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厘人拼音bā lí rén),(英语:Balinese),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又称峇厘人。主要分布在巴厘岛和龙目岛。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为新马来人的后裔。巴厘人主要从事农业,修筑梯田,栽种水稻,种稻技术甚高。各村都有统一使用的灌溉设施。此外,还种玉米、薯类、咖啡、烟草、椰子和茶,饲养牛,猪等家畜。制陶、纺织、木雕、金属制作、编织等手工艺精美。在舞蹈音乐、绘画、诗歌以及宫室寺庙建筑等方面有卓越才能,在各种仪式中能表演富于印度教色彩的音乐与歌舞。

语言

  使用巴厘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用古印度字母书写的巴厘文,现通用印度尼西亚语文。

宗教

  巴厘人信印度教,每村至少有两三座印度教寺院,全岛共有4600余座。此外还保存祖先崇拜和巫术信仰。相信灵魂转世,认为火葬是解放灵魂的最神圣的安葬方式。

历史

  1343年被东爪哇麻喏巴歇王国征服。16世纪麻喏巴歇王国被伊斯兰教徒灭亡以后,东爪哇的贵族、祭司、学者、文人、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多逃至巴厘岛避难,约经400年之久,创造了巴厘文化,并使巴厘岛成为保存印度教信仰和爪哇古老文化的地方。16世纪以后不断同荷兰殖民者进行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45年与国内各族人民一起获得国家独立。巴厘人受印度文化影响,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4个种姓。每村为一互助合作的自给自足单位,多属同一父系氏族实行种姓内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