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任弼时 像

  任弼时汉语拼音:Ren Bishi;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出生在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汩罗)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家庭,原名培国,号二南。父亲任裕道,一生以教书为业;母亲朱宜,一生操劳家务;另有三个妹妹。任弼时早年留学苏联,随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五大书记之一。之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年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

  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科。后依次就读于长沙明德中学和长郡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在其影响下“力求向外求得工读或学习机会”。1920年8月在长沙加入俄罗斯研究会,被推荐首批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在外国语学社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赴苏俄学习。行前,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到:“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8月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年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年底兼任东大中国班西方革命史课俄文翻译。1924年7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4年8月回国,9月开始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筹备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先后任青年团江浙皖区委委员、上海区委委员、团中央宣传委员会所属编辑部的编辑员及团中央俄文翻译等。其间,以“辟时”、“辟世”等笔名在《团刊》、《中国青年》等杂志发表《在中国应否组织“群众国民革命统一青年团”之讨论》、《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列宁与十月革命》等文章。1925年1月出席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任团中央组织部主任,4月,在青年团中央内部刊物《中学校刊》上发表《怎样布尔什维克化》。5月代理青年团中央总书记,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6年4月与陈琮英上海结婚。1927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同毛泽东等在会上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5月主持召开共青团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团中央总书记。6月向中共中央提交团中央的“政治意见书”,强调无产阶级应有独立的政策与主张,要实行土地革命。

  1927年8月7日出席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会议发言中批评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革命中的错误。1928年3月调中共中央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莫斯科召开期间,与李维汉罗登贤等留在国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年5月,在广东省委关于军事问题决议案基础上,主持改定中共中央《军事工作大纲》,大纲规定割据区域建立的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红军战士“不仅为战斗员,并应为战地宣传组织人员”,红军“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等。并为中央起草《城市农村工作指南》等重要文件,对新形势下党的组织的改造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7月当选为中共六大中央委员。1930年3月起先后任中共长江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1931年1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依次为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1938年2月,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凤凰山窑洞前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的贺龙(左)与任弼时
西柏坡:任弼时在七届二中全会上,1949年3月

  1931年1月出席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3月率中央代表团赴中央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常委、组织部长,参加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作,支持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斗争。10月,向中共中央建议由毛泽东担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初,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及党校校长。1933年4月,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纠正了肃反扩大化的某些错误,保护了军队和地方一些重要干部,12月兼任省军区政委。1934年7月任中共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8月与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作先遣探路。10月在贵州印江县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任红二军团政委。11月任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此后与贺龙等亲密合作,使红二、红六军团结成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8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六路“围剿”,歼敌2万多;11月突围长征。1936年7月1日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任会师后组成的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和朱德、刘伯承、贺龙等一起坚定地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推动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作出重要贡献。11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统一领导核心成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任中央军委前方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9月和朱德等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同朱德、彭德怀将《恢复军队政治工作及执行党代表制的意见》上报中共中央并获同意,使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得到恢复。1938年1月撰写并发表《山西抗战的回忆》和《怎样渡过抗战的困难时期》等文章,总结抗战经验,宣传持久战方针。3月前往莫斯科到共产国际工作。4月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提交《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大纲;5月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就书面报告大纲作了说明和补充,全面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详细阐述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和政策。报告大纲和说明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中共正确路线的理解和支持起了重要作用。7月正式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40年3月回国,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8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与毛泽东、刘少奇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此后,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和中央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及筹备召开中共七大,同时分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西安办事处等多方面的工作。1944年4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整风会上作关于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的演讲,提出金融、贸易、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一、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达到完全自给;二、公私兼顾,互助合作,一致对外;三、厉行节约,建立家务,备战备荒。还指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着建设,如果不善于建设新的丰衣足食的幸福快乐的社会,那我们也不能胜利。5月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组成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负责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6月为中共七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24年来英勇奋斗的最主要的收获是:党的主张获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寄托在党的领袖毛泽东身上。在中共七大上,全票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并继续兼任中央秘书长。

  1947年3月起,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在转战陕北的同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指导土地改革,指挥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1月12日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作《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讲演,强调指出:依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来确定各种不同的阶级,是划分阶级成分的唯一标准;必须坚固地团结全体中农,慎重区别富农与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剥削制度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坚决反对乱打乱杀与肉刑;重申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这篇讲演,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补充修改,被确定为中共中央关于土改政策的指导文件。1949年3月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发言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到城市,“城市工作应以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为中心,这是我们一进城就应明确的方针”;政治上、军事上取得独立自主以外,“还必须在经济上取得独立自主,才能算得上完全的独立自主”;“没有经济上的条件,没有工业的发展,要想转向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党的建设方针也应转向以城市和工业为重点,在工人中积极发展党员;必须认识互相促进的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加强工农联盟;要防止和纠正放松党的建设、忘记党务的危险偏向,这“对于我们党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4月抱病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被推举为团中央名誉主席。1949年10月1日因病未能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1月赴苏联治病。1950年5月回国。6月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致信毛泽东等,要求恢复部分工作。经毛泽东批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4小时,主管组织部和青委。

  1950年10月25日突发脑溢血,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家庭

  任弼时夫人为陈琮英,全国妇联第八届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育有四名儿女:大女儿为任远志,二女儿为任远征,三女儿为任远芳,一名儿子为任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