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镜英语:bronze mirror),青铜制成用以照容的生活用具。正面光洁可照影,背面多铸出花纹,既实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范围内,铜镜的出现以西亚中国为最早。据考古发掘所知,伊拉克基什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伊朗苏萨遗址的铜镜为前2300~前2000年,巴基斯坦印达斯遗址的铜镜为前2000年左右,中国甘肃青海齐家文化遗址的铜镜,约为前2000年。

在中国,从青铜时代初期至明清,铜镜长期流行,到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后才被取代。

世界古代铜镜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系统: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的铜镜多为圆形,以带柄镜为主流;中国的铜镜也多为圆形,但镜背中央设钮,以穿绦带,唐宋时期才出现带柄铜镜。中国古代铜镜曾广泛流传到周围地区,西亚、中亚西伯利亚蒙古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都发现过中国铜镜。特别是在日本,自弥生时代以降,大量从中国输入铜镜,视为神器或宝物,并在本地仿制。与其他青铜器相比,铜镜的锡含量高,这有利于使镜面光亮,宜于映照。

中国西周及其以前的铜镜

齐家文化到商和西周,是中国铜镜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铜镜形体小,制作粗陋,这一时期的铜镜传世及出土都比较少。齐家文化的铜镜,分别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县尕马台等地出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铜镜。商代铜镜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曾有出土,西周铜镜发现不多,分别出土于陕西宝鸡凤翔等地。

东周铜镜

东周开始,铜镜的铸造量有所增加。春秋战国之交,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铜镜质量有显著提高。镜的形制和纹饰已经规格化:镜钮多为细小的桥形,有钮座,镜缘也有明确的形制;镜背纹样有蟠虺纹、饕餮纹、兽纹、羽状纹、涡形纹等。战国中期以后,镜体增大,一般直径为10余厘米。因铸造量大增,多采取铸造“同范镜”的方法。镜钮普遍为三弦纹的桥形小钮,钮座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除平缘外,镜缘多为断面呈弧曲内凹的。镜背花纹可分“地纹”和“主纹”。地纹有羽状纹、涡云纹、雷纹等,与通常的青铜器花纹相同;主纹有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蟠螭纹等,是专门为适应铜镜的特点而设计的。

汉和魏晋南北朝的铜镜

西汉前期铜镜的花纹比起战国来仅略有变化,但有些铜镜开始有铭文。此时最流行的是蟠螭纹镜。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的汉式镜,铜镜形制和花纹发生显著的变化:镜缘多作平缘,断面不再有呈弧形内凹的;普遍流行半球状钮;“地纹”消失;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有的可匀称地划分为四个区;不少铜镜上有以吉语为主的铭文,有的镜实际上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装饰。从西汉中期到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镜、重圈纹镜等,还有因铭文内容而得名的日光镜、昭明镜。

王莽时期流行方格规矩镜,除规矩纹外,纹样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的图像和子、丑、寅、卯等“十二时”文字。从这时起,有的铜镜铭文中出现了纪年

位至三公铜镜(三国吴,湖北武昌任家湾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东汉中后期又开始流行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双头龙凤纹镜,都以图案化的动物为纹样。在长江流域,从东汉中期开始,还出现神兽镜和画像镜,从而使南方铜镜与北方铜镜开始有了差别。东汉中后期,半球状的镜钮有加大的趋势,有的呈扁平的圆形。镜缘除平缘外,还出现断面呈三角形的“三角缘”和“斜缘”。镜上的花纹开始出现对称于镜的圆面直径的“轴对称”式花纹。东汉铜镜的铭文分长短两类。长铭如“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多为七字句;短铭如“长宜子孙”、“位至三公”(见图),仅4个字。从铭文可知,洛阳、丹阳、广汉、会稽、吴郡等地是当时的造镜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仍属汉式镜的范畴。由于南北分裂,铜镜的形制和花纹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十六国时期铜镜的铸造几乎完全停顿。东晋的铜镜仍以神兽镜等为主,但图案纹饰趋于简化。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仍然沿用东汉以来的旧式镜,且数量甚少。南方铜镜的生产也逐渐衰退,神兽镜、夔凤镜等质量粗陋,花纹简化,多见各种粗制小铜镜。

唐代打马球图铜镜(江苏邗江出土)

隋唐及其以后的铜镜

隋唐时期铜镜铸造业再度兴盛,出现隋唐式镜,形制、花纹和铭文与汉式镜大不相同。隋和唐代前期的镜仍主要为圆形,唐代中期以后,多见方形、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等,也见有钟形、盾形和其他变形镜,开始出现带柄铜镜。镜钮以圆形的居多,也有兽形钮、龟形钮和花形钮。

铜镜的花纹,隋和初唐仍有类似汉式镜者,盛唐以降,大量采用瑞兽、凤凰、鸳鸯、花鸟、蜻蜓、蝴蝶、葡萄、团花、宝相花及人物故事主题等新纹样,有的还吸取了中亚和西亚图案的因素。唐镜还使用了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镶嵌宝石等装饰工艺。

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河南洛阳唐墓出土)

唐镜铭文以四言句为最多,五言句次之,皆为骈体诗文形式,一般不铭纪年,亦不记工匠姓名。

北宋铜镜在形制和纹饰方面仍有唐镜遗风,但工艺不如唐代

南宋铜镜主要为湖州和饶州的“铸鉴局”铸造,称为湖州镜和饶州镜。在形制方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带柄镜大增。镜背大多为素面,只铸出长方形印记,标明铸镜者作坊名号,如“湖州石家二叔”、“饶州许家”等。

元代明代的铜镜,铸造都比较粗糙,形状多为圆形,花纹有云龙纹、双龙纹和双鱼纹等。许多铜镜只铸出纪年铭文,而无花纹。唐宋以降,特别是明代,仿古镜大盛,主要是仿各式汉镜,还多用汉镜实物翻模制造。

铜镜研究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时代的铜镜各有特征,有的还有纪年铭,因而在年代学上有特殊的价值。通过对铜镜形制、花纹和铭文的研究,可了解各时代的铸造技术、工艺美术、工官制度、商业关系、思想意识、对外交往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