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舜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舜寿(1917—1968),浙江湖州南浔镇人,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的次子,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航空工业专家。1930年毕业于南浔中学,次年秋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高中一年级;1931年暑假转学到嘉兴秀洲中学,1933年秀洲中学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攻读航空专业。20岁大学毕业后,适逢抗日战争爆发,回故乡参与宣传抗日,劝募救国公债,在南浔中心小学礼堂演出《雷雨》(扮演男主角)。他抱着航空救国的志向,又考入原中央大学航空研究班深造。后在新疆伊宁航空训练班讲授飞行原理,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培训空军人才。1940年,他创造了飞机性能捷算法。1944年,又编辑出版了一部英汉航空词典。同年他赴美学习,进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实习,然后参加FDI型飞机的设计,于1946年回国。他目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败,就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1949年春天,挈妻将雏,越过封锁线,到达解放区,参加了人民空军的建设。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伊始,徐舜寿就参与航空工业的组建工作。1956年8月,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并担任主任设计师,同时担任歼教1喷气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呕心沥血,全身心地投入到飞机设计事业中。1958年7月24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顺利飞上了蓝天,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先河。1961年,他组织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所——中国航空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并担任该所第一任技术副所长。1964年,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飞机设计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并担任该所技术副所长兼首任总设计师。组织和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歼8、轰6、运7等。

  徐舜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不仅在于他组织和参与了多个飞机设计、飞机机构创建和航空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航空科技人员,编写了大量著作;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飞机设计思想,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为人风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徐舜寿曾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即使在“文革”动乱时期,身处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仍利用对他进行错误批判的机会,认真总结创办飞机设计事业的经验教训,对投身中国航空工业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但他不幸屡遭残酷批斗,于1968年1月6日被迫害致死,终年51岁。直到1978年7月10日,在603所召开了为徐舜寿平反昭雪的追悼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2008年4月,他的夫人携子女,把徐舜寿的骨灰运回故乡南浔安葬,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