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山腔演出图(选自明崇祯刊本《荷花荡》插图)

  韵书汉语拼音:yunshu;英语:books about rhymes),中国古代把汉字按韵编排的一种工具书。

  韵书的作用主要是分辨、规定汉字的正确读音,供人们写作诗文时查找押韵字。由于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所以也能起到辞书和字典的作用。韵书为汉语音韵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

  文字形体的变迁和反切注音方法的产生,是韵书产生的条件。通常认为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李登编著的《声类》,还有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均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记载,《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记载,《韵集》是“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五声”或“宫商角徵羽”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两书的编排体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一致,现在都无从深考。

  《颜氏家训·音辞》说:“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由此可知,六朝是韵书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但大都依据方音编写。到了隋代,才出现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的韵书——《切韵》。它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问世以后,成为各个朝代韵书的基础。

  《切韵》以后,影响较大的韵书有《唐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佩文诗韵》、《五方元音》等。

  韵书的编排方式大体可分为3类:

  1. 《切韵》型,如《唐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等,编排特点是把所收汉字先按声调分,同声调的按韵分,同韵的按声母归入同音字;
  2. 《中原音韵》型,把所收汉字先按韵分,同韵的按声调分,同声调的按声母归入同音字;
  3. 《韵略易通》型,把所收汉字先按韵分,同韵的按声母分,同声母的按声调归入同音字。3类中以《切韵》型应用最广、历史最久。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