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现代新儒学汉语拼音:Xiandai Xinruxue;英语:Modern Neo-Confucianism),一个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同时兴起的文化思潮。它是针对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濒临解体的文化境域而发生的。面对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对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否定,一批热爱中国文化、执著地认为儒家思想包含着有价值的内容的学者,试图通过发动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使中华民族摆脱近代以来所遭遇的文化危机。他们以弘扬儒学为己任,以会通中西,实现儒学思想的现代转型为宗旨,以儒家内圣之学为主导,以服膺孔孟、程朱、陆王为特征,重新调整儒学内圣外王的义理结构,并以此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哲学和思想,以寻求当代中国的现实出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他们的学术探索渗透着对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和选择。这一学术思潮被称为现代新儒学,这一批学者被称为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有其人格的统一性,他们普遍具有道统意识和续统的使命感,不但把儒家的道德理想作为自己的生活信念,而且运用儒家的思想观念去影响文化,改造社会。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学的信念,不仅是出于感情的依恋,也是出于理智的抉择。在他们看来,儒学传统不仅代表着中国的过去,而且也预示着中国的未来。它所代表的意义、结构在民族精神的重建方面仍将发挥作用,从而制约着中华民族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

  通常认为从五四到现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张君劢贺麟等属于第一代,继续着他们事业的第二代学者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目前仍致力于此的是以杜维明刘述先为代表的第三代人。

  现代新儒家通常把儒学的历史发展分为三期,牟宗三在其《儒家学术之发展及其使命》一文中认为,第一期儒学是以孔、孟、荀、董为代表的“典型之铸造期”,其功效表现为汉朝的建立;第二期之宋明儒学为“彰显绝对主体性时期”,其功效见于移风易俗。现代新儒学为第三期,其发展“将有类于第一期之形态,将为积极的、建构的、综合的、充实饱满的”,它将在坚持儒学的道德精神的前提下,促进科学发展和民主建国。

  现代新儒学在发挥儒学心性之学和道德形上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制度建构方面,即从内圣心性之学怎样开出现代外王事业,也就是儒学如何与现代科学、民主、法治接轨的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他们所期望的成绩。它的影响主要停留在学术文化界,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