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贡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边贡汉语拼音:Biɑn Gonɡ;1476~1532),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为太常博士,又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辉、荆州知府,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以母亡守丧家居。嘉靖元年(1522)起为南京太常少卿,官至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

  自幼聪慧,读书刻苦。弘治九年(1496年)中进士,授太常博士。弘治十八年调任兵科给事中。后因反对大宦官刘瑾专权,被调离京城。先后任卫辉知府、荆州知府、陕西、河南提学副使。正德十二年,边贡因母病故,辞职还乡。

  世宗改元元年(1522年),边贡被起用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又任南京太仆寺卿。嘉靖七年(1528年)任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自明永乐以后,内容贫乏、干篇一律的“台阁体”长期统治着文坛,给文学带来严重危机。文人中的有识之士,极力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以李梦阳为首的边贡、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7人结成的文学集团,树起“复古”旗帜,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此唱彼和,推波助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边贡的诗,不追求词藻华丽,清新婉转,“时出俊浯,于沉稳处见其流丽,令人百思”。

  嘉靖十年(1531年),边贡遭人弹劾“废于职守”。边贡便借机辞职还乡,在大明湖畔建造了“万卷楼”,收藏他一生所购数万卷书。他以吟著诗文为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1533年去世。

  他所作的诗歌,调子平淡和粹,内容较为贫乏。他创作的乐府、古诗比李梦阳何景明少且成就不如二人。偶尔写出的《筑桥怨》、《牵夫谣》也是点缀历来乐府讽喻传统的应景之作,并无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融贯其中,无多少艺术感染力。较能表现他的风格的是五七言律绝,曾受到不少诗评者的褒扬。但取材狭窄,大抵是赠、送、简、和、答、寄等应酬之词,或为逢元旦、生日、寒食等例行的抒怀之作。其中有一些诗歌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但多数是无病呻吟。其中写得较好的如《倡文山祠》,兴象飘逸,语亦清圆,也包孕着诗人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但总的说来,在弘(治)、正(德)四杰(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中,他的创作成就较差。

  著有《华泉集》14卷。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