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自然保护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自然保护区—青海杜鹃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自然保护区—苏门羚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自然保护区—文冠果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羽叶丁香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地处黄河在青海出境处的南北两岸。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孟达森林经营管理所,1962年该为孟达林场,1980年建立了孟达省级自然保护区,并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孟达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以保护孟达林区丰富、独特的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为宗旨,是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民事业型的自然保护区。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2°36′—102°43′、北纬35°42′—35°50′,平均海拔2800m左右,保护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4公里,总面积259350亩,由拉春、大庄、韩坪、木厂、大东、上青岗、专堂、阿么叉等大小9条沟和孟达天池组成。是一处以保护珍稀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729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901.1公顷;缓冲区面积5328.5公顷;实验区面积5060.4公顷。 林地面积15672公顷,根据2012年二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林业用地面积14080公顷,有林地4760公顷,疏林地46.7公顷,灌木林地 9413.3公顷,未成林地20公顷,苗圃地20公顷,宜林地73.3公顷。

地理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地处黄河在青海出境处的南北两岸,距循化县城30km。保护区范围大致为东经102°36′~102°43′、北纬35°24′~35°50′。东部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文集乡接埌,北越黄河与青海省民和县的赵木川、杏儿及化隆县的塔加乡为界,南接当蕊—五台高峰,西和西南侧与循化县的清水、白庄、道帏三个乡依山接壤。

形成原因

  孟达天池虽小,仍居国内三大天池之列。天池所在孟达山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多雨,为青海植物王国,素有青海高原“西双版纳”之称,区内森林覆盖面积14万余亩,有亚热带、暖温带植物,林中栖息苏门羚、林麝、狍鹿、岩羊、狐狸、雪鸡、马鸡等珍禽异兽。孟达天池形成的起因,一般认为是第四纪冰川消退后形成的堰塞湖。天池西侧有两道泉水入湖,为天池主要水源,泄水通过渗漏外泄。

气候条件

  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形和高度,迎受着东南气流。由于受天池山间湖盆的影响,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优越小气候,气候属典型的高寒半湿润类型,与其他同纬度和同海拔地区相比,气温高,降水量多,风速小,平均地温较高,空气湿度大,植物生长期较长。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资料,种子植物85科415属914种又88亚种及1个新种、2个变型,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6种,被子植物82科408属989种,蕨类6科8属10种,苔藓3科3属3种。保护区面积虽然不到青海省总面积的三万分之一,但这里的种子植物种类占全省的二分之一,这对植物种类较少的青海高原来说确实是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野生动物43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5种。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斑尾榛鸡;二级有林麝、岩羊、蓝马鸡。林区中有苏门羚,林麝、狍鹿、岩羊,狐狸、雪鸡、马鸡等珍禽异兽出没。偶蹄目,麝科。被毛粗硬,细而脆,易脱落。体毛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桔红色泽。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黄色区。臀部毛色爱黑色,成体不是斑点。雄兽具麝香囊。林麝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性胆怯,居住不固定,独居。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习性。以灌木的嫩枝叶为食(二)蓝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鸡形目、雉科。体长92—100厘米,雌雄体色相似,通体蓝灰色,脸部裸皮红色;耳羽簇白色,明显地突出于颈项顶上。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支披散下垂似马尾。蓝马鸡生活在高山针、阔叶林及灌丛林间,几只至几十只结群活动,繁殖季切单独活动,白天地面活动,夜间栖于树上。以植物种子、根、茎、叶等为食。月繁殖,每次产卵4枚。为留鸟。

水生生物

  浮游植物计有6门类51种属,其中硅藻门最多21属,占41.2%;绿藻门次之15属,占29.4%;裸藻4种,甲藻5种,隐藻2种,蓝藻4种,共占29.4%。

重要景点

  1.天池湖泊 天池水面海拔2504米,东西宽约35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为300亩,水深25米,蓄水量平均期200万立方米,每到七,八月间,蓄水量近达300万立方米,湖水清澈,无臭无味,水温较高,夏季通常 在摄氏15度以上,天池西侧有个山沟叫池脑沟,其中注入湖水,是天池的主要水源。天池东端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坝长200多米,宽百余米,高出湖面50——70米,大坝的堆积物是巨石岩块层,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河道形成的高山堰湖。

  2.华山松谷 木厂沟山脚下至游客进入林区河石的小路,是通往天地的幽幽小径,山谷青松白桦,人称华山松谷这里清清溪流,缘路绕行,青松白桦,千技如鲲鹏展翅,盘根如龙抓石,山涧巨石像群家争饮。尤其是冬天,银装素裹,冰凌琼花,别有一派北国林海风光,这就是引人入胜的“华山松谷”。

  3.回音壁 从华山松谷行至向右300米的地方,叫回音壁,这种由花岗岩组成的峭壁,长百米,高十余米,有折射声音的效果,叫“回音壁、峭壁上长有华山松,珍珠梅等。如果在这里大声喊叫,遥远的山谷里可以听到“喔喔”的回声。

  4.犀牛望月 独蹲于辽东标下的色岩石,形状酷似一头犀牛,昂首仰望天空,人称“犀牛望月。

  5.西山卧虎 位于西山峰,被命名为“西山卧虎”的巨石长约5米,高约3米,耸立于峭壁于仞的西山峰顶,前身微起,昂首西望。当夕阳欲坠,群山合黛时,晚霞映卧虎,雄浑悲壮,其姿态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一青石,形如怀抱幼子,坐在大巨石上的母猴,形象逼真生动。

  6.神仙洞 位于孟达天地大坝西沟内峭壁上的这个石窟,海拔2402米,横排3个洞,人称“神仙洞. 藏族称“拉隆殊康’, 是西藏吐蕃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又叫拉隆毕多)的修行室。公元9世纪中叶842年),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僧人拉隆毕多在大昭寺前,箭杀暴君达磨后,为避祸辗转逃来此处,在此洞居住修行。据说,他和囚禁佛逃来,居住在旦斗寺的“藏姚玛”三智者,当时有联系并交往,至今众多藏族群众慕名前往,成为藏传佛教圣迹之一,周围各县群众名前冠有“拉隆”二字者,多为朝拜拉隆珠康后所添加,如嘉饶嘉措大师的父亲叫拉隆杰,母亲叫拉隆吉等。另据《河丹志》记载,约明代成任年间(公元1465年)道士希阳子又来昆洞庭潮修真,孟达天池又与道教结下了姻缘。洞旁有一石块,据传是“拉隆毕多升天的地方。

  7.孟达天池北岸的古建筑遗墟 天池岸上神仙洞高台处,有两处地方,至今多有残砖断瓦发现,从制作工艺研究是汉式古建筑遗墟。据藏学家吴均教授于1939年和1989年两次到天池考察,询问木厂村撒拉族老人韩而立等人,被告以撒拉族于元时定居这里,天池等地就有这些被毁的古建筑遗墟。木厂村后台上,当时有藏族群众来朝拜。据此,吴均教授分析,孟达天池与甘肃永靖县炳灵寺不远,该寺建于西秦之前,其佛像造型,均属汉式。西秦灭亡南京后,统治河湟,曾大力修建炳灵窟,很有可能在天池圣地修建庙宇。有的专家考证,孟达天池古建筑遗墟,是宋以前造成的。唐宋时因木厂地区为军事险道,常有战火波及,天池上的古建筑,极有可能毁于战祸,成为废墟。

  8.姐妹“猕猴” 在东沟路左边的两株攀缠在山杨树上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藤本植物——四萼猕猴桃,人称“姐妹”猕猴,“姐姐”高8米,“妹妹”高5米,枝红褐色,叶面部分为白色,花期6月,桨果成熟时为桔黄色,在七八月份有幸者如遇良机,还能品尝到甘甜的山珍猕猴桃。

  9.三级彩虹飞瀑 是保护区三处瀑布中最壮观的一处。水源主要由雨水及黑大山的消冰水供给,这股水从茂密森林的山坳高处经三个阶梯流下来,宽约3米,最上级的落差约12米,下面两级也在6米以上,称为三级飞瀑,飞瀑从石崖而下,水花四溅,雾滴弥漫,晴天午后2时左右,因阳光照射,常有彩虹展现,人们叫做“三级彩虹飞瀑”。

  10.盘石树 盘石树是由再生能力很强的青杆树伸根缠住巨石而形成,形似一条巨龙,张牙舞爪,怀抱一颗巨石腾空而起,这种奇特的“盘石树”景象,很具有观赏研究价值。

  11.青杆树和青杆“淋浴” 天池大坝上分布着4.5公顷的再生能力很强的青杆树种,平均直径51.9厘米,这种树种以往受破坏最严重,无一株干完整。许多树木在1米处砍断,但绝少枯死。伐椿上留下的侧枝却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再生主干,并且在一个伐椿上往往有四五株再生主干,最多的分枝达25个头,成为一种特殊而少见的多树林。这种奇特的树种产生负氧离子,在林中散步或静坐,对人体十分有益,青杆林的保健作用和再生性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光和进行“森林浴”。

  12.百岁海棠 位于天池西北边缘的石崖上,部分树根裸露,最长的可达3米,弯曲蜿蜒型似“双龙戏珠”。主杆分两枝,一支直立,胸径34厘米,高5米,另一枝匍匐于池内,胸径94厘米,此株海棠已有一百余年的树龄。花呈白色,花期5—6个月。梨果椭圆型,黄红色,果期8—9月,果味酸甜,可鲜食如此年长的海棠在青海省内实属罕见。

  13.虎啸泉 位于天池水面山朵后边的深山谷中,这个泉又叫喷泉,属季节性间歇泉,夏天喷泉,冬天则无,泉水喷射时发出虎啸般的声响,故名叫“虎啸泉”。

  14.连理枝 位于天池池脑沟口,离地面200米处,两株高大的冬瓜杨,好像一对“夫妻”矗立于丛林之中一大一小。大的胸径157厘米,高20米,树龄300余年,小的胸径86厘米,高19米,树龄180余年,大的距地面110厘米,小的离地面10厘米,处有一长3.1米,粗40厘米的树茎,相互连在一起,人们叫它“连理枝”。微风吹来,树梢摆动,好像“比翼双飞”形象动人。

  15.万亩杜鹃林 位于天池南黑大山脚下,离池四公里。这里山青水秀,集中大片杜鹃林,杜鹃的类型有烈香杜鹃,大花杜鹃等。每到夏季6月红、紫、白各色杜鹃开遍群山,十分壮观。

  16.黑大山观日出 黑大山是孟达林区范围内的最高山峰海拔3356.8米。游客登上峰顶,如同登上“鹰峰”一样,一览众山小。北可以见到黄河,东望可览道帏沟和临夏山峦起伏的自然风光。如果在早晨观日出,一轮红日从东方山峰中,冉冉升起,蔚为壮观,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