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6行: 第6行:
 
'''界''':[[植物界]] Plantae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科: 芭蕉科 Musaceae
+
::::'''科''': [[芭蕉科]] Musaceae
:::::属: 芭蕉属 Musa
+
:::::'''属''': [[芭蕉属]] Musa
::::::种: 香蕉 'Paradisiaca'
+
::::::'''种''': 香蕉 Paradisiaca
 
|}
 
|}
  
 
[[文件:91206.jpg|right|thumb|352px|芭蕉科:香蕉]]
 
[[文件:91206.jpg|right|thumb|352px|芭蕉科:香蕉]]
  
  香蕉(汉语拼音:xiɑnɡjiɑo;英语:Musa nana;banana),又称甘蕉、弓蕉、芽蕉,芭蕉科芭蕉属一种。多年生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印度,汉杨孚著《异物志》中即有记述。据《齐民要术》记载,在6世纪以前中国南方已普遍作商品栽培。20世纪以来,南北纬30°以下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1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香蕉。以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为主产地,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出口较多。
+
  '''香蕉'''([[汉语拼音]]:Xiangjiao;[[英语]]:Musa nana;banana),又称'''甘蕉'''、'''弓蕉'''、'''芽蕉''',[[芭蕉科]][[芭蕉属]]一种。多年生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印度]],[[汉朝|汉]][[杨孚]]著《[[异物志]]》中即有记述。据《[[齐民要术]]》记载,在6世纪以前中国南方已普遍作商品栽培。20世纪以来,南北纬30°以下[[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1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香蕉。以[[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为主产地,[[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出口较多。
  
  考古学家曾于今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发现香蕉种植遗址,距今有逾五千年历史;而又于西非喀麦隆发现有逾千年历史之香蕉种植遗址。由此可证香蕉最早源于今日东南亚,以及西非沿岸一带。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于西非把香蕉带到美洲一带种植,时为十六世纪。在二十世纪很长时间,中美洲和南美洲一带,是世界最主要香蕉种植国,出口至欧洲以及北美。
+
  考古学家曾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发现香蕉种植遗址,距今有逾五千年历史;而又于[[西非]][[喀麦隆]]发现有逾千年历史之香蕉种植遗址。由此可证香蕉最早源于今日东南亚,以及西非沿岸一带。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于西非把香蕉带到[[美洲]]一带种植,时为十六世纪。在二十世纪很长时间,[[中美洲]]和[[南美洲]]一带,是世界最主要香蕉种植国,出口至[[欧洲]]以及北美。
  
 
== 形态和特征 ==
 
== 形态和特征 ==
第39行: 第39行:
  
  
 +
[[Category:生物]]
 
[[Category:生物学]]
 
[[Category:生物学]]
 
[[Category:生物分类学]]
 
[[Category:生物分类学]]
 
[[Category:植物学]]
 
 
 
[[Category:植物]]
 
[[Category:植物]]
 +
[[Category:植物学]]
 
[[Category:植物界]]
 
[[Category:植物界]]
 +
 
[[Category:种子植物]]
 
[[Category:种子植物]]
  
 
[[Category:被子植物]]
 
[[Category:被子植物]]
 +
[[Category:被子植物门]]
 +
[[Category:单子叶植物纲]]
 +
 +
[[Category:姜目]]
 +
[[Category:芭蕉科]]
 +
[[Category:芭蕉属]]

2016年6月27日 (一) 05:24的最后版本

科学分类

植物界 Plant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姜目 Zingiberales
芭蕉科 Musaceae
芭蕉属 Musa
: 香蕉 Paradisiaca
芭蕉科:香蕉

  香蕉汉语拼音:Xiangjiao;英语:Musa nana;banana),又称甘蕉弓蕉芽蕉芭蕉科芭蕉属一种。多年生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印度杨孚著《异物志》中即有记述。据《齐民要术》记载,在6世纪以前中国南方已普遍作商品栽培。20世纪以来,南北纬30°以下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1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香蕉。以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为主产地,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出口较多。

  考古学家曾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发现香蕉种植遗址,距今有逾五千年历史;而又于西非喀麦隆发现有逾千年历史之香蕉种植遗址。由此可证香蕉最早源于今日东南亚,以及西非沿岸一带。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于西非把香蕉带到美洲一带种植,时为十六世纪。在二十世纪很长时间,中美洲南美洲一带,是世界最主要香蕉种植国,出口至欧洲以及北美。

形态和特征

  通常所见的香蕉茎干是黄绿色带有紫褐斑纹的假茎,一般栽培种高2~5米。假茎由多层覆瓦状的叶鞘紧包而成,起支撑和输导作用。叶长而阔,一般长75~130厘米,宽30~50厘米,先端圆钝,叶柄粗短,有叶翼,叶柄基部对称而斜向上,成螺旋式互生排列。新叶由假茎中心抽出后在顶部展开。根系是从地下茎抽出细长肉质不定根,通常为2~4条一组并生,伸展宽度可达1~3米。从球茎上部抽生的水平根多分布在10~30厘米深的地表层,从球茎底部生根不多,垂直向下生长,可深达1~1.5米。球茎是整个植株的营养储存中心,球茎上还着生芽眼,长出吸芽。吸芽生于球茎四周,早期依靠母株供应养分,形成球茎和根系后即成为独立植株。植株转入花芽形成阶段,由地下茎的顶生分生组织迅速成长的真茎从假茎中心伸出。一般用吸芽繁殖至开花结实需11~13个月,大小叶长出30片左右即抽蕾,花序的基部是能结果的雌花,前端是雄花,中部为中性花。花轴分为若干段,花段在花轴上作螺旋状排列,每段着生小花10~20余朵,称为一梳。浆果,果肉黄白色有浓郁香味。栽培种是单性结实,无种子,大蕉、粉蕉偶尔有黑色硬质种子。

类型和品种

  香蕉种类繁多,大多数是原始野生种尖芭蕉和长梗蕉的后代(以A代表尖芭蕉的染色体组,B代表长梗蕉的染色体组)。香蕉(AAA)是尖芭蕉演化而成的三倍体,大蕉(AAB)、粉蕉(ABB)则是两种野生蕉杂交后代三倍体。栽培蕉多数为三倍体,其形态性状虽有差异,但通常都统称为香蕉。现今的栽培种类分类比较复杂。由于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品种数量较少,全世界估计300个左右,亚洲约有130个,其中40个由体细胞变异而成。根据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可分为香蕉、大蕉和粉蕉三大类:①香蕉(AAA)。植株粗壮开张,假茎黄绿色带有紫褐斑点。小果弯曲,成熟后棱角小横切面近圆形,果肉黄白,清甜味浓,皮薄,外果皮与中果皮不易分离,无种子。是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类。②大蕉(AAB)。植株高而壮实,不大开张,假茎绿色。小果较大而身直,棱角显著,果肉杏黄色而无香味,甜中有微酸,皮厚,外果皮与中果皮可分离。在非洲东部与中部以及印度南部和热带美洲,作为粮食用的煮食蕉多为此类。③粉蕉(ABB)。植株较高瘦,假茎淡黄绿色有紫红斑纹。小果近圆形隐约仍可见有棱,果身较短,果皮黄色,果肉乳白色,柔软甜滑,皮薄。抗逆性较香蕉强,但不及大蕉。

栽培管理

  多采用组织培养法,主要用选种植株的茎尖、芽尖、根尖、花蕾、果把等体细胞培养出试管苗,在试管内生根和长出叶片,然后移至田间育成芽苗。香蕉周年可结果,夏秋高温多湿季节从现蕾至收获仅90天左右,冬春低温干燥季节则需150~180天。生长最适温度为24~32℃,10~12℃时生长不良,3℃时叶片会严重受伤。因此在亚热带地区种蕉,宜选择地势开阔、无冷空气积聚和能排能灌的朝南坡地。春植、秋植均可。香蕉速生高产,需肥量大,要充分满足花芽分化前的营养需要,以增加小果梳数。对球茎四周抽生的吸芽一般只留一芽继代结果,其余要及早除去,以免延迟花期,降低产量。抽蕾后期常疏除不能结果的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台风袭击的地区栽植后要立柱缚固防风。越冬蕉果要用塑料薄膜盖顶或包扎果轴。蕉果七八成熟度时即可采收,经催熟后食用。过熟采收不利于储运。

  香蕉病害严重。中国蕉区为害最大的是束顶病,大蕉易感染叶心腐病。主要防治方法是砍除病株,杜绝传染源。主要害虫有香蕉象鼻虫、香蕉卷叶蛾以及根线虫等,发现后要及时喷药防治。

经济价值

  香蕉为“四大水果”之一(另外三种是苹果、葡萄、柑橘),栽培范围广,生长快,味道香,营养好。每100克可食部分约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还含钙、铁、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C、D。果实除鲜食外,可制果干、果粉、果酱,可炸食或用以做馅和布丁等。茎、叶可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