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服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妇女服饰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老年服饰

  傈僳族服饰四川省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昌傈傈人从前穿的自侍麻布衣(俗称“火草衣”)。男子头上包缠青布“葫芦”帕,着偏襟短衫,衣长至脐,裤长过膝,腰系麻布带,外罩一件无领无袖的山羊皮褂(冬天增加一件用羊毛捻线织成的上衣)双脚缠青布(带)裹腿。成年妇女头上包缠青布帕,帕宽尺许,纹呈“人” 字,盘大盈尺身穿花领偏襟绣花窄袖上衣,衣长过膝;裙多皱折,长至脚踝,裙边绣数行水波纹(俗称“火草裙”);腰扎一条用羊毛编织的红腰带,带宽5—6寸。小孩不分男女,幼时只穿上衣。年龄稍大才穿裤(裙)。男女老幼均赤脚,夜间傍火塘而眠。德昌傈僳服装多用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将自种的火麻以及于山坡采来的火草,分别捻成线,再用织布架自编成布。男装多为本色(白色),稍加绣饰;女装则精心搭配彩线,挑花刺绣,主要绣饰衣领、衣袖、裙子脚边、背裙、盖头和挎包(傈僳语叫“腊表”)。绣的花样有:三跳针、羊蹄叉、波浪花、八角花、小虫连串、树林、蝴蝶花、小动物等,图案古朴大方,色彩艳丽。腰带织成后,用野生大血藤、倒钩刺果煮染成血红色,衬以黑纹路,独具特色。傈僳人无论男女老幼,外出均挎一只白底绣花布包,包为方形,长宽尺许,十分美丽。家中所有成员的衣服穿戴,均由妇女编织、缝制。

  解放后,傈僳人的生活大为改观,服装用料引入机织平布、绒布、化纤布等。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傈僳男子多穿胶鞋(习称“解放鞋”),妇女多穿蓝色满桶胶鞋, 因胶鞋结实耐磨、方便舒适、晴雨皆宜。后来,青年女子喜穿白色网球鞋,轻便、美观,与青帕、花衣、彩裙相搭配,平添现代风韵。八十年代以来,傈僳男装多为汉装,讲求时尚;女装多数仍保持民族特色。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与之俱来的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人们一般都把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服饰又常常作为群体意识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表象,成为“氏族的旗帜”和“族徽”。郭沫若曾经说过,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所以我们研究考察某个民族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也可以比较清楚地明了该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