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压岁钱拼音yā suì qián),旧俗,又称压年钱农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在过年时给小儿者,亦称之为压岁钱。中国南方、港澳、客家语人群称为利是或称为轧年钱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綵绳穿钱,编作龙形,置於牀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欧阳山《高干大》第十章:“此外,还有婆姨娃娃把法币,响洋,首饰,压岁钱,体己钱,拿出来交给他存的。他一桩一桩登记,一桩一桩收下。”

压岁钱(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压岁钱”的来历,新华社发 张子彧 编制,2022年1月30日

历史

宋朝压岁钱叫作“随年钱”,按小孩的年龄来发。另有一种特别的随年钱,宋朝后妃在年关近时要准备“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献给皇子、皇女,挂在床头以镇压邪祟,祝皇子、皇女活到一百二十岁;这也是“吃百二”的来源。

过年给压岁钱的习俗始于清朝,《清嘉录》记载:“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献,谓之‘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清代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至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代表“长命百岁”以示祝福。

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都吓到大哭起来了,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各地风俗

在中文地区,“压岁钱”是以红纸包裹,俗称“红包”。从前的零钱是内方外圆的铜钱,讲究的人家会用彩绳穿铜钱,编成龙形,挂在小孩的床脚或床帐上,据说可以镇压邪祟。吃过年夜饭,领过压岁钱后,已近深夜,这时晚辈要为父母及长者“守岁”,不能上床睡觉,熬夜到天亮。民间认为守岁可以为父母增寿,有祈求双亲能够长命百寿的意思,是孝道的表现。而年长的人守岁,则是“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因此除夕夜家家户户通常都灯火辉煌、彻夜不眠。

在日本也有类似的风俗,称为“御年玉”(お年玉/おとしだま),或简称“年玉”。早期的御年玉并不是钱,而是特定的赠品。例如在中世时期的风俗是,武士之间互送太刀町人之间互送扇子医者之间送药丸。不过现代日本的御年玉已发展为跟中华圈的压岁钱相似,为长辈赠予晚辈金钱。被分发的御年玉会被装在一个白色的封套里面,这个封套被称为“御年玉袋”。

在韩国也有类似的风俗,称为“岁拜钱”(韩语:세뱃돈/歲拜돈)。

在台湾,则是因为传说中灯猴告状人们懒惰不工作,引起玉皇大帝愤怒,于是打算在除夕将台湾岛沉入海中,人们祭祖围炉后将钱财放入红包分送家人,等待与岛共沉。

金额

压岁钱并没有一定的金额,中国大陆的压岁钱金额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元人民币。有些小孩没有压岁钱。依据2005年报导,中国北京小孩的压岁钱平均是人民币一千元,而一份2018年的统计指出福建、浙江和北京的压岁钱平均金额最高,广东的压岁钱平均金额最低。

台湾,压岁钱的金额通常为偶数,且不含四。依据2011年报导,台湾小孩的压岁钱平均为新台币6274元。

“保管”争议

由于给压岁钱这一风俗会让孩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笔金钱,因此不少家长会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使用五花八门的名目,从孩子手中取得这些钱、或使用孩子取得的压岁钱。理由和目的包括给儿女买各种生活用品、培养孩童正确的金钱观念、缴学杂费,有时候会以“代为保管”做为名堂,实际上是擅自使用这些钱。孩子们通常不愿意把钱交给双亲,有的甚至会诉诸法律,对家长提告以取回财产,不过也有会主动把钱交给双亲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