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示意图
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一角

  淮海战役汉语拼音:Huaihai Zhanyi;英语:Huaihai Campaign),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至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今薛城)、南抵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日。中国共产党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中国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杜聿明刘峙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被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至此,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和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武汉等重镇,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战役前国民党军的部署

  1948年秋济南战役特别是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中原野战军将在陇海(兰州—连云港)铁路东段以南发动大规模攻势,遂决定以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部2个兵团及4个“绥靖”区的部队共23万人,防御平汉(北平—汉口)铁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钳制中原野战军主力。白部所属第12兵团加入徐州方向作战,连同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所属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的部队共约70万人,分别置于津浦(天津—浦口)铁路徐州至蚌埠及其两侧地区,采取攻势防御,以确保该段交通,拱卫南京、上海,并准备必要时放弃徐州,依托淮河抗击华东野战军的进攻。其徐州地区的兵力部署如下:第16兵团(辖3个军、1个快速纵队)由商丘移至蒙城待机;第2兵团(辖4个军、1个快速纵队)在砀山、永城地区机动;第4“绥靖”区(辖2个军)由商丘移临淮关;第13兵团(辖2个军)由碾庄圩、炮车向灵璧、泗县转移;第7兵团(辖4个军)由新安镇(今新沂)移运河以西防御;第9“绥靖”区撤销,其所属第44军归第7兵团指挥;第3“绥靖”区(辖2个军)由临城、枣庄退守韩庄、台儿庄段运河;第1“绥靖”区(辖3个军)防守淮阴、扬州段运河各要点;由“剿总”直接指挥的4个军分别防守徐州、睢宁、五河、盱眙、蚌埠。

  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仍感兵力不足,将从葫芦岛撤出的2个军海运浦口,11月中旬到达蚌埠。连同战役中增调和新组建的部队,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2个师约80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部署

  济南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并于10月11日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规定第一阶段的作战重心,是歼灭位于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第三阶段寻歼海州、连云港和淮阴、淮安地区之守军。同时决定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而后或攻开封,或直出徐州、蚌埠间,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据此,华东、中原野战军部署如下:华东野战军以7个步兵纵队附特种兵纵队主力,围歼新安镇地区之第7兵团;以3个纵队及江淮军区2个旅,歼灭邳县(今邳州)、官湖、炮车、运河车站之第13兵团一部,控制运河以东阵地,阻击第13兵团东援;以3个纵队直出台儿庄、贾汪,促使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部队起义,而后直插陇海铁路,阻击徐州之国民党军东援。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并指挥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寻歼商丘、砀山地区的第4“绥靖”区部队,而后直出津浦铁路,攻占宿县,切断蚌埠与徐州的联系;以2个纵队及陕南军区1个旅阻击、侧击和尾击由确山东进的第12兵团。另以冀鲁豫、江淮、豫皖苏等军区的其余部队积极破击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以及平汉铁路南段,并向当面的国民党军展开攻势,配合野战军作战。

  11月7~9日,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中原野战军攻占郑州、开封后继续挥师东进,正同华东野战军会合等情况,以及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有南撤的征候,批准前线指挥员粟裕的建议,决定扩大原定的战役规模,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计22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及中原、华东、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共60万人,求歼刘峙集团主力于徐州附近。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组成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的一切事宜。

战役经过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攻占宿县(今宿州),孤立徐州。11月6日,国民党军开始收缩兵力。当晚,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全线攻击。8日,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第59、第77军大部起义。山东兵团迅速通过该部防区,于10日占领大许家、曹八集等地;担任攻歼第7兵团任务的各纵队于11日将第7兵团4个军7个师合围在碾庄圩地区,并在窑湾歼灭1个军。12日,华东野战军围歼第7兵团作战开始。攻击两日,进展不大,乃于15日调整部署,改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集中兵力逐点攻歼守军。至22日黄昏,全歼第7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与此同时,苏北兵团指挥的3个纵队,于13日在大王集歼灭了由睢宁西逃的第107军后,进至徐州东南地区。

  第7兵团被围攻期间,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第2、第13兵团各一部共12个师,在飞机、坦克支援下,于13日开始沿陇海铁路两侧全力东援。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坚守阵地,顽强抗击,至22日,歼国民党军近万人,将其阻于碾庄圩以西25千米的大许家、韩庄一线。

  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于11月7日在张公店地区,歼灭由商丘东撤的第4“绥靖”区1个师。15日攻占宿县,切断了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随后,中原野战军以2个纵队在宿县西南待机;1个纵队进至固镇附近,会同地方武装阻击由蚌埠北援的国民党军第6、第8兵团(新组建,各辖3个军)。以1个纵队沿涡河、淝河布防,协同另2个纵队,阻击由确山东进的第12兵团。至22日,将第6、第8兵团和第12兵团分别阻于任桥、花庄集及河以南地区。

第二阶段

  战役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歼灭第12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第2、第16兵团自徐州向南,第6、第8兵团继续北进,第12兵团继续向东北攻击前进,企图南北夹击,重占宿县,恢复徐蚌间交通。

  根据淮海战场的形势,中共中央军委与总前委经过多次电商后,决定围歼孤军冒进的第12兵团,部署是: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和特纵炮兵一部、地方部队1个旅,围歼第12兵团;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及地方部队2个旅,位于徐州以南的夹沟、符离集地区,阻击可能由徐州南援的国民党军;以5个纵队南下固镇地区,阻击北援的第6、第8兵团,并力争歼其一部。

  11月23日,国民党军第12兵团进至浍河向人民解放军攻击。下午,发觉处境不利,即向浍河以南收缩。当日黄昏,中原野战军全线出击,于25日晨将第12兵团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域内。蒋介石命令该兵团迅速向蚌埠方向突围。27日,第12兵团以4个师为第一梯队,向双堆集东南方向轮番攻击,均未得逞。突围中,第110师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起义。29日,第12兵团转入阵地防御。中原野战军随即对其展开逐点攻击,逐步紧缩包围圈,为最后歼灭该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由徐州、固镇南北出击的国民党军被华东野战军阻击受挫后分别回撤。蒋介石见3路会师宿县的计划破产,乃于11月28日下令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经永城南下涡阳、蒙城救援第12兵团,而后共同南撤;另以刘峙率徐州“剿总”部分机关人员飞赴蚌埠,继续指挥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同时,从白崇禧部抽调一部兵力,转用于蚌埠方向。

  11月30日,杜聿明率3个兵团、党政军机关和裹胁的青年学生约30万人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撤逃。华东野战军当即以1个纵队占领徐州,以11个纵队实施平行追击、迂回拦截和尾追。12月4日,将其全部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并于6日歼灭了企图突围的第16兵团,将其余2个兵团部、8个军共20余万人压缩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域内。

  中原、华东野战军在连日围攻第12兵团与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中,虽给其以严重杀伤,但一时难以全歼。这时,由蚌埠北援的2个兵团正逐步向双堆集接近;从武汉方向来援的2个军已到达浦口。总前委研究并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心首先歼灭第12兵团,而后再集中兵力围歼杜聿明集团。为此决定华东野战军主力继续围困杜聿明集团,一部继续阻击北援的第6、第8兵团外,再抽调2个纵队参加围歼第12兵团的作战。12月13日晚,解放军向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24时,全歼该兵团,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16日,北援的第6、第8兵团星夜撤至淮河以南。

第三阶段

  战役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第12兵团被歼后,杜聿明集团已面临绝境。此时,平津战役已胜利展开。为了不使平津地区国民党军迅速决策南逃,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总前委,对杜聿明集团在2周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据此,华东野战军自12月16日起,一面围困杜聿明集团,一面进行休整,中原野战军主力作为战役总预备队位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

  在休整期间,担任围困的各部队普遍进行了敌前练兵、近迫作业和其他各项进攻准备,并对国民党军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在连日大雪、气温骤降、空投减少的情况下,杜聿明集团大批士兵冻饿而死,官兵战斗士气极为低落,仅向解放军投诚者即达1.4万余人。

  1949年1月初,在平津战役已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于6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0日下午4时,全歼该集团,俘杜聿明,击毙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淮海战役期间,华北、华东、中原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给予解放军以巨大支援,出动民工500余万人,大小车辆88.1万辆,筹运粮食9.6亿斤,保障了解放军作战物资需要,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战双方参战部队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总部直辖

  • 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因病未参加淮海战役);副司令员张翼翔刘飞;政委谭启龙
    • 第1师(师长廖政国;政委曾如清
    • 第2师(师长程业棠;政委张文碧
    • 第3师(师长陈挺;政委邱相田
  • 第4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
    • 第10师(师长杜屏;政委符确坚
    • 第11师(师长谭知耕;政委王敬群
    • 第12师(师长贺敏学;政委伍洪祥
  • 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
    • 第16师(师长张云龙;政委谢立全
    • 第17师(师长梁金华;政委黄先
    • 第18师(师长钟国楚;政委张闯初
  • 第8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
    • 第22师(师长高文然;政委董超
    • 第23师(师长陈忠梅;政委曹普雨
  •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
    • 第103师(师长杨友柏
    • 第104师(师长赵广兴
    • 第105师(师长何志斌
  •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刘述周
    • 炮兵1团、炮兵2团、炮兵3团
    • 工兵团
    • 骑兵团
    • 坦克大队

山东兵团

下辖:

  • 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明
    • 第19师(师长熊应堂;政委萧学林
    • 第20师(师长张怀忠;政委邓少东
    • 第21师(师长谢锐;政委何志远
  • 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
    • 第25师(师长萧镜海;政委谭佑铭
    • 第26师(师长张铚秀;政委张少虹
    • 第27师(师长孙端夫;政委刘仲华
  • 第13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
    • 第37师(师长高锐;政委张英
    • 第38师(师长徐体山;政委张英勃
    • 第39师(师长傅绍甫;政委余明
  •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政委周贯五
    • 第7师(师长曾旭清;政委黎同新
    • 第11师(师长傅继泽

苏北兵团

下辖:

  • 第2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
    • 第4师(师长殷绍礼;政委王敬敏
    • 第5师(师长姚运良;政委方中铎
    • 第6师(师长吴华夺;政委谢锡玉
  • 第11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
    • 第31旅(旅长朱云谦;政委孙克骥
    • 第32旅(旅长吴泳湘;政委刘毓标
    • 第33旅(旅长张宜友;政委吴嘉民
  • 第12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
    • 第35旅(旅长汪乃贵;政委王直
    • 第36旅(旅长朱国华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地方部队

中原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总部直辖

  • 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
    • 第1旅(旅长杨俊生;政委陈云开
    • 第2旅(旅长戴润生;政委石新安
    • 第3旅(旅长吴忠;政委刘振国
  • 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 第7旅(旅长赵兰田;政委周维
    • 第8旅(旅长黄林;政委卢南樵
    • 第9旅(旅长童国贵;政委高治国
  • 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
    • 第10旅(旅长周希汉;政委廖冠贤
    • 第11旅(旅长刘丰;政委胡荣贵
    • 第13旅(旅长陈康;政委南静之
    • 第22旅(旅长查玉升;政委朱佩萱
  • 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
    • 第16旅(旅长尤太忠;政委邵子言
    • 第17旅(旅长李德生;政委韩明
    • 第18旅(旅长萧永银;政委刘昌
  • 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章;政委张霖芝
    • 第31旅(旅长汪家道;政委孙仁道
    • 第32旅(旅长胡华居(兼))

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指挥的地方部队

  •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宋任穷
  • 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政委张邦英
    • 第12旅(旅长薛克忠;政委谭友夫
  • 豫西军区(司令员曾希圣;政委张玺
  • 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
  • 鄂豫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段君毅
  • 皖西军区(司令员曾绍山;政委彭涛

国民党军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 总司令:刘峙
  •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 参谋长:李树正
  •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

  • 主任:杜聿明
  •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邱清泉
  • 参谋长:舒适存
  •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未到任)、吴宝云(未到任)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直辖

  • 第二十军(军长杨干才
    • 第133师(师长景嘉模
    • 第134师(师长李介立
  • 第一百零七军(军长孙良诚
    • 第260师(师长王清瀚
    • 暂编第25师(师长孙玉田

中华民国国军第二兵团

  • 司令:邱清泉
  •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 参谋长:李汉萍
  •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 第五军(军长熊笑三
    • 第45师(师长郭吉谦崔贤文
    • 第46师(师长陈辅汉郭方平(副师长代))(暂编第14师并入,该师师长黄宗颜
    • 第200师(师长周朗
  • 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邓军林
    • 第32师(师长龚时英
    • 第96师(师长邓军林刘志道)(曾编成快速纵队,师长邓军林兼任纵队司令)
    • 第139师(师长唐化南
  • 第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
    • 第34师(师长陈渔浦
    • 第122师(师长熊顺义)(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突围被歼后,其残部编为第122师)
    • 第233师(师长李芝徐华
  • 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
    • 第51师(师长王梦庚
    • 第57师(师长冯寄异
    • 第58师(师长王奎昌
  • 第十二军(军长舒荣
    • 第112师(师长余一凡
    • 第238师(师长徐有成
  • 第一百一十六军(军长谭心)(未编成)
    • 第287师(师长李芝
    • 第288师(师长陈元良
  • 独立旅(旅长王屏南) → 新44师(师长耿文哲
  • 骑兵第1旅(旅长张荣甲

中华民国国军第六兵团(原第九绥靖区

  • 司令:李延年
  • 参谋长:梁栋新

下辖:

  • 第三十九军(军长王伯勋
    • 第103师(师长曾元三
    • 第147师(师长张家宝
    • 第91师(师长刘体仁)(该师未到淮海战役战场)
  • 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
    • 第8师(师长周文韬施有仁
    • 第198师(师长张纯
    • 第291师(师长廖定藩
  • 第九十六军(军长于兆龙
    • 第141师(师长萧续武
    • 第212师(师长荣英魁
  • 第九十九军(军长胡长青
    • 第92师(师长艾靉
    • 第99师(师长杨达
    • 第268师(师长李慎言

中华民国国军第七兵团

  • 司令:黄百韬
  • 副司令:黄国梁(未到任)、唐云山
  • 参谋长:魏翱

下辖:

  • 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
    • 第40师(师长曾正我
    • 第108师(师长李世镜
    • 第148师(师长刘清昶
  • 第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
    • 第150师(师长赵壁光
    • 第162师(师长李秾
  • 第六十三军(军长陈章
    • 第152师(师长雷秀民
    • 第186师(师长张泽琛
  • 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
    • 第156师(师长刘镇湘
    • 第159师(师长刘绍武钟世谦
  • 第一百军(军长周志道
    • 第19师(师长赵尧
    • 第44师(师长刘鹤声
    • 第63师(师长盛超

中华民国国军第八兵团(原第四绥靖区

  • 司令:刘汝明
  • 副司令:田镇南曹福林米文和刘汝珍
  •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 副参谋长:杨然李诚一

下辖:

  • 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
    • 第29师(师长荣光兴
    • 第74师(师长李益智
    • 第181师(师长米文和刘兴远
  • 第六十八军(军长刘汝珍
    • 第81师(师长葛开祥
    • 第119师(师长张勋亭
    • 第143师(师长阎尚元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二兵团(归中华民国国防部指挥)

  • 司令:黄维
  • 副司令:胡琏吴绍周
  • 参谋长:萧锐
  • 副参谋长:韦镇福刘文修

下辖:

  • 第十军(军长覃道善
    • 第18师(师长尹俊
    • 第75师(师长王靖之
    • 第114师(师长夏建勋
  • 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
    • 第10师(师长潘琦
    • 第83师(师长张用斌
    • 第85师 (师长吴绍周) 
  • 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
    • 第11师(师长王元直
    • 第49师(师长何竹本
    • 第118师(师长尹钟岳)(曾编成快速纵队,师长尹钟岳兼任纵队司令)
  • 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
    • 第23师(师长黄子华
    • 第110师(师长廖运周
    • 第216师(师长谷允怀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三兵团

  • 司令:李弥
  • 副司令:赵季平陈冰李九思
  • 参谋长:吴家钰
  • 副参谋长:周羽皋

下辖:

  • 第八军(军长周开成
    • 第42师(师长石建中伍子敬
    • 第170师(师长杨绪钊
    • 第237师(师长孙进贤
  • 第九军(军长黄淑
    • 第3师(师长周藩
    • 第166师(师长萧超吾
    • 第253师(师长王青云
  • 第六十四军(军长李荩宣)(未编成)
    • 第156师(吴家钰,未到任)
    • 第159师(黄志圣,未到任)
  • 第一百一十五军(军长司元恺
    • 第39师(师长韩肇琏
    • 第180师(师长陈芳芝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六兵团

  • 司令:孙元良
  • 副司令:曾苏元
  • 参谋长:张益熙
  • 副参谋长:高健熊顺义

下辖:

  • 第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
    • 第122师(师长张宣武
    • 第124师(师长严翊
  • 第四十七军(军长汪匣锋
    • 第125师(师长陈玲)(曾编成快速纵队,师长陈玲兼任纵队司令)
    • 第127师(师长张光汉

第三绥靖区

  • 司令:冯治安
  •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李文田
  • 参谋长:陈继淹

部队:

  • 第五十九军(军长刘振三
    • 第38师(师长杨干三
    • 第180师(师长崔振伦
  • 第七十七军(军长王长海
    • 第37师(师长李宝善
    • 第132师(师长过家芳
最后修改于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