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吉兰丹(马来语:Kelantan),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海岸的其中一个州属。首府为“哥打峇鲁”(Kota Bharu)。位于马来半岛北部,面临南中国海。州的总面积为14920平方千米。人口122万(1990)。其东北边与泰国交界,西边接霹雳州,东边接登嘉楼,南边则接彭亨。森林面积广。

  居民多以捕鱼及务农为生。该州的人口以马来人占最多数,其次是华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吉兰丹是马来文化色彩最浓郁的一州。从吉兰丹银器、篮 子及衣服布料等,皆是国内最好的手工艺品。

  吉兰丹地理位置优越。吉兰丹河及其支流自南往北,流贯全州,水力资源丰富。以中下游交界处瓜拉吉赖为界,分全州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经济发达,下游三角洲平原为重要稻米产区,橡胶园广泛分布。沿海有椰林,富渔产,道北及巴佐为渔业基地。烟草占全国产量的70%,卷烟业为主要工业。南部地区经济开发差,88%的面积为原始林。有铁、锡、锰、金和铀等矿。著名工艺品有蜡染纱笼与草席。东线铁路循吉兰丹河谷通往哥打巴鲁外港道北。

  吉兰丹其他主要城镇包括:万捷BACHOK、巴西富地PASIRPUTEH、丹那美拉TANAHMERAH、道北TUMPAT及话望生GUAMUSANG。

  吉兰丹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旅游胜地,因为它拥有漂亮的海滩、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丽的手工艺品及精致的木雕等。妇女在吉兰丹的经济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从吉兰丹银器、篮子及衣服布料等,皆是国内最好的手工艺品。吉兰丹人似乎比较喜欢大型的事物,他们的每一样器具都是“超大号”的,例如:风筝、陀螺及马来鼓REBANAUBI等。

历史

  吉兰丹是大马建国历史最早的国家,也是华人移置最早的地域。吉兰丹为最早开办华校的一州(达眉祟德学校始创于1906年)。

  吉兰丹曾为暹罗属国。王城建在河边码头不远,此码头地带,为早晨集市之处,很多居民在此作生意,由暹罗及其外地来的商船,就在这里抛锭,上下取货。当时的浦头就在这沿岸一带地区。浦头是闽南方言,指集市之意或巫语之音,译作巴刹之称。

  吉兰丹和其州名为全马各州为汉史书所著述最早的一州,其建国历史更早于其他州属,然当时所谓国者,也只是小邦城邑,但民为邦之本,当时其国民族为古麻末族、南印度移民、克拉地峡以南的暹南民族,以及分布在昭时印度化的国家小城邦国。

  丹丹国TANTAN,即现在的吉兰丹为全马各州中留存汉译最早之名。其建国最早根据史籍,汉书粤地条云:自日南障寨余开,合浦船行,(中南半岛)可五月,有都元国(越南境内)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柬埔寨西岸),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夫甘都卢国。(两国区域在今北大年、宋卡、吉兰丹一带。又最早明确的记载见:梁书卷五四丹丹传,丹丹国,中大通二年(五三零年)其王遗使中国进贡,吉贝、什香药、火齐珠、象牙、宝塔二躯……。按新唐书卷二二二,单单传曰,单单在振州东南,多罗闽之西。

文化

  吉兰丹道地的马来人,除了外州移民之外,都是泰南古代马来民族的后裔。其文化体系是属于泰南马来人的文化。至于西海岸的马来人文化,是受苏门答腊文化的影响。马六甲马来文化,是由爪哇文化分移而来。至于登嘉楼,是与彭亨和柔佛,同受满者巴夷文化所影响。

  吉兰丹和南暹的马来人,暹罗人和福建人,自古以来,其文化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吉兰丹的人民的语言习俗,和南暹克拉地峡以下的南暹人民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历史关系。丹州马来人和南暹的马来人的宗教语言习俗极为相同。同样的丹州暹罗人和南暹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也完全一样。而丹州福建人的闽南话,和其他方面的语言风俗习惯,尤其是北大年的福建人也极端的相像。我们进一步的推论,丹州华人(福建人)四百年前(或更早)是由北大年移殖而来,已经得到历史更进一步的证明。

宗教

  吉兰丹当地土人,有信奉佛教的,有信奉印度教的,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

  吉兰丹的马来语,是泰南马来语系;吉兰丹的闽南语是泰南、西港、北大年和宋卡的闽南混合语,而本地暹语也是西港,北大年一带的南暹语言。这三种民族,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其生活、习俗、宗教是一致的。到了1400年伊斯兰教传入,穆斯林的宗教开始转变。但和吉兰丹马来民族,然保持古代的语言。吉兰丹的华人乡村的居民,到今日仍然保持其由泰南传下来的“祀神会”的民俗。

  早期泰南一带的华人村,讲的也和丹州华人同样的闽南语。但因为几代下来“祀神会”的消失,其信仰渐由小乘佛教所顶替,其后代差不多完全归化成为暹罗人,虽然较大的市镇也还保留下神明的祭拜和一些闽南文化。至于早期的印度人,则已改信伊斯兰教而散失于马来人的文化群中。其昔日创建古国的一段辉煌史,早成为历史的陈迹。遗留下来的印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来的移民。

华人文化

  吉兰丹华人文化,承袭自多罗闽地区。(丹丹地域伸张北大年以南)远在唐宋时代已有唐人商贾的足迹,但在元朝以上的华人墓,实无可考据。当时为三佛齐印度化时代,全用火葬礼,至明朝时代三佛齐解体后,北大年才有华人墓碑可考查。至于吉兰丹华人因其信仰小乘佛教为多,葬礼响影巨大,多在寺庙火化,而甘榜华人,因先人葬在自己园地,固多不以墓碑文刻,后人刻上其碑文也是近代事。

  早期与中国的关系地区在唐人未抵达吉兰丹之前,其先祖,在先前暹南诸国经过数十代辗转迁移,经尽不同国度与不同时代,从而吸收产生混合不同文化薰陶的关系,抵达居留地之后,其后裔从而发生了内容的变化,自成一文化形体系统为了行文上的方便说,这种文化的新名词,我们称它为吉兰丹河口华人文化。这一个吉兰丹河口文化形体,与其他州属的华人文化有别,如台湾在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习俗,还是保留在中国原籍风俗习惯。

  新加坡及马来亚西海岸,与东海岸彭亨、丁加奴、吉兰丹三州,相形之下,独有吉兰丹华人社会,尤其是甘光华人,会觉察到这种流变,它再不是纯然的中国原籍文化。吉兰丹所通行的闽南方言,已不是原籍福建闽南语,在民俗信仰中其供奉的神祇与礼神的规仪,却全部与北大年,西港一致。几百年来,还是互相沿着这种文化。并不是吉兰丹华人因为早期为暹罗统治的原因。

工艺

  吉兰丹的银器向以复杂的设计及高超的人工技巧而闻名。吉兰丹银器工匠所生产的银器非常多样化,从实用的到华丽的装饰品皆有。他们将银制作成整套茶具、水果盘、胸针、耳环、戒指及手镯等。大部分的银器制造厂坐落在KAMPUNGSIREH、KAMPUNGMARAK及KAMPUNGBADANG。有些工厂允许外人参观银器的制作过程。一般的工厂皆是每天营业,星期五休息。

  SONGKET(金衣,绣上金丝的衣服),是早期吉兰丹皇室的传奇。以前SONGKET只是皇室家族的专利品。SONGKET的丝绸是从中国引进,金丝及银丝则是从印度传来,再加上吉兰丹人独特的织衣技巧,才创造了SONGKET的传奇。

  手工艺村及手工艺博物馆展示了银器制作过程、SONGKET衣编制过程、木雕雕刻过程及峇迪衣的印刷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