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橡胶树汉语拼音:Xiangjiao Shu;英语:Hevea brasiliensis;Rubber tree),大戟科橡胶树属高大乔木。又称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树,俗称胶树。所分泌胶乳的加工品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已知的产胶植物中以橡胶树的产胶量最高,质量最好。树的经济寿命可达30年左右。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由橡胶树生产。

  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当地人民早已认识到橡胶有弹性和防水功能。1839年美国C.古德伊尔发明硫化橡胶法,1888年英国人J.B.邓洛普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此后橡胶在工业上的需要量剧增,才促进了对野生橡胶树的大规模引种驯化。中国试种橡胶树始于20世纪初。1904年云南率先从新加坡引入胶苗8000株试种成功。以后台湾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也相继引种。至1950年全国约有110万株实生胶树,其中有60万株割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1952年海南岛、湛江云南南部开始发展橡胶种植,广西福建南部和广东汕头地区也有少量栽培。此后又经3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多个抗风、耐寒品种,制订了因地制宜的抗风防寒栽培措施,终于在北纬18°~ 24°地区大面积植胶成功。

  世界上现有37个植胶国家,大都分布于南纬10°至北纬15°之间,植胶面积共约740万公顷。主要生产国家依次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

  橡胶树植株高20~40米。根分主根及侧根。主根圆锥形。侧根轮生。异花传粉。果为蒴果 ,球形,常含种子3粒,果壳木质、坚硬。种子椭圆形。树皮是产胶组织——乳管系统的所在部位,生产上常由外向内将其分为粗皮、砂皮、黄皮、水囊和形成层。

  橡胶树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生长和产胶的最适温度为25~28℃。种植一般要求土层厚1米以上、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吸水排水良好的肥沃酸性土壤。合理割胶是达到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通常决定于开割标准、割线斜度和长度、开割高度、树皮消耗量、割胶深度、割胶制度等。在新林段的芽接树干离地100厘米处或实生树干离地50厘 米处,当茎围达50厘米的株数占林段总株数50%以上时,即达开割标准。割胶多在胶树体内膨压最高的清晨进行。危害嫩叶、幼苗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炭疽病和麻点病,常导致嫩叶凋落,嫩梢干枯;而条溃疡则侵染新割口,是引起溃疡的主要病害。均可用化学药剂防治。根病在中国主要有紫根病、红根病、褐根病、臭根病和黑根病等。预防方法是在开垦林地时挖净或毒杀树头;初次发现时,挖开根部土壤曝晒,并切除病根烧毁;也可用根颈保护剂保护。害虫主要有为害幼苗根部的大头蟋蟀和金龟子幼虫(蛴螬)等。遭受风害的树和条溃疡病树其暴露的木质部分还易受小蠹虫蛀蚀;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弹性、绝缘性、强伸性和较好的防水性、气密性、耐磨性,因而用途很广,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为四大重要工业原料。橡胶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所用的轮胎。橡胶树种子含油率22%~25%,油为半干性,可用作制造油漆、肥皂、醇酸树脂等的原料;精炼去毒后可供食用。果壳能制活性炭、糖醛等。木材经处理后可制作家具、纸浆、纤维板、胶合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