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惠远寺,位于四川省道孚县协德乡境内、S303线公路旁,八美至丹巴方向8公里处的山间小盆地内,海拔3600米,是唯一一座由清廷专款建造、维修、供奉香火的格鲁教寺庙。是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行宫,在佛教界享有“九龙九狮”的崇高尊号,名扬康藏,享誉中外,是藏汉团结的历史见证。九,阳数之极;龙,象征皇帝;狮,象征藏传佛教领袖;可见惠远寺在藏区地位之高。

  公元1729年,蒙古准噶尔部入侵西藏,藏区秩序十分混乱,为了保障七世达赖的安全,增强西藏上层人士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清政府特选定泰宁这块远有森林牧场,近有溪水农田,气候与七世达赖出生地理塘、居住地拉萨相近的地方,拨出库银四十万两,仿照汉族佛寺,营造了这座规模宏伟、建造独特、飞檐头拱、金碧辉煌的寺庙。宫殿建房千余间,平房500间。惠远寺建成后,雍正皇帝钦定寺名“惠远庙”并亲书匾额,意为“福惠久远”,藏语为“噶达强巴林”,意为“解脱”。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被清朝廷迎请到该寺住锡。惠远寺系当时“噶登章波”(西藏王室)直辖寺庙。1730—1735年,清朝廷驻泰宁官兵驻于泰宁城以守护寺庙,分设泰宁(驻泰宁)、宁安(驻道坞)、德靖(驻中渡)三个营,派兵1800人驻守,担任护卫。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准噶尔部向清廷请和,藏区的威胁解除,七世达赖返回西藏。

  初建成的惠远寺,占地4500多平方米,殿堂威峨,宝鼎生辉,宫殿式的四层楼房,内藏大小金佛像132尊。最大的高达五米以上,个个金镶玉裹,玲珑剔透,形态逼真。殿顶镶金镀银,在阳光辉映下,光彩夺目。殿字两侧,有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诗碑》一座、《果亲王谕惠远寺诗碑》一座、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川候补道使致康《泰宁惠远寺碑记》一座,参遵排列,记述了该寺的修建历史。同时,寺庙建有山门三道,僧房500余间,供寺僧住宿、休憩。

  根据佛教记载和传说,惠远寺四面的山形地势十分奇特吉祥。上面有法轮祥瑞,对面是吉祥八宝的形状,左边有四大天王,右边有十八罗汉。惠远寺大殿是“莲花宝地”的核心区,而这莲花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惠远寺这个“莲花宝地”的中心。特别是冬天有霜的早晨,这个莲花印记出现的几率更高,这究竟是何种自然现象,至今没有答案。或许它就像峨眉山的佛光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后来人们就在莲花出现的中央位置建了一方土台——“莲花圣台” 七世达赖行宫“都纲楼”,它座落在大殿西侧一片风景优美的园林中,“都纲楼”修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当时雍正皇帝听闻泰宁地震不断,即下令在惠远大殿西侧建一寝宫让七达赖喇嘛居住。现在看见的都纲楼呈皇家园林式建筑风格,园林中的古 柏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