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美利加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南美洲拼音:Nánměizhōu;西班牙語:Sudamérica 或 América del Sur;葡萄牙語:América do Sul;法語:Amérique du Sud;英語:South America;荷蘭語:Zuid-Amerika;字源:阿美利哥•維斯蒲賽),“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世界七大洲之一,位於地球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東面是大西洋,北面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米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0,000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3.5%。範圍:大陸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裡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

  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複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

  世界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合稱美洲
         從社會政治角度,將美洲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盛行的地區: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世界四大洋:按面積由大到小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

歷史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安第斯山脈中段高原地帶是南美洲古文明發祥地。早在西元10世紀前後,居住在這一帶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魯南部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帝國。到15世紀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爾北部,南達智利的塔爾卡,人口約900~1200萬。當時農業已相當發達,栽培玉米、豆類、馬鈴薯、木薯、昆諾阿等作物,馴養駱馬和羊駝,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驛道、建築、手工業等方面也達到較高水準。光輝的印加文化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哥倫比亞、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國以外人口較集中的地區。

  16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葡萄牙侵佔了巴西,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廣大地區。16世紀末,英國、法國和荷蘭殖民者經過激烈爭奪,分割了圭亞那地區和近海一些島嶼。從此,全洲進入了長達 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先後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魯(包括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3個總督轄區,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總督區。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強迫印第安人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印第安人的家園被破壞,古文明遭摧毀,人口銳減。為補充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又從非洲販入大量黑奴。宗主國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強迫殖民地人民專門生產一、二種能在國際市場牟取暴利的農礦產品,形成單一產品制,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湧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語也逐漸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

  南美洲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進行了長期英勇的鬥爭。到18世紀後半期,宗主國所竭立維護的殖民制度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個主要矛盾的發展,推動著南美洲人民走上獨立戰爭的道路。1810年,武裝起義烈火燃遍整個南美洲。經過十多年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西、葡殖民統治。到1826年,相繼建立起10個民族獨立國家,只有圭亞那等少數地區尚處於英、法、荷殖民統治之下。獨立後,土生白人地主階級掌握了多數國家的政權,實行獨裁統治,維護大莊園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經濟發展緩慢。英、美等國乘虛而入,將各國變成他們的原料供應地,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場所。特別是19世紀末崛起的美國,憑藉其經濟實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擠其他國家的勢力,成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維護國家主權的長期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鬥爭日益深入和廣泛。南美國家帶頭發起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鬥爭,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國有化浪潮,積極推行地區經濟一體化,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前英屬圭亞那和荷屬圭亞那先後擺脫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現在,南美洲除法屬圭亞那和英國、阿根廷的爭議地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外,共有12個獨立國家。它們均屬發展中國家。

文化

巴西欣古國家公園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在亞瓦拉皮提鎮舉行的“瓜魯普”慶祝活動上摔跤

  南美洲的文化原以印第安人的文化為主,歐洲殖民者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後引進黑奴以補充勞力,使本區血統複雜。因西班牙及葡萄牙帶來的拉丁文化長期居主導地位,故南美洲常被稱拉丁美洲,但印第安文化並未消失,且融入非洲黑人文化,文化間彼此衝突與融合,形成合成文化,使南美洲的文化更加豐富。

  由於長期殖民地,各國官方語言多屬殖民母國的語言,但少數如逵加語、瓜拉尼語(巴拉圭)仍然存在。南美洲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其他如巴西為葡萄牙語,圭亞那為英語,蘇里南為荷蘭語,法屬圭亞那則為法語。

地理

地形

  南美洲擁有多樣化的地形,有綿長高聳的折曲山地、古老的結晶高地、河流沖積的平原及盆地。折曲山脈從墨西哥高原延伸至安地斯山脈;古老的結晶岩層則位於巴西高原、圭亞那高地,富含金屬礦產,智利的銅礦也位在古老地質中。河流沖積的平原有奧利諾科盆地、亞馬孫盆地、拉布拉他平原、彭巴草原。

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 南北長64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最高山為阿空加瓜山,高6962米,綜橫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七國。南段安地斯山脈有數排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平均海拔約3350-3900米,其上有阿塔卡馬高原。中段安地斯山脈約在玻利維亞的國土上,平均海拔3000-3600米,分為東、西兩支,其間有波波湖和的的喀喀湖。在秘魯也分成許多支山脈,其上有許多活火山,包括欽博拉索火山(6310米)、科托伯西火山(5896米)等。在哥倫比亞分為三支,最後轉向東北的委內瑞拉,形成美裡達山脈。

  圭亞那高地 為委內瑞拉東南部的低矮臺地,也為古老的結晶地形,向東南延伸到圭亞那、蘇里南及巴西北部。其間有許多斷崖瀑布,世界最高的安琪兒瀑布即位在此處。

  亞馬孫盆地 由亞馬遜河沖積而成,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不適人居,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稱號(現在因人類砍伐許多樹木,已經不再是地球之肺了),面積約650萬平方公里。

  巴西高原 為一古老的結晶岩層,產有數種礦產,位在巴西東部,其東南部有巴西主要大城。

  拉布拉他平原 由拉布拉他河沖積而成,從阿根廷延伸至巴拉圭及烏拉圭。西鄰安地斯山脈,東北接巴西高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 為南美洲最南端的山脈群,屬於高地氣候,其東邊為數條河流的發源地,原本覆蓋的大片森林現在多開發為牧場。

水系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佈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凱博湖是最大的湖泊。

  亞馬遜河 為世界流量、流域最大及第二長河,發源地約安地斯山脈以東150公里,河道彎曲不斷,有許多分支,最後彙集到馬拉若島。河長有兩種演算法,一是從勞裡科查湖(馬迪拉河源頭)算起,約長6280公里。另一是從比拉弗羅湖算起,約長6449公里。

  的的喀喀湖 為世界最高的具航運價值的湖泊,海拔3812米,面積8290平方公里,長約177公里,寬約56公里,最深處475米,由丘奎托湖和維尼亞馬卡湖組成,東南岸為印加帝國的行宮。

  馬拉凱博湖 位於委內瑞拉境內,由塔夫拉索灣和委內瑞拉相連,長約210公里,面積約平方13210公里。

火山與地震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 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

氣候

  南美洲最寬廣的地區接近赤道,溫帶陸地面積較小,以致溫帶範圍小、熱帶範圍大。亞馬孫盆地及圭亞那高地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奧利諾科盆地、圭亞那高地西部及巴西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氣候。安地斯山脈全屬高地氣候。秘魯、智利北部因高壓背東南信風及秘魯涼流影響,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智利中部則為夏幹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智利南部屬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拉布拉他平原東部為夏雨型濕潤氣候。彭巴草原屬溫帶草原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因背西風而形成溫帶沙漠氣候。

自然資源

礦物

  資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佈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佈在蘇里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

  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占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 44 000萬公頃,約占全洲總面積的25%,占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

  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占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占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

  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經濟

  南美洲擁有多樣的環境資源,但受殖民地式經濟與大地主制影響,獨立後並未出現經濟經濟起飛的現象,多為開發中國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產規模大,收入多;競爭力弱的小農戶則生活貧困。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 為避免與殖民母國利益相抵觸,南美洲工業發展受限,僅能輸出廉價的農、牧、礦等原料,且高價的工業產品 由於受到殖民地式經濟影響,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級產品為主,單一化的產品,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使南美洲經濟不穩定,且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多種植經濟作物,許多國家須進口糧食,導致農業發展失衡。

  南美洲十二個國家均加入南美洲國家聯盟,聯盟總部將設於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議會設於玻利維亞的科恰班巴,而南美洲銀行將設於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預定於2014年和2019年前取消非敏感商品和敏感商品的關稅。

農業

  南美洲的農業屬於殖民地式農業,品種單一化,大規模種植,其商品價格易受市場波動,造成南美洲國家外債普遍偏高。其農業有數種作物,經濟作物有橡膠、胡椒、棉花、煙草、可哥、甘蔗、咖啡、香蕉、黃豆等;糧食作物有稻米、小麥、玉米、蕃薯等。橡膠產地位在亞馬遜河中段。胡椒則產在亞馬遜河的托坎廷斯河分支。委內瑞拉產咖啡、可哥、玉米、煙草、甘蔗。哥倫比亞產咖啡、香蕉、棉花、甘蔗、玉米、稻米、黃豆、小麥。巴西產棉花、煙草、樹薯、可哥、甘蔗、咖啡、稻米、香蕉、小麥、黃豆。秘魯產棉花、稻米、甘蔗、馬鈴薯。玻利維亞產甘蔗、稻米、棉花、馬鈴薯。智利種植甘蔗、棉花、小麥、玉米、及地中海型氣候蔬果(葡萄、柑橘、橄欖、無花果)。

畜牧業

  畜牧業所需的土地較大,僅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無明顯的畜牧業。

工業

  現在的南美洲由於受到早期殖民者的壓迫,工業起步的較慢,現在並未出現高科技產業。巴西主要工業有鋼鐵製造業、化學工業、石油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紡織業、水泥業、汽車工業;阿根廷主要工業為水泥業、肥料業、鋼鐵業、塑膠業、造紙業、紡織業、摩托車工業;秘魯主要工業為鋼鐵製造業、汽車製造、輪胎業、水泥業、毛紡織業;智利主要工業為鋼鐵製造業、造紙業、纖維素製造業;委內瑞拉主要工業是水泥業、鋼鐵製造業、化學工業、造船及造車業;哥倫比亞主要工業有紡織業、皮革業、化學工業。

南美洲國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