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列宁主义英语:Leninism),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空前激化。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政治动荡和革命风暴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些国家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体系各种矛盾的焦点和薄弱环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1917年10月(俄历)取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列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以及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实际相结合,集中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革命实践的经验,创造性地回答了帝国主义时代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它与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人们常把它和马克思主义合称马克思列宁主义

概述

  列宁主义是列宁的理论观点和学说体系。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年)是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问题新特点,总结俄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尖锐,俄国成为矛盾焦点和革命中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解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所提出的一系列历史任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体系。在哲学方面,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论述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及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思想;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立场,辩证地解释了历史决定论,阐述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和概括了新历史条件下的资本主义,作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论断,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他探讨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并剥夺剥夺者以后,中心任务是转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设想和利用合作社的计划,提出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要利用市场、商业和货币流通的主张等。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列宁依据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他揭示了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结论。他所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这一理论的成功运用。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苏维埃政权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等。列宁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强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党,提出和制定了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方法和途径。

特点

  根据斯大林的总结,认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

  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利益的,和代表少数人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3. 证明被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可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小农经济和农民群众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是合作社。
  4. 无产阶级不仅在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中,而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必须要掌握领导权。
  5. 民族殖民地问题是推翻帝国主义和总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6. 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只能由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共产党来领导,不应该和其他政党分掌。

  在现代社会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官僚化的斯大林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主义的这些理论在斯大林体制下有许多方面证明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苏联解体后,一些仍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官僚国家,包括中国,在正式场合经常只提马克思主义,而不再提列宁主义。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主义首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列宁深入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哲学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关于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客观世界的可知性和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等重要结论;明确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给物质范畴以科学定义。在《哲学笔记》中,全面分析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辩证法,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还以其对阶级、国家、社会矛盾、社会革命内在本质的一系列发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列宁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总结《资本论》出版以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揭示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等著作中全面分析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垄断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从而得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质条件的结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深刻揭示时代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根据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分析,列宁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可能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俄国革命发生在一个经济落后、存在浓厚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大国,不能不经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列宁详细分析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论证无产阶级应该牢牢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联合农民,孤立资产阶级,把民主革命引向彻底胜利,并及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强调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注意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农民内部不同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确定对农民的方针政策,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列宁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官僚机器普遍加强的事实,强调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如果有广泛的群众斗争基础和民主条件,出现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时,无产阶级不应拒绝而要积极利用这种条件,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在俄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下,列宁曾提出革命和平发展的设想。当资产阶级以暴力镇压革命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决定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的革命道路。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自己崭新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在同K.J.考茨基等人的斗争中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实质,根据俄国革命的实际经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在《国家与革命》(1917)、《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等重要著作中具体分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时期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阐明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是新型民主和专政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反抗,防御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最终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根据国家情况的不同,无产阶级专政可以有多种政治形式。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列宁领导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科学地阐明了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调在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以后,必须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电气化,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形式,有条件地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机器大工业;实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宣传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注意国家政权的建设,创造条件吸收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精简国家机构,选拔优秀人才,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苏维埃政权最初曾经试图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行政法令废除商品货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于违反客观规律而受挫,带来严重恶果。列宁及时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经济联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对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原则;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调节的方针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存在;以租让制、租赁制等形式吸引外国资本,开发国内资源,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等。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对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列宁指出民族问题上分离和统一两种历史趋向,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纲领的两点要求:①坚持民族平等和被压迫民族的自决,反对一切民族压迫。②坚持国际主义原则,反对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从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指出民族问题与殖民地问题的联系,民族问题由局部的国内问题扩大为世界范围反对帝国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殖民地问题已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联系起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他科学地论证民族解放战争的必要性;分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性质以及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和方法,为被压迫民族指明摆脱帝国主义枷锁、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在列宁主义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政党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党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的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一个严密组织起来的整体。党应该领导工人阶级的其他群众性组织。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所有党员都必须遵守党的统一纪律。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根据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就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和纪律、党内斗争和团结、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许多卓越的见解。

  列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理解K.马克思、F.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既反对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思潮,又反对不从实际、而从书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词句当作教条随意搬用的教条主义倾向。列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国际的和俄国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强调从各国各民族的实际出发确定斗争任务和斗争方式,反对照搬一国经验,反对将一国党的观点强加于别国党。

  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一面战斗旗帜。坚持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和发展,才能取得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胜利。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