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扇子(fan),以竹篾、绢、鸟羽、葵叶、纸等制成,执于手中,用以煽风、取凉的工具。古称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影响。

  扇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绘画装裱烙画玉器漆器刺绣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地,上洒银末,闪烁如星。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100多种。扇坠以玉石、桃核、橄榄核雕刻而成,或编结流苏,摇晃生姿。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扇子的品种主要有折扇、羽扇、绢扇、葵扇、篾丝扇、麦秸编织扇、竹板扇、笋壳扇等。

  ①折扇。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竹片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头部以钉铰固定,其余则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作扇面,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乌木为佳,每把扇子少则7支,多达40支。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则以象牙、贝壳、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丝线将扇骨缀连为半圆形扇面,并在扇面上镂雕精巧、纤细的图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镂空图案外,又饰以烙画,或裱糊薄绢,彩绘花鸟、仕女画面,风格艳丽,为妇女所喜爱。苏州折扇以水磨竹扇骨出名,即反复将竹扇骨打磨,然后上蜡,滋润细腻,如同白玉。

  ②羽扇。以孔雀、鹤、雕、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仅为纳凉、装饰、舞蹈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中国羽扇大多以3~4支鹅羽编织而成,呈上尖下圆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饰以五色绫缎剪镂或彩色丝线绣成的寿桃等图案。扇柄有的为木柄,有的将鹅羽管劈削成篾丝,编织成古钱等图案作为翎管柄。羽扇质轻,出风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为扇骨,孔雀羽毛编织为扇面,色彩富丽,也是舞蹈的道具。

  ③绢扇。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又称团扇。大多形似满月,此外,还有腰圆、正六角等式样,上面彩绘仕女、山水、花鸟等,有的以五彩丝线绣制图案。

  ④葵扇。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葵扇的品种很多,除一般常用的葵扇外,还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编织葵扇、烙画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选择初发未舒的浅绿嫩叶,经过日晒,色泽晶莹洁白,再经水洗、硫黄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编织葵扇是将玻璃白葵叶剖成2~4毫米细条,然后手工编织成杏仁形的葵扇,并在扇面上以金银线、彩色丝线绣成各种图案。烙画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画人物、山水等,风格古雅。其中双面烙画葵扇是将两把形状、规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缝合为一把,然后在正反两面各烙画相同的画面,可以两面观赏。葵扇的扇面除了装饰以刺绣、烙画外,还有漆画,或用细针刺成各种图案。

  ⑤篾丝扇。又称竹编扇。以篾丝编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四川自贡匠师龚爵伍编织的篾丝扇最著名。

  ⑥麦秸编织扇。主要产于浙江浦江。它是以麦秸编织成扁带,然后缠绕成圆形作为扇面,再以竹片下端为柄,上端劈削而为二,将麦秸编织扇面夹于其中,并在扇面中央贴以五色绫绢,上绣图案,作为装饰。

  ⑦竹板扇产于浙江。它以长30厘米、宽15厘米左右的竹板为扇面,熨之使其平整。因竹板扇面色泽白润如玉,所以又名玉版扇。

  ⑧笋壳扇产于福建。它以巨笋壳压平而为扇面,长30厘米,宽18厘米左右。扇的正面洁白光润,有的饰以烙画;背面为笋壳外皮赭色,如同槟榔,所以又名槟榔扇。笋壳扇执于手中,朴实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