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首山,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城区北端,东与绣林山相连,西北紧靠长江,海拔高度原为150米,炸石削平为62米,原面积500余亩,因建沿江路和高楼,实际山地面积已大为减少。

  古时,石首山地理位置特殊,面临长江之水,显顽石无穷之威。据《元和郡县志》载:“江中有石孤立,为北山之首,因名”。《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北三里,江滨有孤石,立在北山之首,因以名”。《资治通鉴》孙宗鉴曰:“自竟陵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过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清代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载:“自荆而下,至县,始有山突出,山多石,名石首山”,又载“石首山距县城西北,两面俱临大江,其山皆有石至巅,故名”。同治丙寅《石首县志》载:“石首东通鄂州,西连归峡,南贯洞庭,北连汉沔,直荆楚要冲地也。县以上数十里无山,至此,北口滨乃有群峦突出于平衍之中,巍峨磅礴,环绕如画。”所以,先有石首山之名,后石首县治依山而得名。

  传说,古时候没有石首山,而是秦始皇为了治理长江恶水,恐淹没农田祸害百姓,于是秦始皇请神仙用着赶山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了这座山,正好抵挡江水泛滥。可是这座山的山神新到此地不习惯,眷念故土,寂寞孤独,加之每天还要与河神搏斗,辛苦万分,山神起了回家之心,但又害怕赶山鞭揍他,只得暂且忍耐。后来,秦始皇崩驾,山神听说他死了,赶山鞭也埋进了坟墓,便打算逃跑,奔往故居。正偷渡长江时,却被送秦始皇英灵归天的太白金星发现了,太白金星立即排出袖中的八卦,用手一指,将山神定位了。从此,山神的头再也缩不回去了,变成了一块挺在上游的石头,这块巨石就是石首山。

  据传,古代石首山与砚盘山之间,曾经有一条长江峡口,石首山置于江中,长江之水,波浪滔天,高高的浪花猛击石首山石,水石相搏,形成深深漩流,极其凶恶,以水击石,往往石占上风,水则弯曲绕道而去。正是后唐王周《石首山》诗云:“石击崔峨占上游,迥存浓翠向荆州。空闻别有回山力,却见长江曲尺流。”后来,山形大弯,在石首山与砚盘山之间的长江峡口,出现一道150米长的土堤,将两山连为一体,引导长江水从石首山西北而畅流。山形变了,故石首山又有了“万石湾”之称。

  万石湾万石湾形成以后,有如月弓形地带,因为地挡其冲,长江水流回旋湍急,长期冲洗着山身,形成山坡石壁,宛如参差玉笋,光滑无痕,而且有犬牙交错,利于鱼类栖息,更是石首河段中的特产鮰鲴(又名长吻鮠),生息繁衍的地方。久而久之,这里的万石湾便成为石首一景。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游此地,写下《万石湾》诗句:“山转江迴万石湾,春风二月起波澜。旋涡凝泻因生怒,碍石船流岂暇安。万里欲添沧海大,一杯先补洞庭宽。冯夷奋建曾居此,偕与图经试检看。”

  历代,人们对于万石湾的形成,流传至今还有两个故事。一说,相传唐代八大仙人溯江而上,在楚望山停歇时,他们看到石首山在水中,四周环水如岛,百姓上山砍樵和种植,以及香客祝福祈祷,涉水极不方便,常被流水冲走。于是,他们站到石首山顶,各捡起一块石头,往山下流水处抛去,不一会儿,长出了一条堤埂,使石首山与隔峡相峙的砚盘山连接起来,堵死了峡口,导水回旋,成了大回湾,名叫万石湾。从此东岳山、绣林山、石首山三个山峰成了绣林古城傍江而立的北部屏障,峡流地带被挽入城区,成为居民居住的地方,解除了江流直冲的威胁,更使内陆九湖和广袤田野,得以减少洪涝的无穷之患。所以后代绣林地区的人们,一提起万石湾的筑成,无不啧啧赞颂八大仙人。这便是“万石湾”的第一种传说。

  第二种传说是在宋朝时期,石首来了一位姓谢的县令,这位县令为民造福,他上任不久,见巍峨的山立于江中,老百姓到山上种植、采药,垂吊昭烈夫人极不方便,尤其是南北隔着的峡谷,每当汛期,江水滔滔流过,给百姓带来无穷灾害,从而决定筑一道城墙般的挡水堤,把石首山与砚盘山连接起来。于是征集民工,在枯水季节移山填峡,终于修成了挡水堤,使峡谷变成了平地,流水被挡转去,回旋入江,此处成为月弓形的回湾。因堤是土石叠成,人们叫做“万石湾”了。后来,人们在万石湾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刻下“万石壁垒,永固千秋”八个大字,并留下“万里岷江拍岸冲,横摧笑傲任从容”的诗句。

  原石首山和绣林山之间,明代为石首县治锦绣古城。据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载:“明孝宗始筑土城,明神宗二年,改筑砖城……周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一丈四尺,为门五……有城楼,池绕城。”又据清代同治《石首县志》载:“米市云,商贾往来,人烟辐辏,山、峡、川、广、贾客云集。”这说明当时石首山下的城麓之地为米市,并且经济活跃,市场繁荣,为江南之胜地。民国时期,国内外战争重重,锦绣古城,又被蹂躏破坏不堪,满目疮痍,五门和古迹衰败,城内的街道只象一条鸭肠子的石板弯道。

  石首山虽说不高,但地理位置独特,濒临长江,既是黄金水道港口,又是大江南北水路必经渡口。可是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坡陡岸高,行人畏途,过去流传石首山下渡江难,有如过“鬼门关”、“自古不夜渡”之说。新中国建立后,一来治理长江,二来建设石首渡口,石首山被炸山采石,山地面积几乎少有,西北削壁临江,东南坡度平缓,东北连接绣林山,两山之间的西北麓,原设有三义寺长江轮渡,得水路转危为安,并成了直达沙市和武汉,以及畅走洞庭岳阳的水港重要通道。后因江滩变形,河床升高,而转移至下游东岳山遗址。石首山旁现设有石首城乡的公路专通汽车短途客运站,高楼密层,道路纵横,有沿江路,通往东岳大道、连接中山路、建设路等,已变为经济、文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