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英語(English),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西支。它是現代語言中頗具影響的一種語言。許多國家和地區都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在16世紀時,英語和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一樣,都是各自國家的民族語言。但是,英語在當時文化影響上不如義大利語和法語,在使用範圍上不如西班牙語。4個世紀以後的今天,英語在國際交往中使用範圍最廣,英語科技詞彙基本上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術語。

  英語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爾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語書寫的,50%以上的報紙雜誌是英語的。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准國際語言。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繫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程式設計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繫,而且隨著互聯網的使用,使得英語更得到普及。

  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裡西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在荷蘭北部弗裡斯蘭省中使用,大約有50萬個使用者。一些人認為低地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撒克遜語與英語也很接近。其他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諾曼人於11世紀征服英格蘭,帶來大量法語詞彙,很大程度地豐富了英語詞彙。

文字

英語的書寫使用拉丁字母,單詞的拼寫系統或正確拼寫法是依據歷史傳統而繼承下來的,並不嚴格按照發音規律。因此,英語單詞的發音與拼寫之間經常有很大差異,單詞拼法也是所有字母語言中最難掌握的拼寫之一。

英語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標音符號

  英語中有一些單詞需要標記上各種標音符號來提示發音,這些單詞絕大部分都是從外語輸入進來。例如à la carte, café, coöperate, élite, façade, naïve, résumé 等。

英語標音符號
À Æ Ç É È Ë Ê Ï Ñ Ö Ô Œ
à æ ç é è ë ê ï ñ ö ô œ

  標音符號在詩歌或劇本中有時也會用到,能夠將平常不發音的音節標記為發音,來達到戲劇化的效果或者保持詩歌的韻律。在古代或仿古作品中很常見,如“-ed”的尾碼經常標記開音符,使其發音,例:cursèd。

  在某些古文中(特別是英式英語),連字現象很普遍,如archæology,œsophagusencyclopædia等。這些詞都為拉丁或希臘詞源。

  隨著時間推移和ASCII的盛行,越來越少的英語使用者選擇標記,或已經忘記這些詞是法語詞源,即使在極為正式的書寫當中也不加,甚至有時候標記符號還會被認為是在裝腔作勢;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正確的拼寫應該保留符號,尤其是缺少符號後發音就會出現很大差異時更應該如此。有一些詞明顯不遵循英語的形態音位法,在這類詞中一般會保留標音符號。比如café這個詞,如果把e上的閉音符去掉,按照英語發音規則,e就會不發音。又比如résumé是摘要的意思,有3個音節,resume是繼續的意思,有2個音節,它們在英語詞典中始終分開兩條排列。

  有時也需要用到分音符號,但這些符號也經常省略或用連-{字}-符號代替,如coöperate(或co-operate)、daïsnaïvenoëlreëlect(或re-elect)等。

  有一些單詞如rôlehôtel最初傳到英語中時是要加標音符號的,最開始時這些詞法國風情很濃,一些人甚至批評,本來英語中有對等的單詞卻偏要使用外國字彙。還有一些詞如élite(精英)的標音符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但《時代週刊》等報刊雜誌仍然在使用。

英語史

  早期日爾曼人西支部落(盎格魯族、撒克遜族、朱特族和弗裡西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西元449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於是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作為回報。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便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諾森伯利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

  日爾曼人入侵後,統治了當地的凱爾特語民族,本地語言主要於蘇格蘭、威爾士、康瓦耳與愛爾蘭島存活了下來。這些入侵者的語言逐漸形成了“古英語”,與近代弗裡西語極為相像。English(英格蘭人、英語)、England(英格蘭)和East Anglia(東盎格利亞)這三個詞是分別從描繪盎格魯族的詞彙發展而來:Englisc、Englaland、Angelcynn。

  西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大規模侵入英國北部。九世紀末,入侵者幾乎佔領了整個英國的東半部。斯堪的納維亞人說的是北日爾曼語。北日爾曼語和西日爾曼語的差別不是很懸殊。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的結果使大量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斯語 Old Norse 為代表)的詞彙進入了古英語的詞彙。古諾斯語和古英語有很多同義詞匯,結果古諾斯語詞在英語詞彙裡往往取古英語詞而代之。

  1066年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格蘭的國王只講法語。因此一大批法語詞彙進入了古英語,古英語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變化,形成中古英語。1500年左右的母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古英語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貝奧武夫》,中古英語則是《坎特伯裡故事集》。

  近代英語在莎士比亞所處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發展。

英語史的三個時期

  英語從5世紀中葉至今,歷時1500多年,它原有的詞形變化已大為減少。近代英語詞形變化僅限於名詞的數和生格,代詞的性、數、格和動詞的幾個時態;形容詞沒有性數格的變化。近代英語動詞的詞形變化遠比古英語簡單,例如近代英語ride只有5個不同的形式,古英語r抸dan卻有13個不同形式。英國語言學家H.斯維特把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完備時期”,把中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減少時期”,把近代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消失時期”。分述如下:

古英語時期(450~1150)

  古英語時期從不列顛島被異族入侵開始。不列顛島原是羅馬帝國管轄的一個邊遠行省。 5世紀初,羅馬帝國的駐軍從島上撤離,日爾曼民族的 3個部落朱特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相繼入侵,佔領了島上平原地區,把當地的凱爾特人趕到西部和北部山區。朱特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說的都是西日爾曼語支的方言,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彼此相通。語言學家統稱這些方言為古英語。入侵的盎格魯部落人數最多,因此不列顛島逐漸稱為Engla-land(盎格魯人的國土),這個詞在現代英語變為 England(英國);而這一國土的語言則稱為 Englisc(盎格魯人的語言), 這個詞在現代英語變為 English(英語)。

  從8世紀下半葉到9世紀中葉,斯堪的納維亞人幾次大規模侵入英國。9世紀末,入侵者佔領了英國東部的大半。 1016年, 丹麥王克努特稱王全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入侵者的語言屬北日爾曼語支,它和早先侵入不列顛的三個民族所說的西日爾曼語差別不大,兩者形成一種共處的局面。接觸的結果是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爾斯語為代表)的語詞大量進入英語。 例如:古英語lagu‘law’(<古諾爾斯語 log,lag)“法律”,古英語 hūsbonda‘hus-band’(<古諾爾斯語hūsbōndi)“莊稼漢”,古英語抙g‘egg’(<古諾爾斯語egg)“雞蛋”等。

  古英語的詞形變化很多。例如:形容詞有強變化和弱變化之分,並在性數格上和所修飾的名詞一致,名詞、代詞和形容詞都有 5個格(主格、生格、與格、賓格和工具格),各個格不一定有不同的形式(與格和工具格往往形式相同)。又例如,古英語動詞分為兩大類:強動詞和弱動詞。強動詞通過詞根母音變化構成過去時形式,弱動詞則用齒音詞尾-d或-t構成過去時。強動詞相當於現代英語的“不規則動詞”;弱動詞大部分相當於現代英語的“規則動詞”。   

中古英語時期(1150~1450)

  中古英語時期以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起點。從此法語成為英國的官方語言,直到1362年,英國國會第一次正式用英語開會,並且法令規定以後一切法庭訴訟必須用英語進行,英語才恢復了它應有的地位。在此以前的300年間,英語僅是在英國使用的3種語言之一。第一是法語(包括諾曼法語和巴黎法語),這是宮廷和政府的語言。其次是拉丁語,這是教會和學術界的通用語言。英國廣大人民說的英語屈居第三位。這 300年間,英國的文學創作用 3種語言書寫。直到14世紀,中古英語的中東部方言才逐漸取得了民族標準語的地位。

  中古英語有好幾種方言,但以中東部方言佔優勢,因為首都倫敦和具有極大文化影響的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位於這一方言區 。中古大詩人G.喬叟 (約1343~1400)和同時期的優秀作家用中東部方言創作。喬叟大約使用8000個詞,其中半數來自法語或羅曼語族的其他語言。喬叟的英語是日爾曼語和羅曼語相結合的產物:語法結構是日爾曼語的,詞彙包含了大量羅曼語成分。這也是現代英語的特點之一。

  從古英語到中古英語最重要的變化是詞尾變化的減少。古日爾曼語的特點之一是重音一般落在詞根或詞幹上,詞尾總是非重讀部位。由於輕讀,古英語詞尾的母音 a、o、u逐漸弱化為e,讀作媅,這就削弱了詞尾區別語法關係的功能。原先這些詞尾的發音是有區別的,它表示不同的語法功能。例如,古英語nama‘name’的詞尾-a標明這個名詞是弱變格、陽性名詞、單數、主格。但是這個-a詞尾在中古英語弱化成-e(古英語nama>中古英語name),就失去了表示語法功能的作用,因為它既能表示單數主格,也能表示單數賓格或與格。在中古英語裡,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形式都簡化了,只有人稱代詞保留了一些古英語的多種形式。由於詞尾的語法功能大大減弱,中古英語不能不依靠詞序來表示句子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關係。古英語一個句子裡的詞序是自由的,有副詞-動詞-主語,賓語-動詞-主語,賓語-主語-動詞,主語-賓語-動詞等種種格式。從現代英語的標準看,這樣的詞序叫做倒裝,其實這些格式在古英語裡極為普通。在中古英語裡,倒裝詞序變得越來越少了。據統計,在古英語文獻裡,動詞-主語這個詞序的出現率約為35%,在中古英語散文裡僅為4%。在中古英語時期,主語-動詞-賓語的詞序逐漸確立,終於成為現代英語的標準詞序。另一方面,介詞和助動詞也配合詞序來表示語法關係和功能。例如,介詞of起了代替古英語名詞生格的作用,介詞 for和to表示與格的各種語法功能。此外,一系列的助動詞開始擔負起情態動詞的功能,表示“必須”、“能夠”、“願望”等態度和口氣;而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除了少數常用的形容詞仍用 -er和-est詞尾外,絕大多數都用前面加副詞more和most的辦法來表示比較級和最高級。中古英語時期是英語從綜合型轉變成為分析型的過渡時期。

近代英語時期(1450- )

  1.15世紀以後英語的母音大移位 近代英語時期約從15世紀中葉開始,分為早期(約1450~1700)和晚期(約1700~現在)。晚期近代英語也就是現代英語。大約從1400年開始,英語就發生了巨大的語音變化──稱作“母音大移位”。這個變化延續了幾個世紀,直到大約1750年才穩定下來。受影響最大的是長母音。見下表:

99407.jpg

  2.文藝復興時期英語的特點 早期近代英語時期正好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在這一時期裡,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語言和文學的尊嚴地位得到了恢復。當時英國學者中有很多人精通古典語言,他們從希臘語、拉丁語借來許多詞語。早期近代英語時期的名家如T.莫爾 (1478~1535) 、F.培根(1561~1626)以及後來的詩人J.彌爾頓(1608~1674)和科學家牛頓(1643~1727)等,既用英語寫作,也用拉丁語寫作。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文學,這些都是當時英國作家吸取文學素材的寶庫,也是吸取語言材料的泉源。據統計,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大詩人莎士比亞運用2萬~2.5萬個詞。莎士比亞把外來語和本族語巧妙地結合起來,最著名的例子是《馬克白》中的一小段獨白:

  “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 No,this my hand will rather The multitudinous seas incarnadine,Making the green one red.”(MacbethⅡ,ii,60~63)   “大洋裡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紅呢。”

  這裡形容詞 multitudinous和動詞incarnadine都是外來語,動詞make和形容詞green、red都是本族語詞。外來語和本族語詞相輔相成,造成了生動的藝術效果。詩人彌爾頓的詩篇運用了大量拉丁語詞,甚至用了某些拉丁句法結構,這也豐富了英語的表達能力。這兩位元大詩人的創作顯示了英語特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1611年出版欽定本英譯《聖經》 長期被認為是近代英語的句子結構和文體的楷模。這個譯本文體質樸、節奏優美。莎士比亞作品的出現和欽定本《聖經》的誕生說明英語越來越成熟了。

  3.17世紀以後的英語 英語發展到17世紀,已成為能夠和古代希臘語、拉丁語、近代法語、義大利語相媲美的文學語言。1662年正式成立的皇家學院提倡用質樸的英語探討哲學和自然科學。從此,英語逐漸代替拉丁語成為科學和哲學著作的語言。哲學家T.霍布斯 (1588~1679) 和J.洛克(1632~1704)主張文章要寫得準確、清晰、合乎邏輯。文學家J.德萊頓(1631~1700)的散文為英語句法樹立了規範。1755年出版的S.詹森編纂的《英語字典》第一次把英語作為全民語言記錄下來,它對英語的規範化起了積極的作用。

英語地理分佈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亞那、牙買加、新西蘭、聖克裡斯多福及尼維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國和美國。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本族語)的人口約有 3億。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中是通用語言,這些國家包括、加拿大(連同法語)、多明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連同法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愛爾蘭(連同愛爾蘭語)、利比理亞(連同非洲語言)、新加坡(連同華語)、馬來西亞(連同華語和馬來語)和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和其他非洲語言)。作為第二語言(即不是母語,但為所在國通用語)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

  英語是下列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之一),但不是本地語言和通用語言:香港、斐濟、加納、岡比亞、印度、基裡巴斯、萊索托、肯雅、納米比亞、尼日利亞、馬爾他、馬紹爾群島、巴基斯坦、巴布亞新磯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塞拉里昂、斯威士蘭、坦桑尼亞、尚比亞和辛巴威。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約3~5億。

  另外,英語在歐洲及日本是最普遍作為外語來學習的語言(32.6%),接著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和作為外國語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法,說明英語正在愈來愈被看成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它不再為一國或一個民族所專有,而是一種中性的資訊媒介。

  基本英語是為了國際交流使用的簡化了的英語。它通常被一些飛機廠商和其他國際商業用作寫手冊和交流。遠東的一些學校把它作為基礎英語來教授。

  Special English是一個美國之音使用的一種簡化版本的英語詞彙。它使用大概1500個單詞。

方言

  英語是一種多中心語言。由於英語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地區性變體。語言學家已經不再把倫敦或英國上層人士的英語作為唯一的標準英語。除英國英語外,最重大的是北美英語和澳新英語。自從17、18世紀,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新西蘭英語開始成為獨特的方言。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語詞、語法和語音。其他像印度英語、東南亞英語、加勒比地區英語和非洲某些新興國家的英語,都各自受到了當地語言影響、具有語音和詞彙上的特點。

  英語的主要方言在語音上有著相當明顯的差別,拼寫的差別則較小。一般人們以一些學術機構的辭書作為標準的英語,例如《牛津英語詞典》等。在學術、科技文章方面,來自各國作者使用的是一種共同文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式英語”這個術語通常被理解為美國人特有的語詞和語法,在當時的一些“純潔主義”的英國文人看來,它不是純正的英文,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式英語”一詞的概念逐漸變了,只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語,而不論其與英國英語的異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美國的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美國英語已反過來對其他方言產生影響,並且正在日益擴大這種影響。

  以下為常見以英語為基礎的方言及克裡奧爾語:

  英國英語

  美國英語

  加拿大英語

  澳大利亞英語

  新西蘭英語

  愛爾蘭英語

  蘇格蘭英語

  加勒比英語

  印度英語

  牙買加英語

  利比亞英語

  湯加英語

  南非英語

  新加坡英語

  馬來西亞英語

  香港英語(在香港從幼稚園三歲入學開始,學童便要學英文)

  巴布亞皮欽語

英語特點

  英語的句子結構比較簡單、自然,合乎邏輯思維的自然順序,也就是說,英語的詞序word order比較自然。英語不象德語或俄語,句子結構沒有那麼複雜,詞序沒有那麼多的倒裝現象(inversion)。英語的“語法”性別和“天然”性別相一致,不象俄語、拉丁語那樣把所有的名詞,按照“語法”性別,都分為陽性、陰性和中性。這樣,現代英語就免去了名詞和形容詞的複雜的格的變化,而德語和俄語仍大量地保存著這些變化。所以說,英語的第一個持點就是它的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比較明白、易學。英語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的詞彙非常豐富,因此它的表達能力特別強。據估計,英語詞彙包括的單詞超過一百萬,居世界各語種的首位。英語的構詞手段也很多樣,因此英語不斷產生新詞。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英語的詞義不斷發生變化,原有的詞也可以獲得新的詞義,而且這種詞義變化比較自然,顯得毫不費力。例如,sophisticated的原義為:“非常有經驗的,老練的,老於世故的”,它的基本詞義是“失去了單純性”。從這個基本詞義發展到“複雜的,精緻的”這一過程也是很自然的,不費氣力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用來修飾 weapons,而得到“尖端武器”這個新的概念。這樣,原有的s叩histica快d一詞就變成兩個詞了,因為它獲得了完全不同的新詞義。此外.英語還有大量的短語動詞,由動詞加副詞構成。這些動詞片語使英語的表達力更加靈活,使英語變得乎易近人,生動活潑; 英語本身具有上述兩個特點:結構簡單,表達力強。加上其它的歷史原因相當前的國際需要,無怪乎英語已成為國際交往的公用語言。

英語詞源

  英語借詞的詞源很廣泛。由於曾受到法語的影響,英語詞彙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爾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由拉丁語而來,大部分來自諾曼法語,有一些也直接從拉丁語借來)。

  1973年,Thomas Finkenstaedt與Dieter Wolff出版《Ordered Profusion》,書中發表報告,對舊版《簡明牛津字典》(第三版)中約八萬個單詞進行了電腦化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英語單詞來源如下:

  法語,包括古法語和早期盎格魯法語:28.3%。參見源于法語的英語詞。   拉丁語:包括現代科技拉丁詞彙:28.24%   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古挪威語和荷蘭語:25%   希臘語:5.32%   不詳:4.03%   來自專有名詞:3.28%   其他語言:小於1%

英語詞彙

  幾乎所有的日爾曼語源字彙(包括一切基本字彙,如代詞、連詞等)都相對來說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代表更加優雅或更能顯示專業造詣。但是,過多運用拉丁語源字彙,則會被認為矯飾或刻意賣弄。喬治•奧威爾的文章《政治與英語》對此作了透徹的描寫。

  英語使用者在選擇單詞時,通常可以從日爾曼語源和拉丁語源的近義字彙中挑選: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這些近義詞之間都有微妙的差異,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組合表達不同的觀點。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所用到的詞彙一般是日爾曼語源。大多數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講話和文章中,比如法庭發言或者編寫百科全書。

  英語以它巨大的詞彙量而著稱,很容易引入專業術語和輸入新詞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語也為舊詞換上了新的含義。這種靈活性非常明顯,通常需要區分正確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師一般會提醒學生那些日常廣泛使用但在正式場合中並不正確的字彙。請參看:社會語言學。

詞彙量

  英語的詞彙量非常龐大,但如果要估計具體數字,必須先要判斷哪些能夠算作英語單詞。不過與其他語言不同,並沒有一個權威學術機構來規定何為正式的英語詞彙。醫學、科技領域不斷湧現新詞,一些進入了大眾日常用語中,其他只在一小部分人群內部使用。移民群體帶來的外語單詞也經常融入英語社會中去。一些古詞和方言單詞能否算作英語也無法判斷。

  《牛津英語字典》(第二版)收錄了超過五十萬個條目,標準比較寬鬆:“包括文學與日常對話中的標準詞彙,無論當代、廢棄或古語,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詞彙和大量方言、俚語。”(《牛津英語字典》補遺,1933年)

  自從電子電腦的普及,使不少與這範疇相關的詞語進入大眾的生活;另一方面,與電信科技相關的新詞,有不少都是透過詞綴的組合來構成新詞。舉個例子:“wiki”本身是夏威夷語,但由於維琪百科的普及,創建了“wikify”(wiki + -fy,維琪化的意思);然後又從wikify創建了“wikification”(維琪化的過程或行動)。另外,在資料庫中使用的一個新創詞語“serializability”,意思是“把準備寫入資料庫的資料串流化的可行性”,本身亦是源自另一個新創建詞“serialize”(把準備寫入資料庫的資料串流化,源自“serial”,即串流)。

英語語法

  英語語法基於日爾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應用於英語,但是並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麼複雜的曲折變化,也失去了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了性和格的分別了,它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英語中仍然保留的曲折變化有:

  1、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s)

  2、動詞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Alfredo works.(-s)

  3、動詞過去式:Fred worked.(-ed),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4、現在分詞/進行時態:Fred is working.(-ing)([注]如果動詞的末音節為輔音結尾的閉音節,則須雙寫末輔音,如running)

  5、過去分詞:The car was stolen.(-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ed),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6、動名詞: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ing)

  7、名詞的複數:Fred has two blue eyes.(-s)([注]如果動詞的尾字是s,sh,x,ch,則需加-es,如dishes)

  8、形容詞的比較級: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er)形容詞末尾加-er,多音節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9、形容詞的最高級:Fred has the fastest car.(-est)形容詞末尾加-est,多音節詞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英語的基本語序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變換語序,除了在少數詩詞以外;另一方面,有時英語會使用OSV的語序。(注:S:Subject[主語];V:Verbal phrase[謂語];O:Object[賓語])


  英語中所有的詞可分成十大類,每一類詞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這十大詞類是:

  一、名 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

  二、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徵的詞。

  三、副 詞:修飾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詞。

  四、代 詞:是代替名詞、形容詞和數詞的詞。

  五、數 詞:表示數量和順序的詞。

  六、動 詞:表示動作和狀態的詞。

  七、冠 詞:與名詞連用,其說明人或事物的作用。

  八、介 詞:通常置於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係。

  九、連 詞: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的詞。

  十、感歎詞:表示說話人感情或語氣的詞。

英語時態

  英語共有十六個時態、四個體。(注:四個體為——一般、進行、完成、完成進行)

  英語中的四個體相當於法語、西班牙語以及所有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中的式,如:直陳式,命令式等。

一般現在時

  基本形式(以do為例):

  第三人稱單數:does(主語為非第三人稱單數);

  肯定句: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否定句:主語+don‘t+動詞原形+其他;

  一般疑問句:Do+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肯定回答:Yes,+ 主語+do.

  否定回答:No,+主語+don't.

  特殊疑問句:疑問詞+一般疑問句語序

一般過去時

  be動詞+行為動詞的過去式

  was/were+not;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was或were放於句首;用助動詞do的過去式did提問,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一般將來時

  am/are/is+going to+do

  will/shall+do

  am/is/are/about to + do

  am/is/are to + do

  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方法:

  be going to +動詞原形

  be +不定式,be to+動詞原形,be about to +動詞原形

  be able to +不定式

  be about to+動詞原形

過去將來時

  be(was,were)going to+動詞原形

  be(was,were)about to+動詞原形

  be(was,were)to+動詞原形


  肯定句:主語+be(was,were)going to+動詞原形~.

  否定句:主語+be(was,were)not going to+動詞原形~.

  疑問句:Be(Was,Were)+主語+going to+動詞原形~?

  肯定句:主語+would(should)+動詞原形~.

  否定句:主語+would(should)not+動詞原形~.

  疑問句:Would(Should)+主語+動詞原形~?

現在進行時

  主語+be+動詞ing〔現在分詞〕形式


  第一人稱+am+doing+sth

  第二人稱+are+doing +sth

  第三人稱+is+doing+sth

過去進行時

  肯定句:主語+was/were+doing+其它

  否定句:主語+was/were+not+doing+其它

  一般疑問句及答語:Was/Were+主語+doing+其它 答語:Yes,I was./No,I wasn't.

  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was/were+主語+doing+其它

將來進行時

  動詞be的將來時+現在分詞

過去將來進行時

  should(would)+be+現在分詞 

現在完成時

  基本結構:主語+have/has+過去分詞(done)


  ①肯定句:主語+have/has+過去分詞+其他

  ②否定句:主語+have/has+not+過去分詞+其他

  ③一般疑問句:Have/Has+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have/has+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過去完成時

  基本結構:主語+had+過去分詞(done)


  ①肯定句:主語+had+過去分詞+其他

  ②否定句:主語+had+not+過去分詞+其他

  ③一般疑問句:Had+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肯定回答:Yes,主語+had

  否定回答:No,主語+hadn't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had+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語法判定:

  ( 1 ) by + 過去的時間點。如:

  I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by nine o'clock last night.

  ( 2 ) by the end of + 過去的時間點。如:

  We had learnt over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 3 ) before + 過去的時間點。如:

  They had planted six hundred trees before last Wednesday.

將來完成時

  (shall)will+have+動詞過去分詞

  before+將來時間或by+將來時間

  before或by the time引導的現在時的從句

過去將來完成時

  should / would have done sth. 

現在完成進行時

  have/has been +-ing 分詞

過去完成進行時

  had been +-ing 分詞

將來完成進行時

  主語+ 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should+have been+現在分詞用於第一人稱

  would have been+現在分詞用於其他人稱


  舉例:

  英語中有12個主要時態,都來自于三時(過去、現在、將來)

  現在以I listen為例,舉例英語中有12個主要時態如下所示:

  一般現在時:I listen

  現在進行時:I am listening

  過去進行時:I was listening

  現在完成時:I have listened

  現在完成進行時:I have been listening

  一般將來時:I shall listen”或“I will listen.”

  將來進行時:I shall be listening

  一般過去時:I listened

  過去完成時:I had listened

  過去完成進行時:I had been listening

  將來完成時: I shall have listened

  將來完成進行時: I shall have been listening

英語中的格

  英語中的人稱代詞有主格、賓格和之分。

  主格通常表示動詞的主語。主格在拉丁語和古英語中都有。現在的英語中仍然存在於與賓格相反的主格代名詞:I(賓格為me)、we(賓格為us)、he(賓格為him)、she(賓格為her)以及they(賓格為them)。古英語的用法包括ye(賓格為you)以及單數第二人稱代詞thou(賓格為thee)。

  賓格表示一個動詞直接賓語的名詞或一個前置詞的賓語。

  名詞詞尾變化較少的英語,在少數一些代詞中存在賓格(例如,whom是who的賓格形式;him是he的賓格形式)。但是英文的名詞中,主格和賓格形式完全一致,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必須通過“SVO”的結構,區分主語和賓語。德語或拉丁語就不需要這樣。

  舉例: 英文: The hunter kills the tiger. The tiger kills the hunter. (獵人殺死了老虎。/老虎殺死了獵人。)此二句中,誰是主語,誰是賓語,完全是由語序的正反區別的(和漢語一樣)。因此這兩句的主賓相反是因為語序相反造成的。

  who/whom和he/him在英語中不僅僅是主格和賓格的關係,也是主格和與格的關係(例如:I gave him the present.等等),在古英語中,有很明顯的區分:him是與格,hine是賓格。這個雙重性使得很多英語學生沒有意識到英語中賓格和與格的不同。

  在實際運用中,主格和賓格代詞有時會混淆。下面是常見的問題:

  1.在複合結構裡,人稱代詞的主格和賓格在單獨使用時,沒有問題,如很少人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1)Wilcox spoke to I.

  (2)Her knew what had happened.

  但在複合結構中,錯誤就難免了,如:

  (3)Wilcox spoke to my friend and I.

  (4)He and her knew what had happened.

  (5)This is between you and he.

  這種錯誤是可避免的。第一,在有介詞的複合結構中,特別要注意,第二個人稱代詞,必須用賓語,如:"for you and me"和 "between Maria and him"。第二,試把複合結構中的另一部分暫時用括弧圍起來,那麼該用的格就容易辨別了,如:

  (6)This message is for (My father and) I or me.

  (7)(Marry and) he or him went downtown together.

  顯然的,(5)裡的代詞是賓格的"me", (6)裡的代詞是主格的"he"。

  2.在比較結構裡,連接詞"as"或"than"後面,按理用主格式,但在口語中,人們常用賓格形式,學美式英語者,更是如此:

  (8) a. You did as well as she.

    b. You did as well as her.

  (9) a. I am older than he.

    b. I am older than him.

  (a)和(b)兩種說法,都可接受。但如果"as"和"than"後頭分句的主語和詞動都要完整出現的話,這時的人稱代詞,就必須是主格,如下:

  (10)You did as well as she did.

  (11)I am older than he is .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as"和"than"後面雖然在語法上用主格好,用賓格也可,但是有時意思會有所不同。試比較(a)和(b):

  (12) a.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I.

    b.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me.

  (12)a和b都被接受,但(12)a等於(13)a,而(12)b等於(13)b:

  (13) a.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I did (= I praised Maria).

    b.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he praised me.

  顯然,這兩句的深層意思大有差別。遇到這種情形,為了避免誤解,不妨根據要表達的意思用完整的句式表達出來。換句話說,必要的話,要用(13)這句子。

  不然,把(13)a變成(14), (13)b變成(15)也可:

  (14)I did not praise Maria as highly as Jason did.

  (15)Jason did not praise me as highly as he praised Maria.

未來的英語特徵

  由於目前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科學技術飛躍發展,英語的地位、使用以及英語本身將會出現新的變化。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經典文章《二十一世紀的英語特徵》中對未來的英語特徵做了預測:到二十一世紀下半葉,英語的拼寫與讀音將逐漸統一起來;詞彙和語法方面的不規則變化將逐漸被類推法所改造;多用縮略詞、省略句和簡短句,造詞經濟;詞性轉換極為靈活,表達方式更加簡潔、簡明;常用詞語的重複率相當高;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等之間的界限幾乎消失。所有這些,將極大地方便人們學習和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英語測驗

美國

  託福(TOEFL)

    機考託福(CBT;逐漸廢除)

    網考託福(iBT)

  多益(TOEIC,商用英文考試)

  英語口語水準測試(TSE)

  (北美)研究生入學考試(GRE)

  商學院入學考試(GMAT)

  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

  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

英國

  雅思(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國際英語測試系統)

  劍橋英文認證(Cambridge Main Suit)

中國大陸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

  全國大學英語考試(CET)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

    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

  全國高校英語專業考試(TEM)

    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

臺灣

  全民英檢(GEPT)

英語在中國大陸的普及

  中國的基本教育(小學至高中)階段,特別是中學階段,外語以英語作為必修課的超過90%。中國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開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對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必修課課程的達標要求。

  中國大陸從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因與蘇聯的關係極為密切,外語主要以俄語為第一外語,從1960年代中期以後,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1978年特別是1983年以後,英語(外語)是在高等學校升學考試中,和其他科目一樣同等對待。以此為導向,中國的中學課程,特別是初中教育基本上全部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課程的必修課,高中課程超過90%英語作為必修課;除非英語外語專業,在全日制普通大學,一般以英語作為必修課,其他外語作為選修課。

  由於高考英語的地位很高,大學四六級與學位掛鉤,近年來各界出現非常多的批評聲音,指責中國教育過分強調英語的地位,忽視中文素質的培養,很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英語上,影響了自己專業的學習,中文文化處於受歧視的地位。然而另一方,因為英語的准“世界語”地位,如果沒有大量熟悉英語的人才,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會產生負面影響,中國大陸的英語人才和印度、香港、新加坡、日本、臺灣、韓國等地相比還有很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