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8年7月16日 (一) 09:26HLX123456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bān yǒng),(英语:Ban Yong;生卒年不详),字宜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中国东汉将领。字宜僚,出生于疏勒国。其父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班超,其母为疏勒国王室之女。他生长于西域,自幼习学汉语言文学和西域诸国语言文学。遍访西域诸国,每有见闻,以笔志之。后随父回长安。安帝时,匈奴贵族侵扰西域,朝廷聚会,研讨对策,班勇应召列席。群臣都主张完备两关而弃西域,班勇力排众议,痛陈失西域,则河西四郡无以屏障,匈奴乘虚直入,祸及陇右,其害民丧财之大,甚于守西域支付数倍。延光二年(123年),朝廷从其议,应西域诸国点将之邀,他奉命出任西域长史,行使都护职权,将兵五百出关,屯驻柳中城(今鄯善县鲁克沁)。不久,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126年),又领西域诸国联军大破匈奴呼衍王,平定车师六国,进一步巩固了汉朝西域的统治。翌年,朝廷遣敦煌太守张朗率河西四郡兵3 000人,命班勇发诸国兵4万余人分道击匈奴,迫使匈奴势力退出天山以南。其间,班勇出南道,张朗出北道,因张朗贪幼冒进,班勇后至,朝廷以班勇延误战机,下狱,后免。

  班勇能武也能文,撰有《西域风土记》,已佚。书中记叙了他在西域长期生活与执政的亲历见闻,内容广博翔实,囊括了自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安帝延光四年(125年)整整100年间的西域诸国概况,并涉及到诸国的地理方位、道里记程、山川形胜、人口物产、风土民情、宗教信仰、人物事件、王位更迭、争战讨伐、历史沿革等等。此书还填补纠正了《汉书·西域传》记载之疏漏与舛误,成为南朝宋范晔撰写《后汉书·西域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概述

  永初元年(107),汉安帝任命班勇为军司马,与其兄班雄一起出敦煌要塞,将被困在西域的东汉官吏和军队接回。此后十余年间,东汉政府再没有派官吏管理西域诸国。

  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部下索班率领汉军一千多人屯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及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国王都归跗了索班。几个月后,北匈奴单于挟迫车师后部(今新疆奇台西南)军队向索班发动进攻,索班战死,车师前王也被赶出其国土。鄯善王势孤,急向曹宗求救,曹宗上报朝廷,请求出兵5000打击北匈奴。此事在朝廷中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公卿重臣大都主张关闭玉门关,放弃对西域的控制。班勇力排众议,他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控制西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他不同意曹宗关于立即出兵与北匈奴作战的设想,认为此举太草率了。提出两项建议:其一、在敦煌设置西域副校尉,派兵300驻防;其二、任命西域长史,率兵500驻守楼兰(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这样以来,可以“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扦匈奴”(注:见《后汉书·班勇传》)。朝廷仅接受了班勇的第一条建议,没有派兵进驻楼兰。后来,匈奴和车师屡犯边境,东汉的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大受其害。

  延光二年(123)夏,东汉政府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五百士卒出屯在西域的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第二年正月,班勇到达楼兰,对鄯善国的归附大加褒奖。不久,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国王自缚到班勇营中归降。班勇调动这些小国的军队一万余人,在车师前部的伊和谷打败北匈奴的伊蠡王,收降车师前部五千余人。延光四年(125)秋,班勇又集合敦煌、张掖、酒泉的汉军骑兵六千余人,联合鄯善、疏勒(在今新疆喀什)、车师前部的军队,共同进击车师后王军就,大获全胜,消灭其军队八千余人,获马畜五万多匹,后王军就及北匈奴使者也被生俘。班勇下令将军就和使者在索班阵亡的地方处斩,扶立故车师后王的儿子加特奴为王,车师后部也归附了汉朝。

  永建元年(126)冬,班勇发诸国军队袭击北匈奴的呼衍王。呼衍王仓惶远遁,其部众二万多人投降。汉军捉住了北匈奴单于的堂兄,班勇让车师后王加特奴亲手斩之,致使后王不可能再投靠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大怒,亲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攻车师后部报仇;班勇遣部下曹俊支援加特奴。结果又挫败匈奴军队,单于败走,呼衍王也北迁到枯梧河上(其地不详)。车师前后部再无北匈奴军队的踪迹,百姓安居乐业。这时,只有焉耆(今新疆焉耆)没有归附汉朝。永建二年(127),班勇发动诸国军队从南路进攻焉耆,敦煌太守张朗率领汉军3000从北路进攻,约定在焉耆会师。张朗争功,提前行动,杀敌二千余人,收降焉耆。事后,东汉政府责怪班勇误期,召还京师下狱,后免官,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