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古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将军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始见于春秋时代,于汉代规范成为常设职位。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等地。

名称来源

将军,字面意思就是率领军队。时期,天子统率的部队分为六军,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制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国魏献子自己统领一支军队,称“将军”。

中国、朝鲜、越南的将军

分为“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两种,前者为常设职位可入朝参政并开府理事,又称“中朝将军”;而后者多为为临时征战所设可称为“征讨将军”,另魏晋后为奖励军功,将军名号增多,多为刺史及太守所加,称为“散号将军”。

每朝常设的将军名号各不相同。按级别各朝常设的中朝将军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东南西北)将军、四镇(东南西北)将军、四安(东西北)将军、四平(东南西北)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等。骠、车、卫及诸征、镇将军资深者可进号为大将军。如骠骑大将军、卫大将军、征北大将军,镇西大将军。

重号将军

中朝廷将军

外朝廷将军

  • 一般而言,四镇将军之地位低于四征将军,然蜀汉非也,蜀汉乃是四镇高于四征,实为例外也。

杂号将军

各代杂号将军繁多,史书有记载者如下:

考古发现的杂号将军称号

居延将军、汉阳将军、禽适将军、游部将军、中部将军、戊部将军、广汉大将军、广武将军、虎奋将军、扫难将军、立节将军、讨寇将军、下江将军、翼汉将军、中左偏将军、部曲将军。

品秩

大将军,汉缘战国而置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秩万石。西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权过丞相。东汉后此职常落贵戚大族,位列三公之上。不臣者多出自此职出,如司马懿八王之乱中的诸反王、南渡后的王敦桓温等。

骠骑将军,始于汉武帝,与车骑将军、卫将军及诸大将军(卫、征、镇中的资深者进号为大将军,如征北大将军)为二品。

诸征、镇将军同位第二品秩二千石,而诸镇位亚于诸征,而领兵同诸征。西晋以后诸征镇安平与前后左右同为第三品。

骠、车、卫、诸征、镇加大后的品秩各代均有不同,但相差不大。如北齐时卫及诸征加大将军时位在骠、车之上;北魏时诸征加大者位次于卫;而此两朝卫加大者均在骠、车之上。

骠骑将军历代均为第二品或从一品位次于大将军,与车骑及卫将军同属一级。汉武帝始设时使骠骑与大将军同秩是为特例。

隋唐以后将军名号以杂号、散号为多不作综述。

四将军与四军将军

前左右后将军与统领前左右后四军的将军不是同一名号。前者为第三品,后者为第四品。如:王羲之世称王右军,是右军将军而不是右将军。而其子王凝之世称王左军(曾任江州刺史又称王江州)则是左将军而不是左军将军。

日本的将军

奈良时代至镰仓时代

日本的将军为日本律令制官职,军防令规定。在奈良时代镰仓时代,兵员一万人的军队出征,置将军一人、副将军二人。三队军队出征时由大将军一职统率。将军为临时任命,职务包括出征虾夷隼人、外国,以及作为天皇行幸的护卫、迎接外国使节等。名号众多,如对战虾夷的有陆奥镇东将军征越后虾夷将军征狄将军征东将军征夷将军,对战隼人有讨卑贼将军征隼人持节度大将军,出征外国有征新罗大将军,行幸、迎接有左将军右将军御前骑兵将军御后骑兵将军骑兵大将军。唯一常设的是防备虾夷的镇守将军(后改为镇守府将军)。

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

室町时代江戸时代征夷大将军幕府的主宰,也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