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礼器:商代夔龙纹爵(陕西绥德出土)
礼器:西周早期夔龙纹簋(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

  汉语拼音:lǐ qì;英语:Ritual Vessels),中国古代用于特定礼仪活动场合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又称彝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时期。主要在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婚冠等宗教祭祀和政治礼仪活动中使用。它体现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具有显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作用,带有庄严神秘的色彩。其造型和使用功能来自于日常用品,但在器型、材质、工艺、使用场合等方面又与之相异。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原料特殊、珍贵(通常为铜、玉),经过特别加工;②造型精美独特,制作耗工费时;③往往装饰独特而神秘的纹饰;④晚期礼器上常有铭文,记述具有政治、宗教含义的内容;⑤一般出土于中心聚落的大型墓葬或建筑中,伴出器物多而精美,为少数人所拥有。

新石器时代的礼器

  礼器是社会分层和等级制度的反映。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某些陶器玉器已出现脱离日常用品、向礼器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与当时社会分层现象开始出现相一致。典型器物如仰韶文化的鱼纹、鸟纹、鹿纹或人面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的部分玉器和彩陶筒形器,大汶口文化的刻纹陶尊等。到龙山时代,礼器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些当时的定型成组特殊器物被多数学者认为是礼器。代表性器物有:陶寺文化的彩绘陶器盘、罐、壶、觚和鼍鼓、特磬,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和蛋壳陶杯,良渚文化的陶器鼎、豆、簋、壶和玉器琮、璧、钺。其中许多器物的基本用途为日用品,如鼎、盆、罐、壶等陶器。它们仅在被用来盛放牺牲祭品,向鬼神供奉时,才具有礼器性质。这些陶礼器属于礼器的雏形。这一时期尚未形成统一定制的规范礼器群。

夏商周时期的礼器

  夏商周是礼器成熟发达的时期,出现前后继承、互有区别的礼器群。二里头文化(较多的学者认为是夏文化)有了形制和组合固定的陶礼器:鬶、爵、盉、觚、斝。青铜礼器有爵、盉、斝和铜牌,玉礼器有圭)、璋、戚、刀、琮、钺等。商代和周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发达的铜礼器系统,并辅之以玉礼器。商周铜礼器可分为容器类、乐器类和兵器类。容器类有鼎、簋、觚、爵、斝、卣、尊、礨、盉、盘、觯、瓿、壶、觥、盂、鬲、角、匜、簠等,乐器类有钟、镈、铙等,兵器类有代表军事统帅权力的钺等。玉礼器以璧、琮、圭、璋为主干,其他有戈、钺等。商与周在礼器种类、组合上有区别:商代铜礼器以酒器觚、爵、斝为主,周代以食器鼎、簋为主。酒器和食器套数的多少代表主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此即所谓“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在周代,天子之祭用大牢九鼎配八簋,诸侯用大牢七鼎配六簋,大夫用少牢五鼎配四簋,士用三鼎配两簋,或一鼎无簋。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宗教信仰改变,以礼器为表现形式的礼乐制度因大量出现僭越而逐渐受到破坏,礼器走向衰落。此后,礼器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物和统治集团向心力之所在,渐渐被其他形式的物品所取代,仅在某些场合保留了少量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