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菩提达摩 像

  菩提达摩汉语拼音:Putidamo;英语:Bodhidharma;梵文:बोधिधर्म Bodhidharma,?-536),南北朝时来华印度僧人。又译为“菩提达磨”、“菩提达摩多罗”、“达摩多罗”、“菩提多罗”,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道法。南天竺人,婆罗门(一说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梁武帝普通年中(一说南朝宋末),达摩泛海来到中国南海(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具礼迎接,梁武帝遣使请其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北魏,在嵩山少林寺,连续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世称“壁观婆罗门”。达摩的禅法,主要是“二入四行说”。所谓“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教理,“行入”是实践。“理入”就是“壁观”,其主要内容是:“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这种大乘禅法,核心在于教人心住一境,不起他念,从而达到寂静无为的境界。所谓“行入”,是指万行同摄的“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行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修行中,应按照佛法的教导,远离一切爱憎怨恚,无欲无求,无所执着。达摩后来被尊为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著作有《少室六门集》等,弟子相传有慧可、道育、僧副(一作道副)和昙林等。

身世师承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他的弟子昙林说,他原是南天竺某国王子,后出家为僧。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是释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一次,达摩问师傅得到其佛法真谛之后,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国,并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西元470年-478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其登岸处立有“西来初地”一碑(即今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的西来正街一带,古为港口)。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传为达摩所建。

  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达摩在《楞伽经》之外,又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这可能是他在江南这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

渡江面壁

  传统上的说法,达摩自海路来到震旦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由于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苇渡江”止于嵩山少林寺,于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

  达摩在西元478年以前,从海路到了中国南越(今海南岛对岸广东地方),师从求那跋陀,为当时的楞伽师之一,他同时又精通禅法,在江南一带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东渡北魏,“游化嵩洛”,教授禅法。他所传授的禅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昙林等人。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胡适在《菩提达摩考》和《书菩提达摩考后》两篇文章据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证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达摩和梁武帝因为佛教见解不同离开了南朝,一苇渡江,过长江,居住到少林寺南五乳峰山腰一个石洞里,面壁九年。达摩在石洞留下《易筋经》和《洗髓经》。

思想

开启禅门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后世建立的禅宗世系为: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51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传说达摩留下一只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二入四行说

  达摩所教授的禅法,因为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昙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为其主要理论,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入大乘道的方法,简要言之,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是“藉教悟宗”,即“壁观”,“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藉教”,依昙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由信仰如来藏,发起“舍妄归真”的信心,而由“凝住壁观”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发行,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达摩的禅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中国禅宗的先声。四行着重在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于理论,行入属于实践,即禅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