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校徽
华南理工大学校门
华南理工大学校门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华南理工大学英文: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为SCUT),中国研究型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筹建华南工学院。1952年,华南工学院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五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成立,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实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1995年、2001年先后被国家列为“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约405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3年1月,入选《中国大学评价》的“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同年,再次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6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8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沿革.jpg

基本数据

  • 学院:28
  • 独立学院:1
  • 本科专业:83
  • 国家特色专业:18
  • 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
    • 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24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
    • 工程博士:2
    • 工程硕士:25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6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
  • 教职工总数:4743
    • 其中:专任教师:2644
  • 中国科学院院士:4
  • 中国工程院院士:5
  • 双聘院士:24
  • 千人计划获得者(含青年千人):34
  • 国家教学名师:5
  • 长江学者:26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
  • 研究生导师:2046
    • 其中:博士生导师:746
  • 在学学生人数
    • 本科生:24924
    • 硕士生:16010
      •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4877
      • 在职硕士专业学位:4551
    • 博士生:2943
      • 其中:专业学位:44
  • 继续教育在校生:56332
  • 留学生:2279
  • 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3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
    • 文科国家级平台:1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
    • 教育部工程中心:4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8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6
    •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4
    •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21
  • 图书馆馆藏总量(万册/件):354.6
  • 校园面积(万平方米):404.92
  •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195.13

校领导

  • 党委书记:章熙春
    • 党委副书记:刘琪瑾、余其俊
    • 纪委书记:刘琪瑾
    • 党委常委:章熙春、王迎军、彭新一、刘琪瑾、余其俊、彭说龙、邱学青、朱敏、陶韶菁
  • 校长:王迎军
    • 常务副校长:彭新一
    • 副校长:彭说龙、邱学青、朱敏、党志
    • 校长助理:吴业春、李正、张明、苏成、房俊东

学院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建筑学院
  • 环境与能源学院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软件学院
  • 电子与信息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创业教育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数学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物理与光电学院
  • 艺术学院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体育学院
  •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设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医学院
  • 电力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