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元汉语拼音:Gongyuan;英语:Common Era,缩写为C.E.),即公历纪元,现今是国际社会最多国家采用的纪年标准,最初源自于欧洲等西方基督教国家,以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原称西元,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所以有学者认为21世纪应始于2001年。

  在英语里“纪元前”是用“B.C.”来代表,“纪元后”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缩写,基督徒常译为“主前”;而“A.D.”则是拉丁文“Anno Domini”(主的年份)的缩写,基督徒常译为“主后”。

  现代由于西历纪元的通用和标准化,为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以及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争议,也为了分清基督正确出生日期的讹误,英语中越来越常用“B.C.E.”和“C.E.”来分别代表“纪元前”和“纪元后”;“C.E.”是“Common Era”的缩写,意为“公元”,而“B.C.E.”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的缩写,意为“公元前”,许多人简略从旧“B.C.”。但“C.E.”也被一些人可认为是“Christian Era”的缩写。

起源

  公元纪年起源于基督教的影响。公元525年,基督教神学家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建议将耶稣生年定为纪元元年,以取代当时罗马教廷所采用的“戴克里先历”(以迫害基督徒著称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之年,亦即西元284年作为元年,俗称“殉教纪元”)。伊希格斯并推算耶稣是生于罗马建国后754年,但后来的历史学家发现他的计算有误;现在一般以耶稣诞生在公元前7年~前4年左右的说法最可靠。

公元在各国的采用

  中国的历法有至少4000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最通行的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年法,即把10天干和12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周期。中国曾用的其他纪元方式有: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黄帝纪年法等。

  建立民国后,孙中山确认黄帝纪年。辛亥革命后次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西历历法(纯阳历)做为国历,但纪元部分沿用中国传统,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使用民国纪年,改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制度。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