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布泊盆地的卫星图片
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在卫星图上显示形似人的左耳,被誉为“地球之耳”,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罗布泊(资料图)

  罗布泊汉语拼音:Luobupo;维吾尔语:لوپنۇر;英语:Lop Nur),地理概念上的塔里木河尾闾。古称泑泽盐泽蒲昌海。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多水汇聚之湖。位于东经90°00′~91°30′,北纬39°40′~41°20′,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洼地上。是一个已干涸的咸水湖。湖的位置几经改变,但均在罗布洼地范围内。属断陷构造湖。湖面海拔768米。据1928年的测量,面积曾达到3100平方公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当时仅次于青海湖,而目前已经完全干涸,成为一戈壁盐壳,不过直至21世纪时许多的新地图仍旧未更正其消失的区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纪时罗布泊的水域范围与形状。

  罗布泊由于风吹造成湖床淤沙和河流的水量变化,其位置在历史上屡有变动。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疏勒河

  在历史上,曾接纳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孔雀河、车尔臣河以及来自甘肃省境内的疏勒河等内陆河流。

  罗布泊形成距今不到100万年,全盛时期,面积有5,300平方千米。进入汉代仍有“广泑三百里”之说。后来由于这里气候变干,入湖水量大减。罗布泊曾以神秘的游移湖著称于世,湖盆位置和积水轮廓存在南北向的摆动。这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之间的关系频繁变化有关,当塔里木河向北摆动,通过汊流与孔雀河相连时,水就流进北面的洼地,潴水形成北罗布泊(界于北纬40°~41°);当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汇合后,向南摆动,河水就向南流入另一洼地,形成南罗布泊(也称台特马湖,界于北纬39°~40°)。塔里木河在下游经常改道,罗布泊亦迁徙不定,但这种迁移变化只限于湖盆之中,湖水从未越出湖盆的范围。新构造运动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也影响到罗布泊的变化。如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上游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绿洲面积,拦截和引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大量河水,下泄水量减少,塔里木河河水流到阿拉干就已断流,孔雀河河水到达营盘附近就逐渐干涸,从而使罗布泊演变成各类盐壳的荒原。但作为塔里木河终点这一地理概念的罗布泊并未消失。近年来随着合理安排塔里木河上下游用水关系,2002年台特马湖已经出现10平方千米的湖面。

  地质构造属于天山断元習带与阿尔金山块隆交会处。1995年在罗布泊拗陷罗北凹地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面积1,300平方千米,KCI资源/储量2.5亿吨。该矿床为硫酸盐型卤水钾矿,富钾卤水主要储存于钙芒硝岩中。2001年投入开发,2004年建成年产4万吨的硫酸钾实验工厂。

  第一个至罗布泊的中国考古学家是于1930年代两度前往的黄文弼,他在这一带发现了七十多枚汉文木简,其中有四枚写有西汉纪年,他将此地命名“土垠”,1980年时,中国科学家彭加木在此地进行科学考察时失踪。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