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四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宋漕运四渠图

  漕运四渠汉语拼音:Caoyun Si Qu;英语:Four Major Canals),北宋东京开封府有汴、蔡(惠民)、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

  汴河即隋通济渠,唐时改称广济渠,唐宋时俗称汴河。自孟州河阴县(今河南荥阳东北,故址已坍入河中)西汴口引黄河水东流,经郑州、中牟之北,至东京外城西分为两股,由宣泽、利泽两水门入城,合为一股,经里城御街州桥,相国寺前,东南又分为两股,由通津、上善两水门出城,合为一股,经陈留(今开封陈留镇)、雍丘(今河南杞县)之北,又经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下邑(今河南夏邑)、永城、宿州、灵璧、虹县(今安徽泗县)、青阳镇(今江苏泗洪)之南,又东南至泗州盱眙县(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宋时与今江苏盱眙县隔淮相对)汇入淮河。全长约600里。晚唐以后,河道堙塞,漕运不通。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曾几次疏浚,修筑堤防,自汴口至淮,舟楫始通。北宋时,东南已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汴河则是北宋政府攫取江淮财富的主要运输线。

  蔡河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西汉时的狼汤渠,魏晋时通称蔡水,为南北水运要道。唐末堙废。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导汴水入蔡,重加疏浚,又称闵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开浚蔡河自都城开封至通许镇(今通许县),并设斗门以节水流。次年,又自新郑引洧水(今双洎河)凿渠东北流,经尉氏县西、中牟县东,至东京外城南垣广利水门入城,入城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南经通许、扶沟、太康、宛丘(今河南淮阳)等地,至项城(今河南沈丘)西注入颍河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又在长葛县境内洧水与潩水(今潩水河)之间开渠二十里,引潩水亦作为闵河水源的一部分。在此以前不久,又曾将洧、潩二水的下游引渠疏经鄢陵、扶沟等县汇入蔡河。于是蔡河水量大增,“舟楫相继,商贾毕至,都下利之”。宋初开封城西南称闵河,东南称蔡河。开宝六年(973)赐名闵河为惠民河。后因惠民河和蔡河实为一条河流的两个河段,故有时称惠民河也包括蔡河河段。

  五丈河是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在原济水故道基础上开凿而成的。河道自开封城西分汴水东北流,经东明(今河南兰考东北)、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至巨野西北六十里的济州合蔡镇注入梁山泊,出梁山泊沿着北清河(又称大清河,即古济水),“以通青、郓之漕”。宋建隆二年(961)二月疏浚五丈河,因引汴河水为源,泥沙淤淀,不利行舟,遂于同年三月,自荥阳县境内凿渠引京、索、金水河(今郑州、荥阳间诸水)等水为源,东流过中牟县,凡百余里,名金水河,至开封城西夹汴河上架槽,并设斗门,引入城濠,由外城西垣的咸丰水门东汇入五丈河。五丈河自东京外城北面的永顺水门入城,至东城善利水门出城。东流注入五丈河。开宝六年(973)五丈河赐名广济河

  上述4条渠道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东京开封城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史称漕运四渠。《宋史·河渠志》载:汴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但金水河主要作用是供给五丈河水源,兼及运输京西木材入都城,并无正式漕运之利。其他三渠则为东京命脉所系,连同漕引陕西诸州物资的黄河,又合称为漕运四河。

  三渠中以汴河最为重要。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淮南路、荆湖南北路)的漕粮百货,均由此渠运往京师,所谓“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开封城内外数十万驻军,数十万户居民,仰给在此一渠。所以宋人张方平说:“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蔡河主要输送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许(今河南许昌)、蔡、(今河南汝南)、光(今河南潢川)、寿(今安徽凤台)等州向京师提供的粮食,可是它所沟通的地区却远不限此。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河,可与邓州(今河南邓州)、襄阳府(今湖北襄樊)等地相通,是仅次于汴河的另一条南北水通要道。

  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路一带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乾德元年(963),又疏导了定陶以东的菏水(大致相当于今万福河),东汇入泗水(又称南清河),以通江、湖漕路。沿线的定陶的经济地也是由此日臻重要,乾德元年初置发运务,开宝元年(968)又升为辇运司。太平兴国二年(977)升为广济军,说明广济河已成为东京开封府与东部地区沟通的重要水道。

  宋初开宝年间,汴、蔡两河由江淮地区运往都城东京的漕米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太平兴国初,两浙归附,漕运数增至四百万石。六年(981)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增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时,汴河运米最高达七百万石。景德四年(1007)定额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内十二万石为杂色粟豆,只能充作马料。惠民河所运内二十五万石止给太康、咸平(今通许)、尉氏等县军粮。唯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是太仓储粮的主要来源。

  由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影响,漕运四渠在通航上存在不少不利因素。首先是水源不足,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受季风影响,每年降雨多集中在夏秋,春冬则乏水,运河年流量不均。而每年漕运多开始于初春,常感水源不足,而夏秋则常有泛滥之虞。其次是河流含沙量高。尤以以黄河为源的汴河为甚。宋一代汴河岁岁疏浚,仍不免淤积之患。熙宁年间已成为地上悬河。后虽曾避黄引洛为源,终未成功。北宋末年,汴河堤岸多处决坏,战祸频仍,汴政废弛,水流干涸,纲运不通。宋金对立期间,汴河久不修治,渐淤成平陆。

  蔡河宋初引闵河为源,水源较引汴时为清,淤浅也较慢。唯洧、潩诸水发源于豫西山地,夏秋汛期,来水迅猛,蔡河河床承受不住,往往泛滥。金元之际,黄河屡次南决,夺颍、蔡入淮。至元泰定年间(1324~1327)蔡河河底淤填,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了悬河。此后长期为黄河南决泛道之一,渐成平陆。

  金水河自乾德三年(965)被引入皇城,作为宫廷后苑池沼水源。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被引入开封城内城,供官寺民居汲用,能提供给广济河的水源显著减少。熙宁年间有人建议在汴河堤岸上置穴,引水入西贾陂、雾泽陂,补给广济河水源,结果也不理想。元丰五年(1082)三月撤罢广济河辇运司,京东地区上供物资均由清河(古泗水)南流入淮,折由汴河西运东京。移辇运司于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南古邳),名清河辇运司。同年,因金水河透水槽架于汴河之上,“舟至则启槽,颇妨舟行”。于是将架水槽拆除,广济河无水源被迫停止漕运。后因京东漕粮由清河折淮,溯流西上,绕道太远,遂于元祐元年(1086)复建金水河架水槽,广济河才得恢复漕运。南宋建炎以后,黄河常南决入泗,广济河也渐被黄河泥沙所淤废。

  总之,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先后堙废,开封的水运交通也随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