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簡稱第二炮兵二炮二炮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是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武器主要為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的戰略導彈,包括短程、中程、遠端和洲際彈道導彈遠端巡航導彈。二炮部隊使用的導彈還分為路基發射和水下潛艇發射。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中國第二炮兵部隊從20世紀50年代籌畫組建,通過不斷的經營建設,至90年代已初步具備核反擊能力。進入90年代後隨著常規戰術導彈的服役,二炮部隊步入了核常兼備的發展階段,二炮不僅由此具備了戰略核打擊能力,也具有了戰術打擊能力。此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二炮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遠端和洲際導彈齊備、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的武器系列,具備對敵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目前,第二炮兵已建成了一批不同型號和不同發射方式的作戰陣地,初步形成了多種型號導彈武器裝備系統,快速機動作戰能力和準確打擊目標能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衛社會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9年1月20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二〇〇八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經過40多年發展,第二炮兵已建設成為一支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能力。

  第二炮兵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第二炮兵遵守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貫徹自衛防禦核戰略,嚴格執行中央軍委命令,以保證國家免受外來核攻擊為基本使命。

  第二炮兵嚴格執行核安全控制制度、涉核人員資質認證制度,採取可靠技術手段,強化核武器儲存、運輸和訓練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完善核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和手段,採取特殊安全措施杜絕非授權發射和事故發射,確保核武器的絕對安全。

兵種簡介

二炮部隊東風-11戰術導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領導機關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其下的基本組織層次為基地、旅、營。

  第二炮兵主要由發射部隊和保障部隊組成,按導彈類型編為旅和團。它是中國陸、海、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基礎,能夠在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下,獨立地或協同其他軍兵種對敵人實施自衛核反擊和縱深常規打擊,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

第二炮兵主要任務

  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在敵人對中國發動核襲擊時,遵照統帥部的命令,獨立地或聯合其他軍種的戰略核部隊對敵人實施有限而有效的自衛反擊,打擊敵人的重要戰略目標。

原則與聲明

  中國發展核武器,組建戰略核部隊,是為了防禦,是為了打破核壟斷,反對核訛詐,遏制核戰爭。核反擊是被迫的,最終目的是消滅核武器和核戰爭,維護中國的獨立和安全。

  中國政府一再鄭重聲明,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核襲擊,將毫不猶豫地實施核反擊,進行有限而有效的核報復。

  党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表態:

  毛澤東: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鄧小平:二炮在政治上要非常可靠。我們的核武器只是體現你有我也有,你要毀滅我們,你也要受點報復。

  江澤民:要加強戰略導彈部隊建設,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胡錦濤:二炮部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直接使用的戰略部隊,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在履行軍隊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創建背景及過程

二炮機動型東風導彈
  創建第二炮兵,是新中國為應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核訛詐、核威脅,打破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被迫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數次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包括用原子彈攻擊中國境內的戰略目標和在朝鮮境內的中國軍隊,給中華民族,給新中國帶來了重重的憂患和壓力。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正式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毛澤東在會上強調指出,“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別人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隨後中央軍委即著手創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當時將其稱為“炮兵特種部隊”,屬軍委炮兵建制。

  第二炮兵和普通的炮兵部隊不同,1966年7月1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關在北京宣告成立,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導彈訓練大隊,1960年3月成立導彈第1營以來,經過堅艱苦磨礪,目前已發展成為由近程、中程、遠端和洲際導彈部隊,以及工程、情報、偵察、測地、計算、氣象、通信、防化、偽裝等作戰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部隊組成的強大核反擊力量。

  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的創建工作,始於培訓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的指揮人才和技術骨幹。

  1956年3月14日,周恩來總理召開專門會議,決定成立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具體領導彈道導彈的研發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技術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57年12月,中央軍委決定創建戰略導彈部隊,軍委炮兵領導機關和國防部五院,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在北京長辛店成立了培訓導彈部隊各級指揮員、參謀和技術骨幹的導彈教導大隊。經過緊張的籌備,於1958年1月正式開學,來自全軍部隊及科研單位的600多名幹部、戰士在這裡開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艱苦的創業。教導大隊當時所使用的教學和訓練裝備,是從蘇聯購買的P-2地地近程導彈,教官也由蘇軍派遣的官兵擔任。

  1958年4月,第一期訓練班結束後,蘇軍任教人員全部回國。此後,導彈教導大隊依靠自己的力量,又相繼舉辦了兩期訓練班,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培養了一批使用導彈技術的指揮員和技術人員。1958年10月,軍委炮兵司令員陳錫聯、政治委員邱創成向中央軍委提出籌建導彈部隊學校的建議。中央軍委採納了這一建議,確定將武威步兵學校和西安炮兵學校改建為導彈部隊學校。1959年4月、9月,兩所導彈部隊學校先後成立,分別命名為武威炮兵學校和西安炮兵特種技術學校(後改稱“西安炮兵高級專科學校”)。導彈部隊學校的建立,使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有了穩定的培訓基地。

  在積極開展培訓工作的基礎上,中央軍委開始部署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的創建工作。1959年6月,地地導彈訓練大隊圓滿完成訓練任務,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地地導彈訓練大隊,組建成2個地地導彈發射營。1959年11月,將導彈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的第一個導彈營,移駐武威炮兵學校,結合教學工作進行部隊建設。

  1960年3月,在西安炮兵高級專科學校組建了第二個導彈營。這種在學校組建導彈營的做法,一方面用以加強學校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裝備和教學力量,加快部隊的建設。1960年10月,中國根據蘇聯P-2導彈仿製出國產第一枚近程地地戰略導彈,命名為東風-1號。1960年11月5日,導彈第1營在甘肅雙子城基地首次成功發射了一枚東風-1號導彈,標誌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已形成戰鬥力。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決定建設戰略導彈發射陣地,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將軍帶領一班人馬,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深入北國原始山林實地考察。

  1961年1月,總參謀部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批准在瀋陽、北京和濟南軍區組建第三、第四、第五個地地導彈營。在操作水準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部隊開始投入實彈發射訓練。

  1963年10月和11月,八〇二和八〇一營各成功地發射了1枚國產東風2號近程地地導彈。

  1964年1月,根據戰略導彈部隊發展的總體規劃,上述五個導彈營擴編為五個導彈團。

  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的陣地是用於貯存武器裝備和實施反擊作戰的重要依託。1960年6月,中央軍委對修建導彈陣地作了部署,確定了一整套方針原則。1963年初,中央軍委第198次會議正式決定建設戰略導彈陣地。作戰基地機構的建立,採取先組建基地工程指揮部,而後轉變為基地領導機構的辦法。按此辦法,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一個作戰基地於1964年11月正式成立。隨後又成立了第二、第三個基地。

  1964年6月29日,中國第一枚自行研製的東風-2號中程地地戰略導彈在甘肅酒泉基地發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組建第一個戰略導彈陣地的命令。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自此,中國成為世界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於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子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中程、遠端和洲際導彈的研製工作相繼展開。中國的地地戰略導彈由單一型號向多種型號發展,不僅為加速發展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創造了重要的物質條件,而且客觀上也要求儘快建立統一管理這支部隊的領導機構。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創建初期,隸屬於軍委炮兵。隨著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此種領導體制已不適應需要。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副總參謀長張愛萍、炮兵司令員吳克華先後向中央軍委提出建立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建議,1966年6月6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了以原中國人民公安部隊領導機構為基礎,與軍委炮兵領導機構中管理戰略導彈部隊的機構合併,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決定。周恩來主持籌建工作,並親自將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命名為第二炮兵。7月1日,第二炮兵領導機構在北京正式成立,從此第二炮兵成為人民解放軍序列裡一個獨立的軍種。1967年7月4日,中央軍委任命向守志為第二炮兵司令員(未到職),李天煥為政治委員。就在這一年,各發射部隊帶著自己的裝備告別了城市,駐進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

  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原屬炮兵領導的導彈基地和導彈團及擔負陣地工程修建任務的工程建築團、炮兵第一研究所、直屬軍械倉庫,均於1967年11月歸建到了第二炮兵建制領導。

第二炮兵司令員、政委

歷任司令員

  向守志(1967年7月,未到職)

  楊俊生(1968年9月-1969年5月)

  張翼翔(1969年5月-1975年4月)

  向守志(1975年4月-1977年9月)

  李水清(1977年9月-1982年11月)

  賀進恒(1982年11月-1985年7月)

  李旭閣(1985年7月-1992年11月)

  楊國梁(1992年11月-2003年1月)

  靖志遠(2003年1月-2012年10月)

  魏鳳和(2012年10月-)

歷任政治委員

  李天煥(1967年7月-1968年3月)

  吳烈 (1968年3月-1970年3月)

  陳發洪(1970年3月-1975年4月)

  陳鶴橋(1975年5月-1982年11月)

  劉立封(1982年11月-1990年4月)

  劉安元(1990年4月-1992年11月)

  隋永舉(1992年11月-1997年11月)

  隋明太(1997年11月-2003年12月)

  彭小楓(2003年12月-2009年12月)

  張海陽(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