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4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第15行: 第1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分三层:首联写早朝前的准备;中间二联写早朝的威仪;尾联写早朝后的行动。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和诗,体裁为[[七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和贾舍人早朝》。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都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
+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因而做一首诗来奉和。贾至的原诗《[[早朝大明宫]]》为:“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据赵殿成注,肃宗乾元元年时(七五八),贾至为中书舍人,是年六月,杜甫贬华州司功参军,“则此诗之唱和,正在乾元元年戊戌之春中也。”
 
  
施闰章《蠖斋诗话》引毛大可(奇龄)说,谓杜诗“‘春色仙桃’,语既近俗,即‘日暖龙蛇’、‘风微燕雀’,并非早朝所见。五六遽言‘朝罢’,殊少次第,故当远让王、岑。然王作气象压岑,而衣字犯重,末又微拗,推岑作独步矣。”下又引《紫桃轩杂缀》,则以为贾、王、岑三作皆不及杜作。按,王诗不仅衣字犯重,下面的“衮龙浮”也嫌“复衍”。
+
  唐肃宗[[乾元(唐朝)|乾元]]元年(758年),[[贾至]]居官中书舍人,[[杜甫]]居官左拾遗,[[王维]]居官太子中允,[[岑参]]居官右补阙,四人都在京师长安,他们侍君立朝,同出同入,互相唱和。这一年的春天,贾至因列班上朝而有《早朝大明宫》之作,然后杜、王、岑相继奉和,四诗一出,一时传为佳话。(参见:贾至原诗《[[早朝大明宫]](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诗《[[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岑参和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方回又从另一角度来评论:“四人早朝之作俱伟丽可喜,不但东坡所赏子美‘龙蛇’、‘燕雀’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未免过分)乎。”方回之意,诗人要关心的应该是遍地的疮痍,也即歌颂还要和当时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
 
+
 
+
 
+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诗人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王维之和即为此诗。
+
  
  
第36行: 第29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
戴红巾的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掌管皇上穿戴的官员给皇帝送上绣着翠云的龙袍。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
戴着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
+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
 
</span><br>
 
</span><br>
 
  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br>
 
  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br>
第50行: 第39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
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使臣和文武百官朝拜大唐皇帝。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
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一齐向着皇帝跪见朝拜。
+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
 
</span><br>
 
</span><br>
 
  九天:本指天,这里指皇帝所居。<br>
 
  九天:本指天,这里指皇帝所居。<br>
 
  阊阖(chāng hé):本是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br>
 
  阊阖(chāng hé):本是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br>
  万国: 指唐王朝附属国的王臣及外国使节。<br>
+
  万国:指唐王朝附属国的王臣及外国使节。<br>
  衣冠,指文武百官。<br>
+
  衣冠:指文武百官。<br>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br>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br>
  
第68行: 第5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皇帝驾临),御香炉的香烟缭绕着皇帝的龙袍。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
日色刚刚照临到殿堂,仪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飘忽。
+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
 
</span><br>
 
</span><br>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长柄扇。帝王仪仗之一),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br>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长柄扇。帝王仪仗之一),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br>
第81行: 第6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拟写诏书,随着佩玉叮当声贾至回到凤凰池头(中书省)。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
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退到凤凰池上,用五色彩纸起草皇上的诏书。
+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
 
</span><br>
 
</span><br>
 
  裁:拟写。<br>
 
  裁:拟写。<br>
第93行: 第70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文件:171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jpg|center|thumb|400px|《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题图]]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分三层:首联写早朝前的准备;中间二联写早朝的威仪;尾联写早朝后的行动。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
  这是一首吟咏“早朝”的和诗。全诗分为早朝前,早朝中,早期后三个层次,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唱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一首诗,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亦是描写早朝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全诗分为早朝前,早朝中,早期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前人谓其“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堪称唱和诗中的杰作。
+
  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是说,头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高声喊叫报晓,掌管皇帝衣服的官员给皇帝送上绣着翠云的皮袍。“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
  
  
 +
  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叙写早朝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王维的这首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首联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为后文书写早朝营造气氛。“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眼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袞龙”亦称“龙袞”,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
  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通过“仙掌”、“香烟”营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袞龙”亦称“龙袞”,是皇帝的龙袍。“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
  
  
 +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此联关照贾至诗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第189行: 第134行: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
[[文件:千家诗041-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
[[文件:千家诗041-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2021年6月19日 (六) 09:20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和诗,体裁为七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和贾舍人早朝》。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因而做一首诗来奉和。贾至的原诗《早朝大明宫》为:“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贾至居官中书舍人,杜甫居官左拾遗,王维居官太子中允,岑参居官右补阙,四人都在京师长安,他们侍君立朝,同出同入,互相唱和。这一年的春天,贾至因列班上朝而有《早朝大明宫》之作,然后杜、王、岑相继奉和,四诗一出,一时传为佳话。(参见:贾至原诗《早朝大明宫(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岑参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逐句释义: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戴红巾的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掌管皇上穿戴的官员给皇帝送上绣着翠云的龙袍。
  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翠云裘(qiú):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使臣和文武百官朝拜大唐皇帝。
  九天:本指天,这里指皇帝所居。
  阊阖(chāng hé):本是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万国:指唐王朝附属国的王臣及外国使节。
  衣冠:指文武百官。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皇帝驾临),御香炉的香烟缭绕着皇帝的龙袍。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长柄扇。帝王仪仗之一),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礼记·礼器》:“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
  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拟写诏书,随着佩玉叮当声贾至回到凤凰池头(中书省)。
  裁:拟写。
  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佩:身上佩带的饰物。
  凤池:指凤凰池。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早朝”的和诗。全诗分为早朝前,早朝中,早期后三个层次,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是说,头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高声喊叫报晓,掌管皇帝衣服的官员给皇帝送上绣着翠云的皮袍。“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


  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叙写早朝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通过“仙掌”、“香烟”营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袞龙”亦称“龙袞”,是皇帝的龙袍。“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此联关照贾至诗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名家点评: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帖子语颇不痴重(“万国”句)。此为铺写,景象雄浑,富丽造作,句律温厚深长,皆足为法。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旱朝》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明·顾璘《批点唐音》:右丞此篇真与老杜颉颃,后惟岑参及之,它皆不及,盖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无所不备故也。或犹未全美,以用衣眼字太多耳。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王维曰“尚衣方进翠云裘”、“万国衣冠拜冕旒”,二公重字,不害为人家。

  明·胡应麟《诗薮》:王、岑二作俱神妙,间未易优劣。昔人谓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犹可,至“冕旒”、“衮龙”之犯,断不能为辞。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檀场,嘉州称亚,独老杜为滞钝无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庙廊声响,自然庄重。

  清·金圣叹《批选唐诗》:意象俱足、庄严稳祢,较胜诸作。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全依贾舍人样,前解通写早朝,后解专写两省也。若其中间措手义有不同者,贾乃于起一句便安“银烛朝天紫陌长”之七字,是预从“早”字,先已用意;于是而三四写“朝”字,便无过只是闲笔。此却于第四句始安“万国衣冠拜冕旒”之七字,是直到“朝”字,方乃用意;于是一二写“早”字亦无过只是闲笔。此则为两先生各自匠心也。

  清·邢昉《唐风定》:雄浑天然。非初唐富丽之比。

  清·毛先舒《诗辩坻》:典重可讽,而冕服为病。结又失严。

  清·何焯《唐律偶评》:诸篇但叙入朝,此独从天子视朝之早发端,善变而有体。落句用裁诏收舍人,仍不离天子,是照应之密。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此诗如日月五星,光华灿烂。后人嗤点流传,以为用衣太多,此井蛙之见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衣裳”字太多,前人已言之矣。“早朝”字未合写,亦一病。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早朝》倡和诗,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并未别出手眼。而高华典赡,无美不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博大昌明(“日色”句)。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⑴盛丽极矣,字面太杂。⑵才气驾驭,何尝觉杂?毕竟右丞第一。末句太犯,然名句相接便不觉。⑶次联君臣两面都写到,所谓有体要也。⑷精彩飞动,虽叠用衣佩字面,位置当在第二。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应制诗庄重典雅,斯为绝唱。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九天”、“冕旒”,气象阔大,而稍欠精切。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