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414.4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45.1毫米(2011年)。

2019年,黔西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5天。全年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09条。

2019年,黔西市年平均气温15.1℃,累计降雨量976毫米,累计日照时数1055.6小时,无霜期339天,最高气温34.3℃,最低气温-2.8℃。

水文

黔西市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城乌江水系,分属一级支流凹水河,野济河及干流鸭池河3个流城区,总长334.5干米,其中境内流长260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野济河,是长江流城乌江干流左岸的一级支流。主河道长112千米,流城集水面积2304平方千米。野济河主要支流有蔡家龙潭河、穿心寨河、老鸪河(也称雨朵河)、龙潭河、渭河,化陇河等。六冲河是黔西市与织金县的界河,河段长53千米,市境内流城面积23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凹水河、哥仲河、龙潭河。鸭池河是黔西市与清镇市的界河,下游六广河是黔西市与修文县的界河,两段河共长73千米,流域面积471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域东、南、西三面环水,河流属乌江水系,水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目前,境内建成了东风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百余个天然湖泊分布在县南部和西南部,被誉为贵州省三大湖群之一。

矿产资源

矿产主要有煤、高岭土、大理石、重晶石、水泥石灰岩、软质黏土、土陶原料黏土、黄铁矿、赤铁矿、钴锰矿。优质无烟煤矿遍布全县,潜在储量预计70亿吨以上,已引进山东兖矿集团、河南永煤集团、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等20多个省市的企业来黔西投资创业,建设了青龙煤矿、黔金煤矿、黔西电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1000米以浅资源量34亿吨,远景储量70亿吨,全县探明上表储量14.43亿吨。全县建成、再建矿井63对,其中:年产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5对,青龙煤矿(120万吨/年产)、黔金煤矿(45万吨/年产)林东红林煤矿(30万吨/年产)、林东太来煤矿(30万吨/年产)、金兰煤矿(30万吨/年产);年产6万吨乡镇煤矿三对(化窝煤矿、垅化煤矿、郁家寨煤矿);年产3万吨乡镇煤矿55对。

主要作物

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马铃薯、甘薯、高梁等;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向日葵、芝麻、苏麻、蓖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土烟、麻、桑、茶等;蔬菜种类繁多,有根菜类、薯菜类、葱蒜类、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瓜类、茄果类、水生蔬菜、食用菌等多种。

主要植物

在用材林中,针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杉等;阔叶林主要有栎类、白杨、泡桐、椿、梓、楸等。在经济林木中,主要有水果类:桃、李、杏、梨、柑橘、杨梅、樱桃、花红、葡萄、石榴等;木本粮食类:板栗、茅栗、枣、柿等;木本油料类:核桃、油桐、油茶、乌桕等;特用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漆树,作放养白蜡虫用的女贞等;用于提取芳香油的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杉、柏、桦、杨梅、樟、桂花、木姜子等;用于提取单宁酸的树种主要有栎类、石榴、马桑等;用于采取纤维的树种主要有棕榈、竹类、枸树;观赏树种主要有檫、樟、响叶杨、枫杨、丝栗、梧桐、油茶、女贞、桂花、棕榈、棕竹、楸、樟、喜树、泡桐、复羽叶栾树等。木本花卉有杜鹃、木槿等。红叶树种有枫香、黄连木、盐肤木、野柿、乌桕等。盆景有南天竹、平枝栒子、火棘、圆齿火棘、岩豆藤、刺梨、水黄杨、石榴、银杏、异叶鼠李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杜仲、天麻、黄连、凹叶厚朴及银杏、水杉、厚朴等。有各类中草药植物617种。

主要动物

饲养畜禽种类多,有猪、黄牛、水牛、奶牛、马、绵羊、山羊、鸡、鸭、鹅、兔、蜂等。养殖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和青鱼等。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云豹、林麝2种;属于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鲵、鸳鸯、大灵猫、小灵猫、水獭、虎纹蛙、白鹇、红腹锦鸡(金鸡)、灰林鸮、短耳鸮13种。

文化

黔西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最喜欢的文化活动有花灯、山歌、耍龙、舞狮、秧歌、腰鼓、金钱棍、莲花落、摇花船,以及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扇舞、剑舞、绸舞、交谊舞、太极拳等。

2006年,黔西3个花灯节目赴安顺普定县参加全省首届花灯大赛,其中:《彩礼》获“彩灯奖”,《听课路上》获“灯王奖”,《杜鹃飘香》获“优秀奖”,县获“组织奖”。

春节期间,城关和各乡镇开展耍龙灯、舞狮子活动,每年正月初八,各乡镇龙灯队都要进城“亮龙抢宝”,除在街道上表演外,还到机关单位拜年贺喜。县城和乡镇还分别开展音乐、舞蹈、书画、灯谜、球类等庆祝活动。

黔西民族文化活动有苗族跳花坡、跳年场、米花节,布依族的对歌节,彝族的火把节等。化屋苗族歌舞别具一格,苗族多声部民歌多次在省内外演唱,受到专家学者好评。打鼓芦笙舞曲调欢快起伏,节奏感强,舞姿刚健有力,粗犷豪放,男女合舞,刚柔相济,朴实大方。1995年5月,化屋苗族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2007年,化屋原生态舞蹈苗族祭祖打鼓芦笙拳舞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黔西赛区预、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观音洞文化遗址

该遗址位于沙井乡境内,距县城南30公里。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等专家学者多次考察,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张森水等教授主持了发掘,共获各类石器4000余件,哺乳化石23种。所获石器均为人工打制,加工工艺和复杂程度与北方周口店“北京人”的石器相似。其考古价值:

(一)它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初期材料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二)其文化面貌(如加工技术、类型特殊等)在同期文化遗址中独具一格。

(三)堆积物完整,厚达8米,可供直接和间接地与其他早期或稍晚期文化遗址作对比。

观音洞文化的特殊性,被认为是我国旧石器早期三个重要类型之一,他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候度文化三足鼎立。白寿彝编的《中国通史》称,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南方“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故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

凤凰穿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该遗址位于城关镇新民村,距县城约4公里,东经106°北纬27°附近,因其北西穿通,故名穿洞。发现后,省政府于199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高约10米,堆积多存于较宽大的西洞口,原迹由南向北略斜低,上覆盖约1.2米厚的堆积受人为破坏。1988年10月9日贵州省博物馆、黔西文管所对遗址进行挖掘,现存堆积厚约72~140厘米,可分3~5个文化层,其中含两个灰烬层,上灰烬层分布较广,下灰烬层仅限于局部,呈复层且胶结。在2×2米三个探方的地层中共出土石制品近千件,骨制品几件、陶片几件,以及单个动物牙和大量碎骨片。另外扰乱层中和地表采集到数百件遗物。石制品均为打制,多以燧石为原料,其特点多是在3厘米以下,骨制品多用骨片制成,有骨铲、骨锥等。层位中出土的陶片有绳纹、篮纹等。动物种类有螺、蚌、鱼、竹鼠、猕猴、鹿和牛等,骨骼已有不同程度的石化。初步认定该遗址堆积的时代可能为新石器时代,底部层位或许可抵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象祠遗址

位于素朴镇九龙山主峰上,距县城35公里、距素朴街4公里。九龙山即古灵博山,当地尚有麟角山、银角山称谓。象祠,即尊奉象的祠庙。象,又称傲象,是虞舜的同父母兄弟,初时不仁,多次谋害舜,舜则对其宽容,封他为“有鼻”(湖南道县北)君主。象在舜的感化下痛改前非,“故能任贤使能,而安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建祠庙以尊奉。在水西地区彝族很尊奉象而建祠供奉,民间曾称象祠为“夷王庙”或安氏“祠堂”、“宗庙”、“神房”、“神阁”。明代正德时任贵州宣慰使安贵荣(水西彝族土司)说:“斯祠之肇也,盖莫知期原,然吾诸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礼祀焉,举而不敢废也”。水西安氏属彝族闽支卢鹿部,其始祖慕齐齐三国时居罗邑(云南境),南北朝梁时,其20世勿阿纳据水西地区,安贵荣是部族74世,其所说“曾高而上”,可理解上到其始祖时,也可理解上到勿阿纳据水西时。明代正德初年水西彝民翻新象祠,安贵荣请王阳明作了《象祠记》。后多次被毁。

古生物化石群

2003年在城关牌庄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经省专家鉴别,这批化石距今至少一万多年,为南方特有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东方剑齿象化石群。

大海子汉墓群

位于绿化乡大海子村,距县城15公里。墓葬群从西到东横穿海子南边水域,为一字开的八座土堆状,当地人称“八仙包包”,每座占地约20平方米,高约6米左右。因年久无人管理,有的已被平为耕地,封土仅1米多厚,有的被铲平修提水房和村级公路。2002年,县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该墓群进行清理性发掘,因是黔西发掘的第27座汉代墓葬,故编号M27。该墓为刀型券顶砖墓,单室,有墓道,墓向160°,通长5.82米?熏墓室宽2.04米,高1.12~1.15米,墓道1.14米,宽1.6米。墓顶起券所用青砖为楔形。较小一侧模印纹饰,有菱形、方锤形。墓道及墓室底室均以素面砖铺砌,出土陶釜、陶罐、铜、五铢钱、铁三角残件。五铢钱从钱文书体辩认,属洛阳煤光汉墓III型五铢。结合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分析,墓葬时代为东汉中晚期。铜釜内有鸡腿骨若干的现象很特殊,在贵州兴仁发掘的M8中也有鸡骨残骸,这与贵州境内彝、布依、侗、仡佬、苗族等土著民族至今仍保留的婚丧嫁取以鸡骨占卜的风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甘棠汉墓群

甘棠汉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黔西火电厂施工建设,2005年5月14日~6月2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汉墓十余冢,出土计有银手镯、银指环、银耳环、麒麟挂件、虎形带钩、青铜釜、摇钱树、龙形带钩、描金铜三角饰片、铜泡钉、五铢钱(几百枚),铁釜、环柄铁刀、铁锯、铁簪、铁钉、铁钎,陶釜、陶罐、陶豆、陶俑、镇墓兽、石研、琉璃耳铛、琥珀和串珠等。其中黔西M31中出土的麒麟挂件在贵州属首次发现。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带甬道刀型券顶石室墓。其中石室墓内结构各有不同,有带甬道左刀型,带甬道右刀型和长方型三种,刀型墓中黔西M28中有二层台,黔西M29中有二层台及右耳室,黔西M30中有二层台、边箱、前室及后室。这三座墓葬形制在贵州也属首次发现。石室墓多为券顶,墓石为一面打制规整的青石。此次发掘的石室墓早年均被盗,大多留有盗洞,墓葬遭严重扰乱。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分析,这批墓葬属典型的两汉墓葬。

烈姬冢(奢节墓)

奢节墓在今水西公园内观音阁左侧梅亭后。奢节生前摄亦溪不薛(水西)总管府政事,因反抗元军肆虐,于元大德7年(1303年)在墨特川(赫章)战败后壮烈就义。水西兵民将她尸体火化,骨灰撒于附近松山,搜其衣冠遗物葬于郭张(黔西)东山之麓(水西公园内),誉名“烈姬冢”,在周围广植梅花,以表她高洁的品格。数百年间,该冢发挥了教化、激励后人的作用。

九龙山(灵博山)

九龙山位于素朴镇灵博村,距县城30公里,距素朴镇1公里,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7′20″,北纬26°59′27″。灵博山,又称麟角山,清初改为九龙山,由一组山脉组成;主峰昂首耸立,海拔1299米,登峰远眺,大有一山翘首,众山相从,宛若九龙腾飞之势。主峰下有一峭壁,峭壁前有一平地,平地两端各有一根独立挺拔的石笋,高约12米,周围约10米,两石笋间相距28米,古人称之为麟角,麟角山因此而得名。每根石笋下有井,水清澈,终年不竭,称“龙眼”。峭壁正中有一洞穴,气候变化时,洞内吞云吐雾,世人称“龙嘴”,对此现象有不少迷信传说。过去满山生长八角、红豆、松柏等树,遍野都是奇花异草,四季常绿,风景优美,且有古祠古庙。灵博山曾以其山形奇特,树古林幽,楼阁重叠远近闻名,被誉为“黔邑锦秀佳景,水西拔萃奇观”。早在明代前,主峰建有象祠,每年有许多人上山朝拜,香火不断。正德三年(1508年)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对象祠进行维修翻新后,请被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的王阳明为之作记,《象祠记》作为名人佳作,清代收集于《古文观上》一书中。清康熙四年(1665)吴三桂剿水西,象祠被毁,牛场街和8个寨子被夷为平地,战死和被大量屠杀的彝民,埋成12座万人坟,吴的武将傅文彪因此看破红尘,隐居此山中。黔西置府(后降为州)后,各地倡导修建寺庙。牛场地方的人士集资在象祠遗址新修庙宇,名“玉皇阁”,并将麟角山改为九龙山。康熙三十三年时任黔西吏目的钱霦有这样的记述:“九龙山,在州东南50里,山势若龙,角目宛然。一龙昂首,状甚峥嵘,上有古庙,传为明初建;八龙下伏,如伏首听命。松折苍翠,秀丽宛然。水西之山,实甲于此”。自清乾隆时起,当地人在山上先后增建观音寺,大佛殿、下殿、钟鼓房、厢房等,招留和尚住持,晨钟暮鼓,香火兴旺。咸同年间寺庙毁于战乱。民国6年(1917),川人邓洪安看中九龙山,倾其所有,再加劝募,重修庙宇,雕塑神像百余尊,购置庙地,收留弟子,恢复香火,他自己也出家当了住持和尚。新中国成立前夕,九龙山庙宇占地900余平方米,共有殿堂39间,有供奉抗日烈士灵位的八角亭,整个庙貌金碧辉煌,极为壮观。解放后严重受损,现正在积极修复中。

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黔西文琴戏 文琴,原名扬琴,因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亦称贵州琴书、贵州弹词。1952年秋,黔西玩友尝试着把坐唱形式的贵州琴书搬上舞台获得成功,为纪念清末“文音俱乐社”为贵州琴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就定名为“文琴戏”。文琴戏是黔剧的前身。又据《黔剧史话》载:扬琴约在十八世纪末的清乾、嘉年间传入贵州,最初只在士大夫文人之间流行,称为“文人雅士之乐”。到了光绪九年,贵阳出现“三友社”,十一年,黔西创建“文音俱乐社”,从此扬琴逐渐成为“市井之乐”。扬琴传入贵州后,吸收了地方戏中的音乐和唱腔,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种,具备了黔剧的雏形。1956年,贵州首个文琴剧团在黔西成立。黔剧的诞生,填补了贵州无地方剧种的空白。

化屋苗族文化空间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距县城52公里,是黔西县南部边沿二水汇流、三县交界的河谷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6°04′—106°07′、北纬26°48′—26°50′之间。化屋片壤开发较早,在南北朝的梁陈时期,昆明闽支卢鹿部沿延江东进占据此地。清初因战火沦为荒野后,在清康熙十五年,十来户歪梳支系苗族来此繁衍生息,在这山环水绕灵气之地孕育出优美的无伴奏多声部民歌、干练芦笙舞、芦笙拳舞、融入祖先崇拜元素的打鼓芦笙拳舞、精美的苗族服饰、古老的献山节祭祀仪式、原始古朴的婚、丧习俗、僚人心扉的花坡节。因此,才有贵州电视台在此摄制的电视风光片《鸭池河畔访化屋》,被文化部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化屋文化空间是化屋基苗族歪梳支系的生产,生活,娱乐模式,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是展示毕节地区民族文化风采的代表之一,是黔西县打造旅游品牌的支撑景点之一。作为少数民族民间传承原始遗风,其内涵丰富,是民族民间文化中一片瑰丽的空间。

黔西花灯戏 黔西花灯是黔西北地区花灯的代表,是一种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并带有戏剧,杂耍等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手不离扇、帕,唱与做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手式以及耍扇,耍帕等技法,具有形式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据《贵州文化志》载:明王朝建立后,于洪武年间实行“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制度,花灯随着移民的涌入而进入贵州。据《贵州花灯史话》载:“贵州花灯艺术是源于中原,而又不同于中原。”花灯进入贵州后,吸收了贵州本土的语言、风格、音乐曲调等,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贵州花灯。花灯在黔西流传的时间据老艺人推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到了民国年间,其程序中的“破五方”在黔西已加入了武功表演。1989年由于黔西花灯歌舞《走妹家》曲调欢快,舞姿优美,加之舞蹈“边鱼上水”、“黄龙缠腰”、“膝上栽花”等动作规范,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确立了黔西花灯在黔西北地区的代表地位

素朴金钱棍 素朴镇位于黔西县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06°20′—106°26′、北纬26°01′—27°04′。东与贵阳修文县六广镇隔河相望,距县城31公里,贵毕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金钱棍起源于民间穷苦人民为了生计而采取的一种乞讨技艺,金钱棍发展至今已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最先是由四川传入,在黔西广泛流传有近百年的历史。金钱棍是以一根2尺8长的竹棍分节挖空,装上铜钱(方孔钱)有节奏地拍打,发出铜钱的撞击声,表演者随着节拍边舞边唱给人以娱悦的曲艺形式。金钱棍唱词有:三字、七字、十字文。金钱棍有独特的唱腔:莲花落、传十字、腔板调(韵板腔)等。金钱棍打起来动作优美、节奏感强、集音乐,说词与动作为一体。动作有:雪花盖顶、黄龙缠腰、苦竹盘根、落地捡金等。打金钱棍一般为二至三人,耍棍者可唱可舞,另有一人打快板助兴。作为民间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风景名胜

六广河大峡谷风光

六广河大峡谷景区 景区位于贵毕高等级公路旁,距贵阳50公里,距黔西40公里,峡谷、俏壁、瀑布、溶洞、古树奇石、比比皆是、山形奇特、拔萃奇观,主要有亚州第一高跨桥、六广特大桥一线天、龙泉阁、姐妹池、猴愁峡、刺猪洞(天锅洞)、屯江苗寨、古胜成、武显台等景点,景区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旋,交通便利,紧接阳明洞景区、九龙山象祠景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及历史人文景观集中,是休闲度假、浏览观光的旅游新景区。

柯家海子景区 黔西古代八大景观之一的柯家海子群,距县城7公里,是黔西县城通往洪家渡、织金洞的必经之地。柯家海子群由30余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天然淡水湖泊组成。海子群内林木葱翠、鸟语花香、竹林掩农舍、林涛耳边响、小船荡湖面,野鸭戏身旁。早在元代,此地就是亦溪不薛牧厂的牧马场,现今尚留有“洗马槽”遗址。古人因之誉为“黔西之景此独秀”。是游人春、夏、秋季休闲渡假、避暑垂钓的好去处。与之毗邻的省级文保新石器古文化遗址凤凰穿洞,具有寻觅祖先生活遗迹的科考价值。

大海子生态旅游度假区 位于黔西县绿化境内,距城关16公里左右,湖面2平方公里,水质清澈、花草果林、翠竹环绕四周、集青山、秀水、田园风光、原始植被生态,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东风湖景区 东风湖苗族风情景区位于黔西县南部,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近20平方公里。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澄深,倒影沉碧,宁静秀丽,处处危岩,峰壁险峻,且多瀑布山泉,跃入湖中,如滚玉抛珠,阳光之下五彩缤纷,雨后最为壮观。水路峡谷连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距省城贵阳仅80公里,距黔西县城4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形成了贵州西部风光一绝的可开发之地。

水西公园景区 以明正德年间修建观音阁为基础,民国初年改建为公园的水西公园,位于县城东面的狮子山麓。占地6万平方米。园内于元代葬有彝族女英雄奢节的衣冠墓,悠久的历史沉淀,在园内留下了观音阁、正德残钟、观文塔、乾隆御赐尚书坊、道光年间吴嵩梁诗碑、观音阁碑、东山寺诗碑等古迹文物。解放后,公园经不断修缮,新建三角亭、去思亭、半山亭、荷塘石桥、鱼池、杜鹃亭等建筑。古树苍劲,渠水环绕,“每逢花前月夜,高人雅士游咏其中”。

黔西县:观文塔

观文塔 位于黔西水西公园的观文塔,是黔西古城的标志,该塔始建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状似笔锋。

净莲寺 原名开元寺、玉皇阁,座落在黔西县城东郊的东山半山上,庙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神话传话中的“十柏禅房”,黔西八大景点之一,著名的风景名胜。据历史记载,净莲寺的前身系开元寺,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开山祖师铁舌和尚在此建寺。晚年传给弟子归印,智永和尚。铁舌和尚园寂后,安葬在左侧山上,至今碑记尚存。清朝乾隆年间寺址上建了玉皇阁,于是人们便把开元寺称叫玉皇阁。民国以来,开元寺历经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庙阁已被毁坏殆尽。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寺才得已修复。1993年黔灵山弘福寺慧海大和尚亲临黔西视察,将恢复后的寺名取名为“净莲寺”。

黔西沙井观音洞 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系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专家称之曰“观音洞文化”,考古学界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说。

黔西象祠 为供奉王帝舜的同父异母兄弟象的祠堂,建于1700多年前,今黔西县素朴真牛场灵博山为象祠遗址。

刺猪洞 位于黔西县素朴镇塘山村营盘坡观音岩半山腰有一岩洞,相传早年猎人们到此打猎,被猎犬追逐的刺猪潜入洞中躲藏,故称刺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