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lún huí),佛教术语。意谓一切众生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三界六道中生死循环,如车轮周而复始,再再出现。又称流转。这是佛教从印度传统宗教中继承的观念之一。轮回初见于梵书,在奥义书已经有了清楚的表述。奥义书说人的灵魂在三道(天道、祖道、兽道)上转生。人死后,其灵魂可以通过另外的肉体躯壳获得再生。至于成天神、人类或者牲畜,则要取决于他以往的道德积累。依据佛教价值观,生存在六道之中,虽然程度不一,但都是痛苦的。六道,指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和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佛教认为,解脱,就是追求脱离六道,不再转生,进入涅槃

  佛教用业感缘起的教义来说明六道轮回。即是说,由于无明,人会有贪嗔等烦恼,受烦恼驱使人会造作恶业,由此就会招致苦报。苦报之一就是现世间的不适意,终极地看,苦报就是起惑造业和不由自主地世世再生。轮回是纵横地贯穿时间和空间二者的。它支配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也支配着六道众生的生存状态。一切生命体(从繁衍的角度看,可以是四种分类:胎生、湿生、卵生、化生,统称四生)无不落在业感缘起的网络中间。但是佛教是主张“无我”的,它不承认每一生命体会有“自我”本体。这就引起了另一个疑问:什么东西在造业,在受报,在轮回呢?自原始佛教以来,不同的佛教派别都从自己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犊子部说有“补特伽罗”联系于不同的世间;经量部说有“胜义补特伽罗”,是“一味蕴”,是受报的主体;大众部则说有情的心和心所的相续活动,就可以解释业报的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