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针灸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兽医针灸中国传统兽医学的治疗手段之一。包括针术和灸术。商周时代已普遍使用针灸疗法。周代疗兽疡的方法即为针药兼施。隋代兽医针灸著作《马经孔穴图》问世。唐代《司牧安骥集》中收载有春秋时代的针灸专篇《伯乐针经》,并有穴名图及表明马体经络形型的六阴六阳图。明代的《元亨疗马集》、清代的《养耕集》等著作均有针灸专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发掘和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在针刺抗炎、针刺麻醉、针治母畜不孕症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兽医针灸疗法又有新的进展,并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重视。

  中国传统兽医学理论认为,针灸对穴位的刺激能激发经络功能,调节阴阳,活血理气,升清降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取穴、刺灸和艾灸等方法。①取穴。即确定穴位,穴位为经络、脏腑气血所输注,治疗上特定的针灸刺激点,又称腧穴。穴位多分布在肌间、关节、骨骼前后和血管所在处。有关资料记载各类家畜的穴位数:马173个、牛103个、猪85个、羊75个、骆驼77个、犬76个、兔51个、猫32个、鸡34个、鸭35个。②刺灸。针刺疗法,有多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有时也相互配合使用。白针(冷针)是使用宽针、毫针、圆利针在血针穴以外的穴位上针刺。火针是先将针具包裹棉球,蘸取植物油燃烧,再按白针穴位刺入,兼有针和灸两种作用。血针是宽针、三棱针或眉刀扎进有血管或浅表静脉丛处的穴位,刺之出血。穿黄针用尾部有小孔的宽针穿引马尾或蘸有药物的绳,引线排流黄水。电针是在针刺的同时加以脉冲电流刺激,以增强治疗效果,也可作针刺麻醉。水针又称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法,是针药结合疗法。其他还有气针、穴位埋植、磁针微波针和激光穴位照射法等。③艾灸。通常是用点燃的艾炷或艾卷直接或间接(隔以姜片、蒜片或其他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施灸,予以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与此类似的还有温熨法。此外还有传统的烧烙术,用以治疗某些大牲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