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43行: 第43行:
 
[[Category:动物学]]
 
[[Category:动物学]]
  
[[Category:动物]]
 
 
[[Category:动物界]]
 
[[Category:动物界]]
 
[[Category:节肢动物]]
 
[[Category:节肢动物]]
 +
[[Category:节肢动物门]]
  
 +
[[Category:昆虫纲]]
 
[[Category:昆虫]]
 
[[Category:昆虫]]

2016年6月22日 (三) 18:37的版本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昆虫纲汉语拼音:kunchonɡ ɡɑnɡ;英语:Insecta),节肢动物门的一纲。世界昆虫约有100万~200万种,有的估计为1,000万种。每年约陆续发现5,000~10,000个新种。中国的昆虫15万~30万种,已记录的约8万种。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触角一对(极少数无触角);胸部三节,每节有足一对;中胸和后胸节可有翅各一对。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生殖孔后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昆虫具有强大的飞翔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传播,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海拔5,029米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4,880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昆虫已知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温泉、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1. 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2. 头部发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3. 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4.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昆虫纲由C.von林奈于1758年建立,当时根据翅的有无和构造分为7个目。布劳尔1885年根据昆虫的变态分目,奠定了近代昆虫纲分目的基础。目前昆虫纲(广义)被分为32~34个目。

  昆虫在农业、林业、牧业、仓储物资、建筑材料等方面,每年可造成损失达10%~30%之多。昆虫也能传播人、畜疾病。昆虫产品可以利用,如蚕丝、蜂蜜、蜂蜡、紫胶、白蜡等;某些昆虫传播花粉,可使植物增产;食虫性和寄生性昆虫可用以防治害虫;某些水栖昆虫是鱼类食饵,也可用作环境污染的指标;某些昆虫可作食品或禽畜饲料;少数药用昆虫可以治疗疾病。

  最古老的昆虫化石发现于泥盆纪地层。根据古昆虫在地史中的演化规律与生态特点,可分为三个大的演化阶段。

  1.晚古生代(尤其是中石炭世二叠纪)演化阶段。此阶段全球性的气候温暖、湿润,陆生植物大量生长与茂盛,昆虫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在陆相地层中常常发现丰富的昆虫化石,如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南美、南非等。晚石炭世的昆虫,主要以古翅式(翅膀大多上、下拍动,不能折叠的昆虫)占统治地位。二叠纪的昆虫向前进化,由不变态发展为半变态或完全变态;古翅式的昆虫逐渐趋向衰退,有的科、属、种已经绝灭;新翅式昆虫(翅膀能上、下或前、后运动,并且可以折叠贴于腹部)兴起和繁盛。近十几年来,在祁连山、陕西渭北盆地、山西太原和乡宁等地先后发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的昆虫化石。根据绝灭与演化和分异迅速的物种的演替序列规律,由老到新建立了祁连山、渭北和山西3个有代表性的昆虫群。

  2.中生代(尤其是中、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演化阶段。此阶段昆虫的种类最多,新翅式昆虫占绝对优势,演化迅速,呈现出崭新的昆虫面貌。如大洋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为主,欧洲的侏罗纪、白垩纪为主,北美的侏罗纪、白垩纪为主,东亚古陆的中、晚三叠世及侏罗纪、早白垩世等为主的各类昆虫。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分布广泛,昆虫化石丰富,占东亚古陆的重要部位,根据昆虫在不同地质时代中由老到新的进化及其演替序列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陕西、燕吉、北票、燕辽、后城(暂定)、热河、卢尚坟和夏庄8个昆虫群。其中著名的中侏罗世的燕辽昆虫群(属燕辽生物群)和早白垩世的热河昆虫群(属热河生物群),都起源于华北古陆,以燕辽为起源中心,尔后向外扩散与迁移,分布于东亚古陆,成为东亚古陆独有的标志昆虫群。

  3.古近纪新近纪(尤其是始新世中新世)演化阶段。此阶段昆虫的面貌与近代昆虫相同或相似。古近纪始新世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松柏类植物等普遍成林,昆虫随之迅速发展,形成古近纪昆虫的第一个繁盛期。如中国著名的始新世的抚顺琥珀昆虫群,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与进化的波罗的海琥珀昆虫明显不同,为研究中生代与古近纪之间昆虫进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始新世的气候延续至渐新世,部分地区发现的煤矿,含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如中国东北渐新世伊兰煤矿。至新近纪中新世,气候更为炎热,并以亚热带、热带气候为特色,植被茂盛,又是一个重要的昆虫繁盛期,如中国著名山旺昆虫群等。根据昆虫的进化方向,建立了抚顺、依兰和山旺3个有代表性的昆虫群。

  第四纪的昆虫与近代昆虫基本相同,更新世冰河时期的昆虫明显衰退与绝灭,至全新世昆虫又再度复苏和发展。

  昆虫化石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类昆虫的起源、在不同地质时代中的进化及其演替序列的规律等;同时,利用化石阐明古地理变迁,古气候变换特点,以及沉积环境、生态条件与特点等,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时代的确定提供证据,从而解决地质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