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界地质公园标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标识

  地质公园汉语拼音:Dizhi Gongyuan;英语:Geopark),具有重大地球科学意义、以稀有的具美学观赏价值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的天然区域。地质遗迹是指地球在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记录和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孕育了生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及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和各种类型地质构造。地质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它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可供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享受大自然,学习到地质科学知识。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国家公园是美国1872年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它其实是一座典型的地质公园,但没有冠以“地质公园”的名称。“geopark”是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eopark)时才出现的英文单词,“geo”是地质或地学的字首,“park”意为公园。因《世界遗产名录》里地质遗产数量甚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倡议,立即得到中国及欧亚各国的支持,并于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的决议。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即从各国(地区)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再次通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决定,从而世界地质公园取得了与世界遗产同等的法律地位。200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正式启动了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截至2008年,全世界已经建立了57个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民众认识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形成自觉保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球遗产的最佳方法和最好的途径,并且推进了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

定义标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制订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世界地质公园具有明确的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或遗迹群),也许还可能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文化价值;这些遗迹彼此有联系,并以正式公园的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支持在文化、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或农村环境;探索和验证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用来作为教学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必须依照本国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管理;提供详细的管理规划,包括公园本身的全球对比分析、公园属地的特征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分析;要有完善的公园管理机构和设计、科研、科普、经济发展工作安排,并协调好与地方、个人、团体、居民的利益关系;定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该公园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情况;申报地如与《世界遗产名录》或“人与生物圈”的保护区相同或重叠,在申报前,须先获得有关机关对此项活动的许可。

分类

  一个完整的地质公园体系,由一系列等级有序、内容各异、不同大小、分布合理的地质公园组成。分类原则为:

  1. 根据批准机构的级别,分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县(市)级地质公园4级,由相应的批准机构批准并颁发证书。
  2. 按公园面积分为:特大型(大于500平方千米)、大型(101~500平方千米)、中型(21~100平方千米)和小型(小于20平方千米)4类地质公园。
  3. 按功能侧重点的差异分为科研科考主导型和审美观光主导型地质公园。科研科考主导型地质公园,园中地区景观的科研价值极高,其主要是保护珍稀的地质遗迹,核心部位只对专业研究人员开放,其余开放区的游客主要是一般的地学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审美观光主导型地质公园,其地景的美学观光价值高,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对普遍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力。
  4. 按园区主要地质地貌景观的成因和种类分为地质构造、古生物、环境地质现象和风景地貌四大类,还可细分为20种类型和54个亚类。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源于1985年11月地矿部在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会议”,并提出建立“武陵源国家地质公园”。1987年7月,地矿部下发《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试行)的通知》,把保护地质遗迹首次以部门法规的形式提出来。1995年5月,地矿部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更进一步把地质公园作为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一种形式列入《规定》中。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中国是该计划的试点国之一,促进了中国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2000年8月中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保护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使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步入法制化轨道。至2006年9月国土资源部先后批准138处国家地质公园,并有20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的20个世界地质公园分四批被批准,它们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8处,2004年2月13日被批准);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4处,2005年2月被批准);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黛眉山、广东及海南的雷琼、北京及河北的房山、黑龙江的镜泊湖、河南伏牛山(6处,2006年9月18日被批准);江西龙虎山、四川自贡(2处,2008年被批准)。

欧洲地质公园

  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后,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会议建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并将协调组织联络处设在法国豪梯省地质保护区。欧洲是第一个从洲际范围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大洲。截至2003年,欧洲地质公园共吸收10个成员,分属法国、希腊、西班牙、德国、爱尔兰、北爱尔兰/英国6个国家。欧洲地质公园的特点是:大多位于地质构造单元的边界上,地质遗迹组合是多次地质事件叠加的结果,突发性地质事件在公园成景中作用突出,地学内容涉及面广,各自都有深刻的地学内涵。

世界地质公园列表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在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5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迄今全球已选出100家世界地质公园。

亚洲(41)

欧洲(49)

北美洲(1)

  • 加拿大(1)
    •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2)

Grutas del Palacio Global Geopark

大洋洲(1)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列表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审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决定自2009年开始对国家地质公园实行资格授予和批准命名分开审核的申报审批方式。迄今为止,包括第一至四批合计138处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及一处公告设立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全国共有139处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吉林长白山火山等44处及云南罗平生物群、甘肃张掖丹霞等36处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分别授予第五、六批(一、二期)国家地质公园资格,但其时尚未正式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的地质公园,全国共有80处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单位(标“*”者)。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中南地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西南地区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