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头风景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黄山头风景名胜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风景
湖北省公安县:忠济庙
湖北省公安县:谢公墓
湖北省公安县:南禅寺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部,地处鄂南湘北边界公安县石首市安乡县津市四县市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112°l’一112°2’,北纬29°26’一30°3’。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4.2公里,版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东与安乡河顺势,西与甘厂乡相连,南邻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镇,北接藕池镇积玉口村。2001年12月,湖北省政府确定黄山头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域与黄山头镇重合,实行与黄山头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属低湖平原地带,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形呈心脏状,平均海拔33.17米,最高点黄山海拔265.8米,最低点老贯溪海拔29.5米,全镇湖泊众多,沟渠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4℃,最高温度40℃,最低气温-10.9℃。黄山头有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主峰顶端有建于北宋时的“忠济庙”、“谢公墓”,南麓有建于唐宋时期的“南禅寺”,二顶有建于宋代的“云霄宫”,东麓有奇石“犀牛望月”、“仙人掌”,西麓有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龙井”,北麓有“连理枝”,共誉为黄山八景。黄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动物种类有獾、果子狸、松鼠等。各种植物1000多种,其中水松、金钱松、菩提树、红果铁冬表为珍稀树种。黄山盛产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黄山头是荆楚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晋、唐古墓葬等古迹达19处,遍布四周。此地不仅为历代武将征战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游历之乡。东汉名将马援及农民起义军领袖覃儿健宋代杨幺明代李自成农民军,清代太平军都曾在此鏖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贺龙亦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柳宗元宋代范成大明代"三袁",清代陶澍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文。

概况

(一)地理位置

  黄山头风景区位于东经112°l’一112°2’,北纬29°26’一30°3’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4.2公里,版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东与安乡河顺势,西与甘厂乡相连,南邻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镇,北接藕池镇积玉口村。

(二)地形地貌

  黄山头风景区属低湖平原地带,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形呈心脏状,平均海拔33.17米,最高点黄山海拔265.8米,最低点老贯溪海拔29.5米,全镇湖泊众多,沟渠纵横。

(三)气候特点

  黄山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4℃,最高温度40℃,最低气温-10.9℃,无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1983年最高降雨量1980毫米,最低降雨量980毫米,降雨量一般集中在7—9月,月平均降雨量320毫米,年降雨量日约150天。年平水份挥发量1316毫米,最大挥发量1575.8毫米,最小挥发量1153毫米。主要风向为南、北风,最大风速5.7米/秒,最大风力6级.土壤支承力12吨/平方米,地震裂度七级。

(四)行政区划

  2001年12月,省政府确定黄山头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域与黄山头镇重合,实行与黄山头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黄山头镇1985年17月升格为县辖镇,1987年10月,北宫小乡划归黄山头镇管辖。2001年3月,黄山林场三村并入黄山头镇。2005年,该镇对全镇20个村进行了村级规模调整。其中,将原白泉寺、马鞍山、凌武当等三村合并,定名为马鞍山村:将永中、白家岗村合并,定名为永兴垸村:将八家铺、新堤村合并,定名为新堤村;将同盟、柯家村合并,定名为肖家咀村;将北宫、金牛村合并,定名为北宫咀村;将腰渡口村更名为丁家咀村。全镇现辖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2个镇直农业队,3个镇办渔场和1家国营林场,全镇总人口40100人。镇人民政府设在南闸西南面的黄山脚下。

风景

  黄山头既有山林的古朴,又有湖乡的韵味,自古为风景胜地。黄山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湖泊星罗棋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宛如镶嵌在水乡泽国的一颗绿色明珠。小镇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人文景观丰富,有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忠济庙,唐宋年间的南禅寺,宋朝的云麓宫、谢麟墓;有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南闸节制闸;还有舌子岭原始村落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和汉唐古墓群早已扬名海内外。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广袤的江汉平原平添了几分秀色。

资源

  风景区拥有山林面积8000亩,可利用养殖水面3万亩,耕地面积5万亩,以及河外洲、沟渠、草场资源近3万亩。风景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按照“培植特色、优化布局、规模驱动”的思路,以黄天湖水产养殖公司、黄山林场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了水产、家禽、花卉三大特色产业,以鲜鱼、湖蟹、黄鳝、珍珠为拳头产品的各种名特水产品年产量达4000吨,鸡鸭鹅等家禽产品和禽蛋产量3000吨,各种规格的苗木花卉产品200万株,建成了粮棉油、速生林基地10万亩,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格局。

集镇建设

  黄山头集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与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镇集镇一街相连。是黄山头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货北运,北货南调的必经之路,堪称湘鄂通衢。集镇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l万人,集镇格局呈“三纵三横一小区”分布,即沿江路、睦邻大道、环山路顺山势成南北向平行分布。荆江路、治安路、建设路成东西向穿插其中。主要街道睦邻大道为水泥路面,分南街和北街,全长1300米。谢麟路中、南、北三条水泥路贯通移民新区,构成集镇一道亮丽风景。集镇上建有11万伏变电站、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修建于1997年的电视差转台经2004年省市县三级投资增容扩建,功率已达1000瓦,建成为湖北省经视频道、荆州电视台、公安电视台的重要转播基地,覆盖湘鄂两省近10个县市;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完善,全镇村村都通程控电话,占地4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的工农贸综合市场经济繁荣;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已成龙配套。

  风景区投资环境宽松,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布局合理,水陆交通便捷.商贸流通兴旺,是湘鄂边界三县市的集散地和中转站。风景区以发展旅游、商贸、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中心,计划在生态旅游、水产养殖及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花卉苗木基地等项目上加快开发,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成为湘鄂边界的商贸旅游重镇。

黄山来历的传说

  站在黄山大顶看四面八方,尽是村庄、园田、河流,再看不到一座山。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这一带东面是长江浩渺,南面是洞庭烟波,这座黄山的来历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从全国各地征发了无数民夫去服劳役。各地的民夫到了工地,日挑夜抬,垒筑长城。可是统治阶级不关心民夫的疾苦,派了很多官员当监工,日夜督阵、不让民夫有一点休息的时间。长城还没有修起,死的人就不知有多少。

  有一天,观音化成一个凡间道人,手持法帚,来到了人间。她听说修筑长城累死病死的民夫不计其数,尸骨都填在长城当中了。眼看还在修筑长城的民夫,一个个都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胡须茬茬,面如土色,挑着担子腰弓背驼,走起路来象蚂蚁那样的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观音念其民夫的苦难,就在法帚上扯下一根法丝,系在一个民夫的扁担头上。那民夫拿了扁担去挑石头,就象没有挑担子一样,走起路来,快步如飞。后来,观音给每个民夫的扁担上都系了一根法丝,他们挑砖抬石再也不腰弓背驼了。

  监工的官员发现民夫挑砖抬石变得轻松愉快了,感到很惊奇。他化装成民夫模样,探听到了法丝的威力,连忙赶回朝庭,向秦始皇禀告。

  秦始皇听罢,龙颜大喜,第二天下了一道圣旨,勒令民夫把扁担上的法丝解下来,交给皇朝。民夫没有办法,奉旨交出了全部法丝。秦始皇把法丝收拢去后,叫人编了一条鞭子。那鞭子在空中一挥,很多石头都聚集在一起了。秦始皇想,有了这条神鞭,一定能赶山填海了。于是封了一个赶山王,去赶南山填北海。

  赶山王到了南方,看中了一座象凤凰一样的山、他想赶这座山去填北海。当天,他就去朝拜土地神。那土地神看到了赶山王的鞭子,认出是观音老母的法丝编成的,觉得很是蹊跷:观音的法丝怎么会给他编成赶山鞭来赶这座山去填北海呢?把北海填掉实在太可惜了。他想来想去,看在观音的份上,当天晚上就给赶山王报了一个梦:这座山上有一只凤凰在修行,快成仙了,要把这座山赶走,只能在每天天黑以后,鸡叫以前才能行走.雄鸡一叫,凤凰开始躁动,山就不能走了。赶山王得了土地神的梦,第二天一擦黑,他就坐在山尾,赶着山腾空而行。

  赶山王按土地神的嘱咐,赶着山走了一程又一程。土地神一边走一边想:观音的法力只会给百姓救苦救难,造业造福,秦始皇盗用法力破坏山水,观音老母未必知道?一天晚上,山很快就要过洞庭湖了。土地神坐在山顶,看见长江波浪滚滚,洞庭湖水盖天,百姓受着水患的威胁。他想,把这座山赶去填北海,不如就留在这个地方。留在这里既对治水有利,又能让人们登上山顶,观赏长江的气势和洞庭湖的烟波。他想到这些,就学雄鸡“咯、咯、咯——”地叫了几声。雄鸡啼鸣,山开始晃动,土地神使出定山法,山就慢慢坐落下来了。

  赶山王听到鸡叫,见山落在水中,跑到山顶去问土地神:“四面水天,哪里有雄鸡叫呢?”土地神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赶山王一听,大发雷霆,舞动鞭子,打在土地神的身上。土地神就不象修筑长城的民夫那样听从使唤,他为了湖区的人能用山治水,也能登山观景,就死死的定住这座山,赶山王虽然奉了秦始皇的圣旨,强夺了观音给予民夫的法力,但由于失去了土地神的协助,这座山终于没有赶走。洞庭湖边从此有了这座美丽的山。

  起初,这座山象一只凤凰在烟波缥缈的水面上飞翔,人们就叫它金凤山,后来,来往游人发现这座山不仅土石全是黄色,而且每到春夏,黄鹄在树上筑巢,黄莺在林中啼啭;苦菜花、靡芜花……开遍山野,有的黄得似蜡,有的黄得如金。秋冬季节,黄梅挂满树枝,黄菊开遍山岭,一年四季,整个山几乎是黄色的天下,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黄山,一直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