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鹦鹉螺类汉语拼音:Yingwuluo Lei;英语:Nautiloid),海生无脊椎动物,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亚纲。最早发现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最兴盛,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此后逐渐衰退 ,现在世界上只有鹦鹉螺一个属3个种。只能在海相地层中找到它们的外壳化石,因多呈圆锥形,似羊角而称之为角石。

  鹦鹉螺类的壳形一般为直锥形、弯锥形或旋卷形,壳体表面光滑,或具细密的横向生长线,也有的具粗的横肋、纵棱或瘤、刺等。壳表具有各种颜色花纹,但化石中多不能保存。

  鹦鹉螺类壳体主要分为胎壳、气壳和住室3大部分。胎壳泡状位于壳体始端,住室位于壳体末端,胎壳与住室之间为气壳部分,随着生物体的生长,由外套膜定期分泌出一个向始端方向凸出的隔壁,将气壳分隔成许多气室。气室内充有空气或液体,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之接触线称为缝合线。从住室至胎壳之间,有一条纵贯各室及隔壁的管道,称为体管。

  鹦鹉螺主要营底栖生活,白天多在珊瑚礁间或海底栖息,或以短腕爬行,夜间常凭借漏斗和串管排出海水而短暂游泳。主要以蟹类、底栖虾类和海胆等为食。卵单个产出,个体大,数量少,产卵量从几个至几十个。在中国南海可采到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