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刚察县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刚察释藏林卡始建于2011年,是宗教文化、部落文化、圣湖历史、环湖文化等为载体的建筑全体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梵音风语林卡全景

  刚察县(汉语拼音:Gāngchá Xiàn;英文:Gangca County),中国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总面积12500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10年),以藏族为主,还有汉、蒙古、回、东乡等民族。辖2个镇、3个乡。

  地处祁连山大通山脉中段。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梯形地势。大通山横贯县境北部,将全境分割成东西向的两个区域。县内绝大部分海拔在3300米至3800米。北部为湟水、大通河流域,南部是青海湖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默勒河、克克塞河、江仓河、沙柳河、巴哈乌兰河、布哈河、哈尔盖河、吉尔孟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刚察县自然资源丰富,草场辽阔,自古以来畜牧业就很发达,水草丰美,素号“乐土”,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大县之一。全县境内目前已探明的煤、白云岩、金、铜、铁等矿藏资源,其中县境内煤炭储运量达4.1亿吨,石灰石储量达1.4亿吨。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闻名遐迩的鸟岛、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祭海台、五世达赖泉、仙女湾景区、湟鱼家园景区、舍布齐岩画等景观分布在县境内。刚察县生物多样,有普氏原羚、鹿、熊、雪鸡等名贵兽禽30余种;有雪莲、冬虫夏草、蘑菇、人参果(蕨麻)、大黄等300余种植物资源。

  刚察县因史称“环海八族”藏族首领部落“刚察族”而得名,于l953年建政,l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

  • 邮编:812300 代码:632224 区号:0970

行政区划

  辖2个镇、3个乡:沙柳河镇、哈尔盖镇、伊克乌兰乡、泉吉乡、吉尔孟乡。青海湖农场、三角城种羊场在县境内。县政府驻沙柳河镇

历史

  古为羌地。西汉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西海郡,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罕东百户、东蒙古诸部驻牧地、蒙古统编5部29旗等。民国六年(1917年)属都兰理事,沿至解放前夕为“刚察千户区”。

  1950年设刚察区人民行政委员会。1952年成立刚察区工委。1953年设立刚察县。

  1999年末,刚察县面积9110平方千米,人口39159人(根据青海省志),辖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刚察县总人口39223人,其中:沙柳河乡5145人、哈尔盖乡8125人、伊克乌兰乡5438人、泉吉乡5564人、吉尔孟乡3209人、城关未批镇5174人、青海省热水煤矿2705人、青海湖农场1597人、省三角城种羊场2266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沙柳河乡,设立沙柳河镇。2001年末,刚察县辖1个镇、4个乡,31个村(牧)委会。

  2004年7月,撤销哈尔盖乡,设立热水镇(即热水矿区和哈尔盖乡合并设镇)。2006年8月,热水镇更名为哈尔盖镇。调整后,刚察县辖2个镇、3个乡:沙柳河镇、热水镇、伊克乌兰乡、泉吉乡、吉尔孟乡。

文化、旅游

文物古迹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五世达赖圣泉

  五世达赖圣泉,位于刚察县泉吉乡境内,邻青海湖西北岸,与315国道相离4.5公里。整个景区由五世达赖圣泉、码头、祭海台、马头俄博串联而成,圣泉与祭海台相距约2km。据历史记载,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西藏的黄教势力强大,引起其他教派的攻击,在这危机存亡的时候,五世达赖与四世班禅协商,邀请南疆势力雄厚的蒙古族领袖固始汗,帮助排除敌对势力,统一全藏。随后于1642年建立了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清世祖顺治十年1652年诏请五世达赖进京受册,受到顺治皇帝的特殊礼遇,1653年朝廷诏封金册金印,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十分珍视清朝政府对他的封赐。日后在他执掌格鲁派政权的日子里,凡遇颁发重要的命令、文告时,都要使用这一封号,铃用了这方金银,加盖了双手掌印外,还郑重地写上“皇帝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徒普通瓦赤喇达赖喇嘛之教语”这样的文字,以说明他的封号是皇帝赐予的。得到清朝的正式确认,受封归返西藏时,与随行僧众和地方官员300余人途径青海湖,为祈祷海神保佑,按宗教仪式续湖转经,宿营在刚察境内的沙陀地区,由于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又缺饮水,众人口干舌焦,饥渴难忍,有人焦渴误喝了含盐的海水而致腹泻,正在束手无策之际,五世达赖喇嘛慧眼所识,指示众僧到沙陀南坡找水。这时五世达赖泉喇嘛的坐骑大白马仰天长鸣,马蹄落下的地方,涌现出涓涓流淌的泉水,解决了大家和当地牧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大家欢欣鼓舞,都称赞佛爷神灵,深感活佛救难鸿恩。人们为了纪念五世达赖佛恩,将这眼泉称之为五世达赖泉。并在祭海台立俄博祭祠,名命为马头俄博。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陀寺

沙陀寺,亦称“沙托寺”、“尕旦寺”,藏语称“扎西群科林”,意为“吉祥法轮洲”。现址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县治西南46公里青海湖西岸的黑土根,在今泉吉乡境内布哈河畔的单龙沟。该寺故址在今泉吉乡西南6公里的年乃索麻地方,南距青海湖约1公里,寺院建在泉吉河与阿斯汉河之间隆起的山梁上,顺地形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刚察大寺

刚察大寺,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县城北25千米处,地处伊乌河上游与恩乃水汇合处及德日冷宝山、德钦文桑山之间。刚察大寺藏语称“刚擦工钦噶丹却佩郎”,意为“刚察大寺具喜宏德洲”,是刚察县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刚察县地区宗教活动中心,初建于1915年,至1958年。现寺主为第五世色拉嵌巴•俄昂松热尖措。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舍布齐岩画

舍布齐岩画,位于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玛村石蒲滩舍布齐沟的山顶上,东距青海湖8公里,海拔3600米。岩画画面高2.8米,宽3.4米,现存有23幅个体形象,内容为动物、狩猎等,所有图象均出自垂直打击法,线条粗犷豪放,景形象古朴生动。专家考证为唐初作品。1986年5月2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哈龙岩画,位于刚察县吉尔孟乡府西北18公里处的哈龙沟内3000米处的花岗闪长岩山岗上,山岗高约30米,海拔3400米。哈龙岩画制作在6块岩石表面上共17个形象,画面风化严重,呈现褐色,在阳光照射下,图像若隐若现,富有神秘感。考古学家在分析岩画时代时,将哈龙岩画的时代测定为公元7世纪至9世纪,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

玛尼石刻,是藏区民间的一种石刻艺术。它主要是将佛教经文或六字真言及各种佛教图像镌刻于石板、石块或卵石上,将其堆放在玛尼堆上。这是藏族人民遗留下的伟大文化遗产。玛尼石刻在藏传佛教美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地位,极具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源自藏族本土上的一种融雕刻和绘画为一体、相当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风景名胜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扎玛尔山上的拉则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扎玛尔山上的经幡

扎玛尔山,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境中部,伊克乌兰乡人民政府西南24公里,属祁连山系大通山脉,变质岩山体,“扎玛尔”藏语,意为红石山。因山石呈红色,故名。海拔4042米。扎玛尔山是刚察部落的守护神,每年附近寺院和群众都祭祠。牧民迁帐房途径此山时,都会脱下帽子、头巾以示致敬。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情人崖

情人崖,位于刚察县城西,崖上有一块黑板一样光洁的石板,据说,相爱着的人儿,如果在情人崖刻上各自的姓名,就会终成眷属,相伴一生。然而,这里却常常上演爱情的悲剧。每当沙柳河河水暴涨,常有为情所困、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爱侣相约来到这里,以生命为代价、葬身湍湍急流,获得来世的相守。于是,情人崖成了令人心碎断肠的地方。后来,人们在情人崖挂起了五彩的经幡,树起了高高的嘛呢堆,就再也没有痴情的男女,怀着同一颗破碎的心来这里殉情、相约来世了。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骆驼山

骆驼山,位于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刚察贡麻村境内,距离刚察县城10公里,因其状态酷似骆驼, 遂名之。这座山不像年钦夏格日山那样崎岖高耸,冬季里,土黄色的山岗连绵起伏,山体没有棱角,浑厚丰满,显得十分沉稳。山上有藏族特色的玛尼石刻、五彩经幡、坛城。站到骆驼山上极目远望,远处山峰叠嶂,蓝天白云,可欣赏到刚察独特的大草原美景和沙柳美景。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慈悲慧眼感恩塔

慈悲慧眼感恩塔,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慈,亦称“慧眼感恩塔”,塔高为33米,象征海滨藏城地处海拔3300米地理表位,四个塔柱周长53米代表刚察建政年份—1953年,镀金华盖外缘所悬挂的31珠铜制铃铛发出的清脆叮当声代表刚察县31个行政村各族群众在海滨藏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祈愿天下众生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塔柱间标有的“刚察”及“党的恩情深似海”字样则体现了海滨藏城各族群众在党的恩惠下,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建设家园的心理愿望和美好憧憬。建筑风格独特,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极顶铜制宝瓶高度为6米,象征六道轮回,即:天、非天、人、旁生、饿鬼、地狱,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中的慧眼,慧眼意为智慧之目,又称灵眼,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觉悟,象征佛陀目视四方,警示世人善恶自有因果,只有止善,方能离苦得乐,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带来希望,慧眼极具穿透人生和宇宙的力量。双眼间的圆形标志则表示完全证悟佛法的标志,慧眼下方宛如“?”标志为尼泊尔文数字“一”的写法,提醒人们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表示慈悲心和智慧心须在一同修行,象征和谐一体。整塔从半空俯视形似曼陀罗,意为圆满和完整,象征和谐完整的宇宙。绘有慧眼的方形镀金藏物中装有藏传佛教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行人在此下方穿行一次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可辨明是非,忏悔往事,消灭灾难,修积功德。镀金藏物底座方形红色“三面”则表示佛教中的“三界”,既代表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庭为天界;人间或现实宇宙为人界;充满恐惧的阴曹地府般的世界为魔界。又象征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祥和塔

祥和塔,位于刚察县县城西。高21米,宽17米,围绕塔基周围共有108个经桶,与佛珠的108颗珠子相同。塔基之上建立着32个小塔,其中31个塔代表着刚察县31个乡镇村,另一个代表着刚察县佛协围绕着塔座,塔座四周绘有藏族图腾雪狮,用民族图腾捧起的塔座装满了全县各乡牧民亲手制作的泥塑雕塑,塔座底层度母佛像,中层是神塔肖像。在神塔肖像上还放置了21个度母塑像,每个塑像高1米。塔瓶中装满了经书。塔中装有虔诚向往和平的藏民族制作的泥塑佛像、经文,佛塔的正前方修建了本康。民族祥和塔预示着刚察各族人民和睦共处,意在保佑刚察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瓦彦山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瓦彦山下的羊群

瓦彦山,位于刚察县,距县城45公里,属祁连山系大通山脉,海拔4517米,为一孤立山峰。由于山体像埃及金字塔,因而当地称此山为刚察的“金字塔”,并以此为荣,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山下水草丰美,并有“黄金草山”之美称。“阿米瓦彦”是藏蒙复合语,意为富裕的爷爷。“阿米”藏语意为爷爷或老人,“瓦彦”蒙古语意为富裕。

布哈河

布哈河,位于刚察县境内吉尔孟乡南5千米,发源于天俊沙果林那穆吉水岭东南麓,为天俊县、共和县、刚察县3县的界河,距3县交界处约10千米。每年6-7月份,青海湖湟鱼沿河水泥游而上产卵。

沙柳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境内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全长95公里,流经县城后注入青海湖,流域面积1320平方公里。沙柳河景区,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城南部,因沙柳河而得名。是中国唯一观赏裸鲤洄游奇观的最佳景点之一。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他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刚察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受精排卵。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世居此地的藏族有“骑马涉水踩死鱼”之说,真可谓是生命演绎的奇迹。

图集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湟鱼在洄游,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湟鱼在洄游,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湟鱼跃起向上洄游,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几条湟鱼跃起向上洄游,2022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一只棕头鸥捕捉到一条湟鱼,2022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棕头鸥在捕捉湟鱼,2022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刚察县泉吉河内,一只棕头鸥捕捉到湟鱼后飞离水面,2022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