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湘鄂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湘鄂西的红四军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到湘鄂边发动暴动。1928年7月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共1500人。

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到达桑植洪家关,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至月底,游击队总人数达3000余。随即打起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旗帜,并进占了桑植县城。4月初,部队未及整顿,遭敌军数次进攻,大部溃散,贺龙和周逸群也被敌隔开,联系受阻。接着,贺龙亲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百人重组革命军。6月间猛增至1500余人。7月,奉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敌委员会,并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军长贺龙,政治委员恽代英(未到职),参谋长黄鳌。下辖第一师,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此外,有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刘玉阶等人率领的4个支队。全军共1500余人。红四军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1930年7月,红四军与鄂西之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改称红二军。

概述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回到湘鄂边发动暴动。1928年7月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共1500人:

  • 军长贺龙兼前敌委员会书记
  • 党代表恽代英(未到职)
  • 参谋长黄鳌黄埔一期,北伐时任第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战史称其“不可多得的军政人才”)
  • 秘书长陈协平
  • 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张一鸣,约七、八百人,是红四军主力。
  • 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等率领的几个支队、大队,约七百人

周逸群赴鄂西组建洪湖游击总队。周逸群任总队长兼党代表,段德昌任参谋长。该部后不断发展,组建为红六军。

1928年9月,第四军即遭遇失败,参谋长黄鳌牺牲于渫阳,第一师师长贺锦斋牺牲于泥沙,部队大部溃散。全军仅余二百余人由贺龙率领西撤。1929年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史上第二支红四军)。1929年6月,红四军极盛,扩大至四千余人。

1929年10月一团长贺桂如、四团长陈宗瑜牺牲于桑植县庄耳坪。

后续

1930年7月4日,红四军和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洪湖苏区红六军湖北公安县会师,7月7日,两军在公安南平文庙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成立红二军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要求,两军合编成红二军团。共1万余人。

红二军团的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1930年10月,为配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红二军团南渡长江,攻打常德,虽然连克华容石首公安石门等地,但付出了很大代价却并未能达到“南征”的战略目标。12月12日,红二军团小部分兵力和伤病员撤回洪湖地区,但主力在邓中夏的坚持下仍滞留江南,直到1931年9月才回到洪湖(此时红二军团已缩编为红三军)。

1931年初,红二军团再次对石门发起攻击,但遭遇较大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击战斗后于2月底退至枝柘坪一带修整,于3月底至4月初在枝柘坪召开前委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枝柘坪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共5个师6个团,计人枪5200:

  • 军长贺龙
  • 政治委员邓中夏(后万涛彭之玉先后代理,最后由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兼任,直到1932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关向应接任)
  • 参谋长孙德清
  • 政治部主任柳克明
  • 红七师:红二军缩编。师长孙德清,政治委员朱勉之。
  • 红八师:红六军缩编。师长王一鸣,政治委员王鹤。后师长汤慕禹(黄埔四期,1932年湖北荆门半边街的突围战中为掩护大部队中弹牺牲)
  • 红九师:拟由洪湖苏区的部队编成。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陈培荫
  • 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
  • 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治委员涂美中
  • 警卫第一团
  • 警卫第二团
  • 警卫第三团
  • 湘鄂西警卫团
  • 汉川独立团
  • 荆当独立团
  • 军直教导团

1932年底,红三军因为遭到徐源泉第十军和湖北各地保安团围剿,无法在洪湖立足,被迫绕道豫西南、陕南、鄂川边转往湘鄂边。号称“七千里小长征”。

1933年初,红三军整编:

1933年底,红三军进军四川,1934年5月12日又进入贵州

红六军团会师前,红二军团的团以上干部活到抗日战争只有贺龙、关向应、许光达、卢冬生4人。其他人:

  • 作战牺牲:周逸群、向鲁清、张一鸣、汤慕禹、覃苏、吴虎臣、吴协仲、刘仁载、王鹤、李骑、贾鸣钟、邱鸿禧、桂伦、张海清、陈华山、胡海云、陈培荫、黄大鹏、汤福林
  • 被捕后就义:邓中夏、覃辅臣
  • 肃反错杀:段德昌、孙德清、柳直荀、朱勉之、王炳南、陈协平、吴凤卿、汪毅夫、王一鸣、万涛、彭之玉、涂美中、叶光吉、盛联均、宋盘铭
  • 下落不明:谭抗、戴文斌、段德福
  • 叛变:伍琴甫
  • 其他:旷继勋在红四方面军被错杀。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师,设立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开始统一行动。不久,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两个军团开始长征。出发前,增编由地方武装改编的第五师,师长贺炳炎、政委谭友林。1936年6月30日,全军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

1936年7月2日,按照中央指令,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改称第二军

  • 军长贺龙
  • 政治委员关向应
  • 第四师:师长卢冬生、政治委员李井泉
  • 第六师:师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
第五师划归红三十二军建制。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将台堡会师,长征结束。

历史上的35个红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