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伯达

  陈伯达汉语拼音:Chen Boda;英语:Chen Boda;1904-07-29~1989-09-20),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原名陈健相,字尚友。生于福建惠安,卒于北京。早年就读集美师范学校。1924年后入上海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初参加北伐军,任秘书、教官,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次年出狱。1937年到延安,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科科长、中央党校中国问题研究室主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政治秘书。1945年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递补为中央委员。1949年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常委。1966年5月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8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69年当选为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0年8月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积极追随林彪集团,制造分裂活动,被隔离审查。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88年刑满释放。著有《中国四大家族》(1946)、《人民公敌蒋介石》(1949)等。

年表

  1904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洛阳镇 岭头村。

  1919年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

  1924年到上海,任《厦声报》 驻上海记者,同时在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

  1925年春回厦门,加入中国国民党,随即赴广州入中山大学文学院。

  1926年,任国民党汕头市党部秘书。在此认识同乡、时驻汕头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张贞,当上张贞的秘书。北伐战争开始,张贞团攻下福州,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张贞任师长,陈伯达任师长秘书,福州军事干部学校政治教官,少校军衔。

  1927年3月,何应钦在福建清共,张贞密送陈伯达逃离福州,赴上海。

  1927年4月下旬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返回中国,在北平中国大学任教,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部长。

  1937年去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当教员,马列学院副院长。

  1939年春,调到主席办公室,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1951年,陈伯达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写了政论文章——《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相结合》和《毛泽东论中国革命》,此两篇着作奠定了他作为中共党内重要文件起草者、毛泽东思想最高传达者的地位。

  1958年,陈伯达开始担任中共党刊《红旗》杂志的主编,成为毛泽东的权威发言人。

  “文化大革命”中,陈伯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被指充当林彪势力的主要成员。但在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因为设立国家主席问题和“天才论”问题上的公开舆论鼓动而遭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从此他便从中国大陆政坛消失。于1970年10月18日被拘押,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被开除党籍。

  1976年9月,陈伯达被正式逮捕。文革结束后的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陈伯达有期徒刑18年,1981年8月5日保外就医。

  1988年10月17日刑满释放。

  1989年9月20日因心肌梗死卒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