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尔太齐赖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穆尔太齐赖派汉语拼音:Mu'ertaiqilaipai;外文:Mu‘tazilah, al-),8~12世纪伊斯兰教的教义学派。又称唯理主义派。“穆尔太齐赖”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分离者”。它最初指伊斯兰教初传时期在政治斗争和宗教问题上持中立态度的穆斯林。8世纪上半叶,穆尔太齐赖派由巴士拉学者瓦绥勒·伊本·阿塔阿慕尔·伊本·欧拜德(699~762)所创立。巴士拉著名学者哈桑·巴士里(642~728)在讲授教法律例时,提出“犯大罪”的穆斯林仍不失为信士,其罪过不妨害信仰。但其徒众瓦绥勒和伊本·欧拜德则认为,凡“犯大罪”者既不是信士,也不是叛教者,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位”。师徒遂起分歧,分道扬镳,形成穆尔太齐赖派。

  在倭马亚王朝时期,穆尔太齐赖派拥护王朝统治,反对哈瓦利吉派什叶派等,深得哈里发耶济德二世(720~724年在位)和麦尔旺二世(744~750年在位)的崇奉,后因提出恢复伊斯兰教初传时期的哈里发选举制度的政治主张,使统治者予以防范。

  阿拔斯王朝时期,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发展迅速,被尊为官方教义派。穆尔太齐赖派继承早期盖德里耶派的意志自由论,吸收古希腊哲学的唯理主义,结合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毕达哥拉斯派的“灵魂论”,运用理性观点注释《古兰经》,讨论圣训学和教法学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主要观点是:主张以理性为核心的创世说;坚持五原则(“真主唯一”、“两者居中”、“公正性”、“恩威相济”、“劝善戒恶”);反对安拉拟人说;坚持自由意志论;主张《古兰经》被造说。因宣扬“自由意志”论,危及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后被哈里发穆塔瓦基尔(847~861年在位)宣布为非法。12世纪,穆尔太齐赖派虽在组织形式上消失,但其学说依然流传于伊斯兰世界,对逊尼派什叶派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由于极力依附政权和极端的理性思辨,最终被艾什尔里派学说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