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构造运动汉语拼音:Xingouzao Yundong;英语:Neo-tectonic Movement),地球演化中最新的构造运动。它在现代地形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苏联地质学家V.A.奥布鲁切夫于1948年首先提出。对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还存在不同意见,如第四纪以来、新近纪以来等。

  新构造运动在不同的岩石圈板块、地块以及地球的各个层圈中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及机制,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强度以及各自所占的比值也不同。现代板块的边界是俯冲作用、碰撞挤压、张裂、剪切滑动以及地震火山等各种不同形式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带。板块间的俯冲、碰撞或走滑活动的速率,每年可达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在板块内部,由于岩石圈结构的不均匀,以及来自地球深部或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可形成各种复杂的新构造变形,如山脉的隆升、盆地的拗陷、沿断层的位移等。但运动的幅度及速度,一般较活动板块边界要小1~2个数量级。在北美、北欧等第四纪冰盖区,由于冰川融溶释重引起地壳的均衡补偿运动,也是新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新构造运动影响了沉积、地层、岩相的特征和组合,控制了夷平面、阶地、海岸线等地貌形态的变形和发展,以及地震和火山的活动。因此,研究和评价新构造运动,对解决一系列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大坝和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稳定性、城市和港口的规划、土地利用、地震和火山等灾害事件的预报及其防御性减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