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文件:《淮南子》书影.jpeg|right|thumb|280px|《淮南子》书影]]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中国[[西汉]]初淮南王[[刘安]]集门客编撰的一部哲学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近现代只流传内21篇。全书体系比较庞杂,主要是发挥老子思想。
+
  '''《淮南子》'''([[拼音]]:huái nán zǐ;[[英文]]:Book of Prince of Huainan),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本名《鸿烈》,经西汉刘向校订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称《淮南子》。中国[[西汉]]初淮南王[[刘安]]集门客编撰的一部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近现代只流传内21篇。《淮南子》有[[汉代]][[高诱]]、[[许慎]]为其作注。高诱注本尚存,[[清代]][[孙冯翼]]征引各家注本辑《许慎淮南子注》一卷。通行本比较多,以清代[[庄逵吉]]校本较为精善。近代刘文典集诸家之精华作《淮南子集解》,此外还有张双棣的《淮南子校释》等。
  
  《淮南子》中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对此各家解说不一。《淮南子》认为万物由阴阳二气构成。“气”没有意志和目的,气的运行变化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淮南子》既讲自然之道,也讲治世之道,提出了“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漠然无治而无不治”的政治理想。在历史观方面,它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大致过程。在最后一篇《要略》中,对全书各篇作了概括,综述了各家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因而具有哲学史和史学史价值。在美学方面,《淮南子》对美与美感、形神问题以及形象思维等问题作了独到的论述,成为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淮南子》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子》主要版本有汉代高诱注本和许慎注本,清代孙冯翼辑《许慎淮南子注》一卷,近人刘文典集诸家之精华,作《淮南子集解》。
+
《淮南子》的文辞着意雕琢、奇丽宏放,为后世所推崇。全书体系比较庞杂,糅合先秦儒、法、名、阴阳等诸家思想,不过中心是发挥[[老子]]思想,继承了汉初的[[黄老之学]]。在[[哲学]]上,《淮南子》阐明了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宇宙生成论和演化论,认为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的观点,指出形、气、神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历史观]]上,《淮南子》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大致过程,主张礼乐法度要“与化推移”,反对“法古”、“循旧”,试图以经济生活来说明道德的起源。其历史观中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常与权、利与害、祸与福等相反相成。《淮南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是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体现了先秦[[道家]]审美观的基本要求,又有所修正和发展。在政治思想上,《淮南子》批判了先秦道家的消极无为思想,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想,认为“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治理国家要根据人民的性情,施政之要在于去掉浮华、达到虚静,从而符合于道。在[[战争]]问题上,《淮南子》还对先秦以来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总结性论述。此外,《淮南子》保留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为研究[[神话学]]、[[民俗学]]以及[[审美]]与[[艺术]]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淮南子》还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科学技术成果,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律历学]]、[[农学]]等。总之,《淮南子》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 作者 ==
 
== 作者 ==

2020年6月3日 (三) 12:30的版本

文件:《淮南子》书影.jpeg
《淮南子》书影

  《淮南子》拼音:huái nán zǐ;英文:Book of Prince of Huainan),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本名《鸿烈》,经西汉刘向校订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称《淮南子》。中国西汉初淮南王刘安集门客编撰的一部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近现代只流传内21篇。《淮南子》有汉代高诱许慎为其作注。高诱注本尚存,清代孙冯翼征引各家注本辑《许慎淮南子注》一卷。通行本比较多,以清代庄逵吉校本较为精善。近代刘文典集诸家之精华作《淮南子集解》,此外还有张双棣的《淮南子校释》等。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淮南子》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子》的文辞着意雕琢、奇丽宏放,为后世所推崇。全书体系比较庞杂,糅合先秦儒、法、名、阴阳等诸家思想,不过中心是发挥老子思想,继承了汉初的黄老之学。在哲学上,《淮南子》阐明了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宇宙生成论和演化论,认为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的观点,指出形、气、神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历史观上,《淮南子》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大致过程,主张礼乐法度要“与化推移”,反对“法古”、“循旧”,试图以经济生活来说明道德的起源。其历史观中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常与权、利与害、祸与福等相反相成。《淮南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是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体现了先秦道家审美观的基本要求,又有所修正和发展。在政治思想上,《淮南子》批判了先秦道家的消极无为思想,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想,认为“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治理国家要根据人民的性情,施政之要在于去掉浮华、达到虚静,从而符合于道。在战争问题上,《淮南子》还对先秦以来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总结性论述。此外,《淮南子》保留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为研究神话学民俗学以及审美艺术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淮南子》还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科学技术成果,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律历学农学等。总之,《淮南子》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作者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

  比较含混的说法是,《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高诱《淮南鸿烈解序》)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梁启超说:“《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非漫然獭祭而已。”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主转移到以老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作为楚文化重要内容的黄老道家兼阴阳数术的思想传统,到《淮南子》的成书,已经是殿军之作了。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淮南王刘安是当时皇室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内篇》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然而这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文化巨著,留传下来的只有《内书》二十一篇,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淮南子》。

  刘安有心在天下一旦发生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积极制作战争装备,积聚金钱,贿赂汉王朝的地方实力派。又日夜研究军事地图,暗中进行作战部署。淮南国贵族违法的事件逐渐有所败露,在朝廷予以追查时,刘安最终发起叛乱。然而叛乱迅速被汉王朝成功平定。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