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田玉
和田玉:平安扣
和田玉摆件
和田玉挂件
和田玉:和田玉洒金皮
和田玉:且末玉
和田玉:且末玉

  和田玉(Nephrite),软玉的一种,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新国标泛指硬度在6.0至6.5之间玉石的名称。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狭义上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5-3.17。和田玉与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新疆和田玉分布在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经和田地区,东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若羌县,北至塔里木盆地边缘,南到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主峰,全长约1300千米,宽约80~150千米,地域范围内包括3个地州共14个县市。新疆和田玉原生矿约40处,主要分布在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皮山和田于田、且末、若羌等县。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含有少量的阳起石,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和田玉以润取胜,它特有的温润、凝重的玉质,油润柔和的光泽,洁白无瑕的肌理,是其他矿物不能够产生的。

概述

和田玉原料主要包括山料、籽料和山流水。   在同一种品级的玉中,籽料比山料质量优,价格较高。但籽料和山料也千差万别,籽料也有质量差的,山料也有质量好的,不能一概而论。   1.山料。产于海拔4500米至6000米的昆仑山之巅的原生矿,又称山玉,或叫盖宝玉。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严格说山料没有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没有饱吸宇宙之精华,应当叫它为玉石,不应当叫玉。   2.籽料。和田玉籽料主要产于河流中,主要产在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维吾尔语意为白玉)河和喀拉喀什(维吾尔语意为墨玉、黑玉)河。顾名思义,玉龙喀什河以产白玉著名,喀拉喀什河以产墨玉、青玉、青白玉闻名。籽料是原生矿剥蚀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河滩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它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型,表面光滑因为它年代久远,长期受水的冲刷、搬运、分选,去其了糟粕,留存了精华。或深埋于土下,几异其坑,饱吸了大地之精华。所以籽玉一般质地较好,因它吸饱喝足,温润无比。籽玉又分为裸体籽玉和皮色籽玉。裸体籽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皮色籽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籽玉的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籽玉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籽玉。   3.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年代少久远,比籽玉年轻。   和田玉依据色泽和质地纯净度来评判价值。   按和田玉的色泽和质地分,种类有白玉、青田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等。和田玉以白玉中的上品羊脂玉和黄玉中的上品甘黄玉为最佳,其次是白玉和青白玉,再次是青玉、墨玉、碧玉。实际上,各种玉都有质量优良的,正如古人说的,羊脂玉、甘黄玉为绝品,青玉、碧玉、墨玉者有上品。   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   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和田玉同一品种的质量有优劣之别,除硬度、韧性、密度等共性外,差异有质地、光泽、颜色、裂绺、杂质、块度等:致密细腻,滋润感强的质地为佳;强油脂光泽为最佳,蜡状光泽较差;颜色纯正、均匀、柔和为佳,闪泛其他颜色、色不均匀或色彩欠柔和者较差;以无裂绺为佳,次为稍有裂绺,裂绺较多则较差;以无杂质为佳,次为稍有杂质,杂质较多为差;块度大、重量大者较稀少。此外,还有色皮、糖度、形状等因素。   评价和田玉的质量,必须观察实物,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用途和个人的喜好等。如以玉作为奇石,则要考虑其纹理、图案、形态等,而不拘于杂质和裂绺。   鉴别和田玉   从材料上,鉴别和田玉的冒充与造假。   和田玉是透闪石矿物的集合体,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有典型的温润均匀的油蜡亚光;半透明或不透明;摩氏硬度达到6-7度,不吃刀,用一般的金属刀具刻划不动;手摸有明显的粘涩感。市场上真正符合科学标准的玉是很少的,公认的就是新疆和田玉。因为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超过95%。而顶级的和田白玉的透闪石含量甚至达到99.5%以上。正因为和田玉美名在外,产量稀少,故市场价位很高,所以仿冒造假者也极多。   一、用俄罗斯玉、青海玉冒充和田玉。   说到冒充,就要走出一个误区: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确实是最好的,这毋庸置疑,但不要以为俄料和青海料就是不好的。其实这两种玉与和田料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是同一个家族。俄料和青海料的顶级玉料不亚于和田料中的中等玉料,而且和田玉料中也有不少是毫无利用价值的废料。   1.俄罗斯玉冒充和田料   俄罗斯玉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与和田玉大体相似,用它冒充和田玉可用以下几个方法识别:   检测硬度:和田玉硬度为6-7,俄罗斯玉硬度为5.2-5.4,用硬度5.5-6的小钢刀划几下,毫无痕迹者可能是和田玉。   滴水观察:和田玉密度高,滴水后,水滴边缘整齐而不扩散。   透光观察:将玉朝向光明处,比如阳光或灯光处,颜色剔透、结构均匀者可能是和田玉。俄罗斯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稍稍观察,就能看到“毛颤状”的结构。   手摸:和田玉拿在手中,摸一摸、搓一搓,有温润油滑之感;俄罗斯玉由于结构颗粒较粗,手感较轻。同时,俄罗斯玉韧性差,易起性,即雕刻时易出现“崩口”,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   俄罗斯白玉的质地相对新疆白玉而言,亦显粗涩,“白”而不“润”,有的会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若将新疆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而且俄罗斯白玉在雕刻时容易崩口。经常日晒雨淋,还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   2.青海料冒充和田料。   青海昆仑玉基本与和田玉相似。区别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很大程度取决于经验。青海昆仑玉只有山料,主要为白玉。青海昆仑玉白玉与新疆和田玉白玉比较,相对来讲主要区别包括:青海昆仑玉白玉山料大多块度较大,面较整齐,片理化较少,并有白皮料、烟灰白料、黑白相间玉料等特殊品种;颜色呈灰白-蜡白色,另有少量黄灰色,称为“米汤色”,有灰暗不正的感觉,另有翠绿色、烟灰色、黑色等特殊颜色;透明度明显高于新疆和田玉白玉,有的呈半透明,油脂性差,料中多见“水线”、“水露”纹;质地稍粗,质感不够细腻而略显“嫩”,缺乏“凝脂”般的滋润光泽,有白色“脑花”“状石花”“棉絮状绺裂”,以及黑褐色翳状斑点、“石筋”、“石钉”等;硬度略低。   3.韩料冒充和田玉料。   首先是看颜色,韩玉多为灰黄绿色调的白色和灰黄白色,用肉眼能够看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较差,且用假皮充籽料,而和田玉则是洁白自然,温润柔和。其次是看质地,韩玉密度与质地略松,看上去玻璃光泽不强,好像有一种打上蜡的感觉,光泽也不柔和,而真正的和田玉里面有云雾状结构的玉花,质地细腻,光泽温润,具有明显的油脂感。最后是试一试硬度,韩玉硬度要比和田玉稍微低一点,比玻璃的硬度高一点,所以,在刻划玻璃时要用点劲才能划出痕迹,而和田玉轻轻在玻璃上划一下就会有痕迹。   4.岫玉冒充和田青白玉。   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原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岫玉产量较大,硬度低,易断裂,在价值上仅次于和田玉。 其内部结构呈云片状。以绿色为主,主要用来冒充和田青白玉。   另外还有用石英岩玉、蛇纹岩玉、方解石玉、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冒充和田玉,这些玉类无论是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硬度韧性与和田玉都不是一类的,很好区别。   二、其他几种常见的仿冒和田玉的材料及造假手段。   1.大理岩玉 这种玉石颜色呈白色,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2.水石 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内部结构是颗粒状。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3.乳化玻璃 这是一种纯粹的仿冒品,是人工仿照和田玉用玻璃合成的。它没有明显的结构,用肉眼可以看见内部有气泡。   人造仿制品由于没有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在测试仪器下没有光学反应,一经鉴定便知真伪。还有染色、沁色、增润、增亮、作旧、防旧等等作伪方法,多看多比较,就能区别出来。   人造仿制品成本低廉。再高明的人造仿制品,也会留下痕迹,识别时与和田玉的特性比较即可:人造仿制品是均匀的纯白色,有死板呆滞的感觉;没有和田玉的滋泽温润,精光外露,缺乏晶灵感;天然的和田玉“无瑕”者极少,人造仿制品很难制作出天然的瑕疵,如是料石则常有气泡,有贝壳状断口;手感轻飘;硬度不同,如塑料制作者硬度更低。   关于和田籽玉的鉴别。   对于同一个级别里的和田玉来说,籽玉的价值是最高的,所以仿冒者亦多,了解不仿冒的手段和造假过程,对籽玉的鉴别十分有益。   1.区别于俄罗斯籽玉:   俄罗斯籽玉外皮颜色较为单一,以白色、乳白色为基色,棕褐色、蛋黄色、糖色等典型色在一块玉内,由外到内地呈现出来,从最外层的灰白色到第二层的深褐糖色再到第三层的浅褐糖色,一直过渡到纯白色。   和田籽玉体如凝脂,油性极强,透闪石含量几乎达到99%,云絮纹理短而致密,精光内蕴。质地温润、细腻,物理性能稳定。   俄罗斯籽玉质地细腻、温润,油蜡性好。小团块云絮状纹理致密均匀的,品质接近和田籽玉。由于透闪石含量的不稳定,虽然一般籽料的内层玉质细腻,色白,但容易泛红、泛灰。   另外,将新疆籽玉切成片状,轻轻敲击之下,发出的空音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徐徐方尽。”俄罗斯籽玉发出的声音达不到这种效应,显得沉闷。   总之,新疆和田籽玉、俄罗斯籽玉之间的差别,要多看实物,多比较其细微之处,用心体验,积累经验,一定能提高鉴别水平。   2.山料磨光冒充籽料   表面纹路不一样。再好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这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而磨光籽表面出现的是磨痕和擦痕。用十倍的放大镜就可以看出来。   3.人工皮冒充天然皮   和田籽料皮色以黄、红者为多。作假者选用没有皮的籽料或磨光的山料,用当地国产或进口的红、黄颜料加酸在开水中煮、反复高温加热,使其充满红或黄色,再用清水洗刷,多余之色用细砂条磨掉,卖时再涂上水蜡,色与玉浑然一体。   伪造黑皮法,是用旧棉花将玉料包好,用柴火烧之,待棉花烧干后,再用水浇,等到玉的表面挂有黑皮时,黑皮就造成了。   伪造红皮法,是将青核桃皮、杏干和玉料一起放入罐内,用微火煮,几天后颜色沁入玉内,再抹去浮灰,上一层白石蜡即可。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办法。现在还有用青核桃皮磨籽玉料,目的是上黑色;也有把籽玉放在抓饭锅内蒸煮的,也有用山料精心磨成籽料的,也有用水泥搅拌机滚筒内放入山料进行机械研磨仔料的。   现代籽玉上色更先进,用激光染色法加色后的籽料皮色很理想,鲜艳美丽,但有漂浮感,不如老色厚重光亮。   自然皮颜色侵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自然皮色的表皮硬度高,不易脱退。人造假皮表皮硬度低,薄而易掉。   一般行内的人都会劝收藏者:要尽量选购皮色籽玉,这里大有深意。行内有句话:“籽料去了皮神仙认不得”。主要指有些优质的山料(甚至俄料)几可与籽料相比,而被无良商人充数高价出售,但进价上却相差数倍之远。因此没带皮色的裸体籽玉较易有争议而难定其保值性。因此有人说:裸体玉有争议,不能确定保值。裸体籽玉是黑白照,而皮色籽玉是彩照,它给艺术家充分的创作空间,也给了人们五彩斑斓的艺术享受。   和田籽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籽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称为得宝。   和田籽玉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来,同等的带皮色的籽料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仔料贵得多。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籽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但假沁色的带皮籽料近年非常多见,沁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没有水头,需要注意区分。   从工艺上,区分和田玉造型的优劣。   1.碎玉料磨碎经高压成型,冒充天然玉器:这种玉器的化学成分与天然玉相同,但无论是在放大镜下,还是用肉眼仔细观察,都找不到其自然结构。   2.料器冒充天然玉器:这一类器物,以前由于加工水平较低,仔细观察都可以找到气泡,现在工艺水平提高了,无气泡存在,但无自然石性,有玻璃光泽,走刀处有崩口现象,崩口处呈玻璃茬状。   3辨认造型纹饰: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4.分析工艺细品艺术: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自然遗产,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在此笔者作为有地质专业背景的藏迷,就参与市场的一些经验,对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的特征阐述己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且末人决定捧玉饭碗,是因为且末县藏着福泽先民子孙的聚宝盆,在昆仑山脉孕育的数十万吨和阗美玉。和阗玉(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中外玉专家称为软玉之冠。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浓墨重彩,举世闻名。但“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却鲜为人知。“玉石之路”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相比之下,仅有1600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就成了小兄弟。历史证明,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第一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阗玉(和田玉)。   和阗玉(和田玉)出关开辟了我国边疆与中原、东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后来的商贾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成就了辉煌“丝绸之路”。可以说,和阗玉(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而据已经考证的“玉石之路”向东推进的南线是:“和阗经民丰、且末、若羌、米兰至敦煌”,可见且末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王公贵族、黎民百姓以佩带和阗美玉为荣。   因为早在4000多年前,包括且末在内的和阗玉(和田玉)就已融入了内地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中。但屈原可以佐证,他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赋诗吟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还有张骞出使西域,曾命人追溯玉河之源,采玉作皇帝的玉玺。唐僧西天取经,念念不忘昆仑美玉。此外,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且末民间广为传诵:大约2900多年前,周穆王驾八骏之乘,登昆仑,在群玉之山攻玉,载玉万两而归。这些史料、传说为且末和阗玉(和田玉)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构成了玉文化。   而那个以周游列国著名的老外马可波罗,亲眼见证了和阗美玉生产、销售的繁荣景象。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沙昌省(今且末)境内有八条河流,也出产玉石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输出国。”可知且末玉在宋之时期就已大量开采。另据《新疆志物》记载:“于阗产玉之山石,20世纪20年,在且末、于阗、玛纳斯等地建立了玉石矿,在且末、和田、喀什等地设置了收购站。” “玉王故乡”名不虚传   往事越千年,巍巍昆仑。依旧而“玉石之路”久违了商贾驮铃,丝绸之路已成为遥远的记忆。1972年,北京玉器厂玉艺匠人王胡发给自治区政府的来函重新拨动人们的心弦。他说:且末有玉!一支30多人的找玉队伍在自治区政府的安排下迅即出发,在莽莽昆仑山奔波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在塔什萨找到了玉矿。且末玉矿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西端和中昆仑山,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共有塔特利克苏玉矿、塔什萨依矿、尤努斯萨依矿、布拉克萨依矿、哈达里克奇台矿,其中著名有塔特利克苏玉矿、塔什萨依矿是古玉矿,据考证已经开采了7000多年。矿区的矿量丰富,和阗玉(和田玉)且末段有110平方公里范围都有玉石分布,据有经验的采玉推算,总储量在33万吨以上。   1973年,200多矿工开进深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掘出第一块玉石,且末和阗玉(和田玉)重见天日。从县城到矿区,中间得坐10公里驮运道,矿山在昆仑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险要,矿工要靠绳索攀爬才能到达海拔四五千米的矿坑,而后沿着古人的采玉线索,寻觅玉石。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全疆每年计划开采和阗玉(和田玉)25吨,而且末就占到21吨。到90年代,且末玉年产量近100吨,且末玉为中国和阗玉(和田玉)的美名远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且末是盛产玉王的地方:1992年,一块重达200公斤的青玉面世。1995年,且末塔特利克苏玉矿开采出重达1500公斤的青白玉,改写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在塔什萨依河上游还有一块重达30吨左右的青玉。在众多的玉器中,用且末和阗玉(和田玉)琢制的玉器珍品因玉质独特、技艺精湛,被称为“东方珍宝”。现由国家作为珍品收藏的“白玉五行塔”、“白玉宝塔炉”就是其中的稀世珍品。而由上海玉雕厂琢制的“青白玉五羊”,成为中国动物玉件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见,“玉王的故乡”名不虚传。 捧玉饭碗,走富民路   中国谚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石,只有经过采玉人的精心开采,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现在,且末人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和胆识,决计把自己的家园打磨成一块独特的和阗美玉。守着丰富的玉矿资源吃什么饭?今年3月,县委书记李天佑带领相关部门去河南、上海、江苏等玉矿产业发达的地区,寻找答案。新思路成型了:捧玉饭碗,走富民路??把玉矿业做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玉矿资源,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把且末县建成新疆重要的玉石产业大县。 新工作确定了:成立且末和阗玉(和田玉)玉雕基地,加紧培训玉雕艺人,每年培训五大生等待业青年50多人,为发展玉石产业提供人力资源。   在县中学建立且末和阗玉(和田玉)培训基础,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玉雕手工课,并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且末和阗玉(和田玉)文化试用教材》的讲解,以培养学生对玉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育玉矿业发展的良好市场,在通过引资完成1000万元的综合商贸玉石城项目的基础上,正在筹备金玉步行街、青玉广场的建设。玉雕企业对玉矿进行规模开发和改造,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上整套的矿山开采机械,提高综合玉石开采能力。

  利用玉文化,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牌,打出“沙海蜃楼、玉王故乡”的旅游宣传口号,出版发行了《中国新疆且末风光》画册,来扩大且末玉在外界的影响力,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玉矿业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扩大融资渠道.......

  现在,即使一个初到且末县的人,不用费口舌,就能“摸”到玉市一条街、玉石商贸城等;不用请行家,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且末和阗玉(和田玉);不用多跑腿,就能找到与玉有关的商机;而用不了多久,玉王故乡的变化,可能就得让再次光临的他有些惊讶。

且末和阗玉

  和阗玉是中国的国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文化,丰富的工艺品,以及独特的性质而誉满全球。

  且末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南道重镇,是享誉中外的和阗玉主产地。早在七千多年以前,车尔臣河流域就人类活动,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就在县境内。五六千年前,且末的先民们就在昆仑山北坡采玉,他们把这里的玉石东运中原,西输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由此打开一条横贯东西的“玉石之路”。几千年后的张骞正是沿此路西行使之延伸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据考证,且末采玉的历史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生活在新疆南部(昆仑山北坡)的先民们经过千百年的对比筛选,终于选择用质地坚硬柔韧、润滑光泽的和阗玉制成生产工具――玉斧和装饰品――玉串珠。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遗址出土的玉斧就是有力的佐证。和阗玉及其制品,通过“玉石之路”向祖国内地和西方交流,在仰韶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有大量和阗玉制作的玉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更有大的和阗玉流传于世。和阗玉向西流传,据乌孜别克史记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有和阗玉在那里出现。据《汉书》记载:“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东流指的是且末境内的几条河流。以上史料说明,在汉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前,已经存在一条“玉石之路”。通过这条“玉石之路”,且末出产的和阗玉向东输至祖国内地,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向西输往中亚、欧洲,成为中国与这些地区物质交换、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且末多产软玉中的青白玉、白玉、青玉和糖包玉等,其质地温润、色泽雅致,享有“和阗美玉、且末为上”之美誉。且末开采玉石,每年以近百吨的产量成为中国和阗玉的主产地。仅是境内的塔特勒克苏玉矿和塔什萨依玉矿,地质储量分别为1.5万吨和2000吨,是目前国内生产白玉和青白玉“山料”的最大矿。据专家统计,目前新疆玉器的年销售量约4万件,其中和阗玉超过3万件,占玉器销售总量的77%左右,且末为8千件。因此,中国和阗玉70%产自且末。   值得一提的是,且末是盛产大玉的故乡,以接连突破产大玉纪录而令中外人士所咂舌。1992年,采出一块青白玉重700公斤;1995年,采出一块青白玉重达1502公斤,并以和阗青白玉料重量之最而收入上海世界基尼斯纪录;2004年,在塔什萨依河上游发现一块重达60吨左右的青玉,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和阗青玉王;同年10月,又采出一块青白玉重达2874公斤青白玉;2005年10月,相继采出重达3吨、7吨和10吨和阗青玉王。   且末的玉石质地细腻、水头足、油性好、闻润光泽、少裂纹、产量大、容易雕出作品。1977年开采出一块218公斤的白玉,被用于毛主席纪念堂。1985年,扬州玉雕厂用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石矿所产的上等白玉料雕刻“白玉五行塔”,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工业珍宝馆内。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玉雕屏风上,绝大部分的作品为且末和阗玉材。   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配带在身使人身内多种微量元素达到平衡,达到人养玉,玉养人的目的。玉石有含玉止渴、腹玉纳凉等功效。

且末和阗玉的特征

且末和阗玉大致有12种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SiO2(二氧化硅)、Al2O3(三氧化二铝)、MgO(氧化镁)、CaO(氧化钙),其中SiO2的含量最大,占55%以上。     且末和阗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组成。其中以透闪石为主,呈毡状、纤维状、交织状结构。伴生矿物有透辉石、蛇纹石、磁铁矿、绿泥石等。玉石越细腻、质地越纯净,伴生矿物越少。     颜色   各种玉石都以自己特征的自然色彩,引人喜爱。颜色不仅是评价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玉种类的主要依据。和阗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主要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等。和阗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阗玉所特有,极为名贵。   硬度   硬度是鉴定和阗玉的重要标志之一。且末和阗玉的摩氏硬度为6.5~6.9之间,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颜色越白硬度越小,颜色越青硬度越大,但之间的硬度差异都不大。   韧性①   且末和阗玉属于软玉,韧性很大,不易破碎、耐磨,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这对于玉器造型和艺术工艺有极大的好处,琢玉妙手可进行精工细琢,而不易损坏。   ①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世界上韧性最大的矿物是黑金刚石,如以黑金刚石为10度,其它宝玉石的韧性相对为:玉为9(软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如以软玉韧性为1000,其它矿物或岩石的韧性相对为:硬玉(翡翠)500;蛇纹石250等。   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种。玉石行业中对透明度比较重视,有专门用语,透明度好的叫“水头足”、“地子灵”或“坑灵”;透明度差的叫“没水头”、“地子闷”、“坑闷”。鉴定透明度要把玉磨光,在一定厚度下(玉器产品)看透视其它物体情况,分透明体、半透明体、微透明体、非透明体等4个级别。且末和阗玉大都属于半透明体,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物像。   光泽   光泽是玉石对光反射的能力。和阗玉光泽属油脂光泽。古人称和阗玉“温润而泽”,就是指它的光泽带有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不强也不弱,使人看了舒服,摸着润美。羊脂玉就因如羊的脂肪而得名,光泽很好,特别滋润,非常珍贵。   体重   体重是玉石单位体积的重量。玉的颜色不同,其体重也略有差异,颜色越深体重越大,反之越小。体重和硬度成正比。一般白玉体重小于青或青白玉,墨玉因含有较轻的石墨鳞片而体重较小。

且末和阗玉的开采

且末和阗玉的开采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证实,且末开采和阗玉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发展到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阗玉,以后又到河流中捞取卵圆形的子玉,再后来从河谷的阶地砂砾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再沿河追溯(sù)继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由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采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河中拾玉(拣玉和捞玉),二是河岸挖玉,三是开采山玉。     拾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拾玉是有季节的,主要在秋季和春季。夏季冰雪融化河水瀑涨,流水汹涌澎湃,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带入河流中,再由河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所以秋季为人们拾玉的主要季节。冬季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拾玉的好季节。拾玉是分散而自由进行的,有专门从事者,也有随机者。现在专业拾玉者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很注意选择拣玉和捞玉的地点和行进的方向。找玉的地点往往在河曲内侧的石滩,河道由窄变宽的缓流处和河心砂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地方都是水流由急变缓处,有利于玉石的停积。拣玉和捞玉行进的方向最好是自上游向下游行进,以使目光与卵石倾斜面垂直,易于发现。但要随太阳方位而变换方向,一般要背向太阳。一天中最佳的拾玉时间是上午。但在河流流向变化的地方或阴天则又当别论,要灵活掌握。河流中下游的子玉块度都不大,多在0.2~1.5公斤之间,其中小于0.5公斤者约占30%,仅有少数可达3~5公斤。   拣玉和捞玉这种方法虽不是现在采玉的主要形式,但仍在运用。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干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lì)石层中挖寻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挖玉这一采玉手段现在已经停止,只是在采掏砂金的同时,从挖出的砾石中,顺带选出玉块,产量微乎其微。     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这是现代采玉的主要方式。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颠,交通险阻,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开采十分困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采玉方法的应用,使得采玉规模不断扩大。且末县已成为和阗玉的主产地,目前年产玉石100多吨。

皮色分类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

  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及酱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叫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购买和田白玉大致从以下角度去判断:首先观查白度等级够不够,再看玉液的润度够不够,即玉质是否细腻,水线所占比例,仅占一两条,没有什么问题,玉花所占的比例,杂质多不多,玉面有无裂缝,要是喜欢皮色最后再看玉的皮色是否艳丽,秋梨皮、枣红皮、鹿皮、撒金皮阳春7号讨论)这些都是和田玉的名贵品种,但要防止假皮哦。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原则,相信你会选上一块不错的玉。

  对于大多数的初级玩玉及想买和田玉的人来说,都想以最便宜的价买一块真正的新疆和田玉,御府工坊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玉石的产地,想买上一块真正的和田玉产地至关重要。

  很多人一进到玉器销售点及经营店,而对于一些初玩玉者来说,他们所说的想买的和田玉则是真正意义上和田产的和田玉,而不是买一个统称和田玉的一个品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网上买玉的也基本上是这种情况,那一个商家都不会把自己的玉很清楚的标明,写上青海料、俄料、加碧、或者是俄籽儿,因为这么一标明,很多人就不会来买,会流失很多客户。买家就会想我买的是和田玉,和田在新疆,怎么青海和俄罗斯也产和田玉?

  这时初玩玉者你再把商家问急了,这时商家就会说,如果你不信就拿去做鉴定,如果不是和田玉我赔你十倍的价钱,对于我来说多少倍的价钱我都敢赔,为什么呢?关健就是玉器的鉴定机构在鉴定书上没有玉石的产地之分,所以都统称和田玉。

  如果按产地细分,说心里话的确不好分类,青海料,俄料,籽料阳春7号讨论)我们平时只是靠经验来判断,怎么来按产地来区分对于鉴定机构或者商家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及标准,的确不好归类。相信鉴定机构没有错,至少证明这是一块真正的玉石。对于初级玩玉的人来说,还是少接触山料,虽然和田有大量的山料,但很白很润的倒非常的少。一开始起点就要稍高一点,这时你就要多接触和田的籽料,和田的籽料也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和田玉,因为青海不产籽料,俄籽儿虽然也有但也较好区分,对于想玩真正意义上的和田玉的人来说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8] ,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3] 。

地理分布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漭漭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田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Km²,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条河中玉龙喀什河产玉最多,产出的玉石是和田玉中的上品与极品。喀拉喀什河产出的玉多为青玉、青白玉、青花和墨玉,也产少量的碧玉,产出的白玉很少,玉的质地和价格远不如玉龙喀什河产出的白玉。

  籽料好的和田玉籽料,其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好才称得上精品。

  籽料是在玉龙喀什河河床里经过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的确是很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玉龙河赐予形

  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连打个眼都舍不得打,建议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状。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了。这种形佳的子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籽料的外皮构成

  因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籽料。

  籽玉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

  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

  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色沁皮”。

种类

  和田玉是一种由微晶体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岩,含极少的杂质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其著名产地是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中,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玉产于整个昆仑山北坡长约1300公里,以和田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的昆仑山上与河中之玉璞,故又把昆山玉称为“和田玉”。和田玉是玉石中的高档玉石,而且是我国国石的候选玉石之一。现今和田玉的名称在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即无论产于新疆、四川沱江、青海、辽宁、贵州、俄罗斯、加拿大、韩国,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即可称为和田玉。

产地分别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也可以称为软玉、透闪石、透闪石加软玉、透闪石加和田玉。

  按产地具体细分,和田玉目前有几种:

  一、 新疆和田料,产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为接触交代成因。和田地区出产(叶城县、且末县、若羌县、于田县等),公认为白玉最好的产地;细分又可以分为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和籽料,质地以新疆和田玉籽料最为上乘,戈壁料次之,然后是山流水,山料。因为过度的开采,籽料和戈壁料矿源基本已经耗尽,特别是最近几年,好料更加稀少,价格也越来越高。

  二、俄料;产自俄罗斯的和田玉,圈内行内称为俄料,产出形态也可以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 但俄料的籽料很少,大多为山流水和山料,随着新疆料的日益稀少,俄料的白玉价值也逐渐提高,市场上的高端白玉,90%以上都是俄料。

  三、青海料;青海料又称青海玉或昆仑玉,是市场上常见的广义和田玉种类之一,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新疆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所以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地状况、结构构造几个主要的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谓大自然中的孪生同胞,老坑的青海料质地细腻,可与新疆和田玉山料相媲美,但新坑的质地差些,容易走色泛黄,因此最近几年行情不好。

  四、韩料,韩料是广义和田玉青玉山料。它的主产地是朝鲜半岛南部的春川,产于当地的蛇纹岩中,多显青黄色和棕色。脂粉不是很好。韩料的 化学成分与和田玉基本相似,硬度和密度接近和田玉,稍微小一点,硬度大概是5.5左右。是新疆和田玉中价值最底的,和高端的羊脂玉能差上万倍。

颜色分类

  按颜色和田玉分为:红玉、黄玉、墨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

产状分类

  按产状和田料分为:籽料、戈壁料、山流水、山料。

  和田玉产于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石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经自然地质作用破碎而发生移动的,没有完全磨圆的称为山流水,而在河水中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

  1.山料是从原生矿床开采所得,呈块状,不规则状,棱角分明,无磨圆及皮壳。

  2.山流水是从原生矿床自然剥离的残坡积或冰川堆渍的玉料,一般距离原生矿近,次棱角状,磨圆度差,通常有薄的皮壳,块度较大。

  3.籽料是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中的玉料,常为卵形,浑圆形,表面光滑,磨圆度好,外表可有薄厚不一的皮壳。由于长时间冲刷碰撞,只有质地细腻、结构紧密者才能保留下来,所以籽料品质佳。

和田玉的国标分类

和田玉的分类一直没有得到确认,为了规范和田玉市场新疆和田玉研究所明确制定出和田玉的国家标准,下面就来看国标是怎么划分和田玉的。   一,定义 :国标的明确的规定了和田玉的产地,就是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国标在和田玉的分类上做出了详细的分类。

     二,按地质产出状况分类:山玉:产玉原地的原生矿。 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仔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三,按颜色分: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
     四,按质量等级 :按颜色好坏可分为三个等级 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 下等:青玉 如黄若秋梨,墨如纯漆皆可称为上品。  
    五,按原料质地特征分,可分五个等级。  
          特级 油脂光泽,很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一级 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二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较致密纯净,少杂色。  
          三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不纯净,有杂色。 
          四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无滋润感,不纯净,多杂色或瓷性大。

且末和阗玉的种类

且末和阗玉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硬度划分,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且末和阗玉属于软玉,翡翠为硬玉。     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玉、糖玉、黄玉、墨玉、赤玉。   白玉又分为青白玉、白玉、羊脂玉。玉的色泽越白,质量越好,尤以羊脂玉为上。   青玉,颜色从淡青到深青色,是且末和阗玉中最多的品种   糖玉,颜色似红糖,又分为纯糖玉和糖包玉。   黄玉,颜色从淡黄到深黄色,以“黄如蒸栗”者最佳,颜色越浓亮越珍贵,其珍贵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还少见。   墨玉,又称黑玉,其色度有强有弱,颜色深浅分布有差别,优质者“黑如纯漆”。   赤玉,即红玉,赤如鸡冠者为珍品。     且末主产青白玉、青玉、糖玉,有少量白玉。     按产地可分为山玉、山流水、子玉、风棱玉。   山玉也称山料,是指在原生矿床开采出来的块度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的玉石。   山流水是指山料经冰川或洪水搬运一段距离而形成的,表面光滑,块度较大的玉石。   子玉又称“仔儿玉”,是指山料经洪水冲刷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而形成的块度较小、表面光滑、质量较好的卵圆形玉石。   风棱玉也称“戈壁玉”,是指山料经冰川或洪水带到戈壁滩上,经长期风吹日晒,表面凹凸不平,且又很光滑,棱角不十分明显的玉石。

历史文化

文献记载

  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

  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这个记述虽然不可尽信,但从中可以窥见纪元前的人们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也更见真实。

  《旧唐书·西域传》称于阗国“出美玉……贞观六年,遣使献玉带,太宗优诏答之。《明史·西域传》称于阗“其国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仑山。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这里所说的于阗,即今和田。

  白玉、绿玉、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龙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中国第一部科技著作、明末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的《珠玉》卷中,对和田玉的历史、特点、采法等等,作了生动的综述。古籍这些记录,用今日和田产玉的现状来检验,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清萧雄诗:“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就是吟咏这种捞玉风习的。清代,采玉更盛,一些商贾雇当地劳力上昆仑山采挖玉石。民国初年,于阗县深山产玉处已有齐家矿坑、杨家矿坑等,商人从中大获其利,而新疆第一代采玉矿工也由此产生。

地质特征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田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世界矿床为蛇蚊岩型,与超基性岩有关,而和田玉矿床为非蛇蚊岩型,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变质形成,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独特的。

传播

  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路途漫长,弥足珍贵。传说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1. 和田玉以温润或油性为第一特征,这样就区别开来是不是新疆和田玉。其他的玉温润和油性都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比。
  2. 和田玉颜色为:白、糖白、青白、黄、糖、碧、青、墨、烟青、翠青、青花。我们知道新疆自治区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黄玉、白玉为主。其中黄玉非常的漂亮。其实不亚于羊脂玉,我们应该给以黄玉正身。
  3. 和田料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4. 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以此类推。

和田玉在新疆的历史

  玉的琢制和使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琢玉所用的玉材,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而以和田玉为上。和田玉是产于新疆和田、莎车、且末等地的软玉,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按其产出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山料玉,即原生玉石矿藏;山流水,指山料玉被水带到山下者,属山麓堆积型玉石矿藏;子玉,系由流水多年冲刷而成者,属于冲积型玉石矿藏。其中,子玉开采最方便,质量亦佳,惟产量有限;山流水质量次之,产量稍大;山料玉产量最大,但是因为地处高寒,交通十分不便,过去以为直到清代才开始大规模开采。目前学术界在玉器研究上投入大量精力,但是对于清以前和田玉开采、特别是输入内地的历史,尚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试图结合考古与文献资料,对此作一概括的论述。 一、研究和田玉,首先利用的应该是新疆本地留下的资料。新疆考古为此提供了一些素材。 距今3800年前,在今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生活着一群古罗布泊居民,从他们的墓葬中,出土了软玉质玉珠,为死者颈腕部装饰品 。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和田玉器。两汉以后,南疆地区兴起了鄯善精绝等城郭王国,考古工作者在尼雅(古精绝国) 、楼兰(古鄯善国) 两座遗址中分别采集到玉珠,当时继续使用和田玉器。西州回鹘建立的高昌回鹘汗国,11世纪后期统治新疆东部,其信仰佛教的统治者在首都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城北)兴建了王家寺院,本世纪80年代人们在寺院的库房遗址发现了一批玉器,经鉴定有三件属于和田玉 。这是新疆境内第一批通过科学认证的和田古玉器。和田玉当时已流入北疆,并成为寺院的财产。 显然,依靠上述零星的材料远不足以描述和田玉开采与使用的全过程。幸而汉文史籍早在先秦已有大量关于和田产玉的记载,考古发掘和传世玉器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这主要是因为内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用玉的传统,人们就地取材,创造了良渚、红山玉器文化。致密润泽、色彩丰富的和田玉传入后,随即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内地最早用和田玉加工的玉器出土于殷墟妇好墓中,包括三件小型白玉雕,玉材属于子玉 ,另有三件残器,可能也是和田玉 。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这时和田玉已经进入殷商王室贵族的生活,标志着内地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时代的开始。 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更多地使用和田玉,这可以从陕西沣西张家坡西周遗址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 、河北平山战国时期中山国玉及贵族墓 出土的玉器中找到例证。战国时期是殷商以后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目前经过科学检测的出土玉器尚少,今后的地质考古学研究一定会证明,这一时期的大量玉器是用和田玉加工而成的。因为先秦古籍,如《尚书》、《古本竹书纪年》、《尔雅》、《管子》、《吕氏春秋》、《九章》,都记载了昆仑所产的美玉。 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推动了和田玉的生产与输出内地。《汉书·西域传》称鄯善出玉,于阗、子合出玉石,莎车出青玉。武帝时,汉朝的使者已亲临和田,并把他采集的和田玉带回内地,"汉使究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随着玉材输出 的增多,分析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玉器的材质,可以看出"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这种羊脂玉显然是和阗所产,先秦时代罕见。" 战国到两汉是和田玉使用的第一个高潮期,不仅用量大增,用玉的阶层也广泛起来。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和田白玉成为上品,儒家学者把美玉润泽坚锐的物理属性比拟成仁义智勇的君子之德。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最为重要,玉器发挥着帝王将相等封建统治阶级权力象征物的功能。 三国以降,由于战乱的影响,玉器发展进入低潮。晋室南渡,中原与西域交通更加困难,也阻碍了和田玉的输出。不过和田玉的使用并未中断,皇族中"贵人、夫人、贵嫔三夫人佩于阗玉"。当时人服药成风,主要是服五石散,也有服玉屑的,而以和田白玉之屑为上。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耳……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阗白玉尤善。"和田玉输入江南,要费更多的周折。永明三年(485)南朝齐武帝"遣给事中丘冠先使河南道,并送芮芮使。至永明六年乃还,得玉长三尺二寸,厚一尺一寸。"南朝使臣历时三年,转经吐谷浑控制地区,才获得一块大型和田玉。至于西北地区的一些割据政权,则继续从和田直接输入玉材。吕光在姑臧(今武威)建立后凉政权,就曾遣使向和田购玉,"吕光之称王也,遣市六玺于于阗,六月玉至也。" 隋唐时期,和田玉的开采继续见于史籍记载。玄奘从印度回国,途经天山南路,他记述瞿萨旦那国(今和田)产"白玉、翳玉",还说乌铩国(今莎车)"多出杂玉,则有白玉、翳玉、青玉"。和田与内地当时有直接往来,贞观六年(632)于阗国"遣使献玉带"。780年,唐德宗即位,"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阗得圭一、珂佩一、枕一、带 三百、簪四十、奁三十、钏十、杵三、瑟瑟百斤并它宝等。"这说明到唐代中期,和田本地已有了相当规模的琢玉业。 不过,从文献记载看,和田玉以及和田玉的输入在隋唐时期并不兴旺。当时中西交通相当发达,除了政府间的朝贡贸易以外,主要由粟特商人承担民间贸易。可是在他们经营的商品中,玉石似乎无关紧要,几乎不被提及,只是在唐玄宗时,他们曾进贡过白玉环、璧等物。 这种情形在五代大为改观。五代时期,西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如占据瓜沙二州的归义军、占领凉州等地的吐蕃残部、占据西州的西州回鹘和于阗等都向内地输出和田玉。其中,占据甘州(今张掖)的甘州回鹘进贡次数尤多,仅据《旧五代史·回鹘传》和《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门统计,在924~959年三十余年间,即进玉十六次 。这些政权进贡的玉材一般以"团"为计量单位,常常直接称作玉团,并有一团玉重八斤的事例 。可见其所进者,已不再是殷周时代多呈砾石状的小件玉石,而有相当体积。 当时和田玉的输出数额较大。甘州回鹘贡玉动辄以数十、上百团计,于阗国王李圣天甚至遣使贡玉千斤 。过去官方垄断和田玉的买卖,到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开放了此项贸易,"晋汉以来,回鹘每至京师,禁民以私市易,其所有宝货皆鬻之入官,民间市易者罪之。至是,周太祖命除去旧法,每回鹘来者,听私下交易,官中不得禁诘,由是玉之价值十损七八。"从此以后,玉石贸易走向活跃,虽然明清时期都曾有过中央政府力图垄断贸易的事情发生,但终归失败。这对于玉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对于玉器生产的商品化都有重要意义。 二、宋代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超过了唐代。从玉材输出看,据《宋史·于阗传》和《宋会要辑稿·蕃夷四》的记载,于阗不仅经常向宋贡玉,而且在贡品中常列首位。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就概括说:"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是于阗玉",说明统治阶级多用和田玉。他还记载了宋徽宗时向于阗征取玉石的经过: 大观(1107~1110)中,添创八宝,从于阗国求大玉。一日忽有国史奉表至。 故事,下学士院,召译表语,而后答诏。其表云:"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条贯主师子黑汗王,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力,只为难得似你尺寸底。自家已令人两河寻访,才得似你尺寸底,便奉上也。"当时传以为笑谈。后果得之,厚大逾二尺,色如截肪,昔未始有也。 此事在《宋史·舆服志》中亦有记载。宋承唐制,天子有八玺,徽宗改为九玺,并以和田大玉所制田定命宝为首,政和八年正月一日举行了受宝典礼。徽宗以至北宋诸帝对玉玺的重视,实际上是统治者重视和田玉的一个缩影。 顾颉刚先生推测上述于阗国主为"吐蕃遗种",误。于阗这一时期属喀喇汗王朝统治,师子黑汗王是阿尔斯兰喀喇汗的汉译。阿尔斯兰汗正是1102~1128年在位的东部喀喇汗王朝君主阿赫马德的称号 。上述引文包括了阿尔斯兰汗致宋徽宗的国书,比《宋史·于阗传》所记元丰四年(1081)于阗国书更完整,是珍贵的史料。所谓"两河",当是喀喇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这块玉重量估计在一百公斤以上,按照今天玉器行业的标准也可以算作极品了。 张世南还记录了宋代和田玉的输入途径及分类分等,"大抵今世所宝,多出西北部落西夏五台山。于阗国玉分五色……唯青碧一色高下最多端,带白色者浆水又分九等。"。如他所云,和田玉输入内地,除了依靠于阗的直接进贡之外,更多则是由西北割据政权特别是西夏转贩。根据《宋史·于阗传》的记载,丝绸之路沿途上的龟兹、高昌、甘州、沙州回鹘都曾经贡玉于宋。1036年,元昊西攻回鹘,占领河西走廊,掌握了丝绸贸易的控制权。和田玉输入宋境除经西夏外,又取经青唐(今西宁)等吐蕃统治地区入陕西的路线。 先后统治中国北方的辽金两朝,继承并发展了用玉的传统。不仅上层统治者沿用中原用玉的礼仪制度,普通人着装也可以使用玉吐鹘(即玉带),老年妇女4用玉片装饰头巾,称作"玉逍遥"。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统治者禁止"庶人"用玉装饰马具,但是玉器此时已不再是贵族官僚的专用品了。这无疑推动了和田玉的输出。据《契丹国志》卷二六,高国三年一次向契丹进献玉石。西夏与辽金贸易多用玉石,大定十二年(1172)金世宗对此加以批评:"夏国以珠玉易我丝帛,是以无用易有用也。" 元代初期,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开采。采玉民户聚集在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匪力沙(今希拉迪东),以淘玉为生,被称为"淘户"。他们采集的玉石,由驿站运往大都。1273年,元世祖命玉工李秀才至和田采玉,翌年,又命令免去淘户差役 。元中期以后,察合台汗国控制今新疆地区,和田玉或者通过回回商人贩入内地,或者由西北宗王进贡 。元朝的琢玉工匠亦多,仅大都南城就有百余户聚居,"南城彰仪门外,去二里许,望南有人家百余户,俱碾玉工,是名磨玉局。" 元廷可能已用和田山料玉琢制田大型器物。鄂多立克是欧洲著名旅行家,于1322~1328年来华,在北京居留的时间尤长。据他记述,在"(皇)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叫密尔答哈(Merdacas)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致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两座过大城]。"关于Merdacas的解释,有番红花与黄铅两说 。番红花是香料而非"宝石",黄丹即黄色氧化铅,有毒性,以此治器似不可能,两说均难成立。昆仑山脉中有密尔岱山,是和田山料玉的重要产地。拉丁文Merdacas一词中,"cas"这个音节正好可以与蒙古语xas(意为玉)勘同,而"Merda"这个音节则可与密尔岱勘同。Merdacas正可以作"密尔岱之玉"解,清人称为"密勒塔山玉"。元代中西陆路交通又恢复了兴盛,将此类大型玉材运往大都是可以办到的。而现存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内的渎山大玉海,作为一件流传有绪的元代宫廷酒器,说明元人掌握着琢制此类大器的技术。 三、明朝的势力在西域仅及哈密,玉石产地和田、莎车先后属于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统治。和田玉输出内地的首要渠道仍然是朝贡贸易。 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欲制宝玺,时有西域商人从海道贡献和田玉 。永乐四年(1406)吐鲁番万户赛因帖木尔遣使进贡玉璞 ,此后西域各国进贡玉石者不绝于史。据《明史·西域传》,先后向明朝进贡玉石后的有于阗、撒马尔罕、别失八里、黑娄、把丹沙等,尤以哈密和吐鲁番为多,这些玉材都取自和田。 分析明代史料,可以发现在十五世纪中叶,贡玉出现了数量大增,质量转劣的新情况: 景泰三年(1452),别失八里贡玉石三千八百二十二斤,礼官言其不堪用,诏悉收之,每二斤赐绢一匹 。 同年七月,哈密贡玉石三万三千五百余斤,每斤赐绢一匹 。 同年十一月,亦力把里回回使臣马鲁丁等,进玉石四百块,重三千八百二十二斤,礼部俱验不堪,命悉收之,每二斤给赏绢一匹 。 景泰四年,瓦剌使者火只你阿麻回回,进玉石五千九百余斤,诏免进,令其自卖 。 景泰七年,撒马儿罕贡玉石,礼官奏:"所贡玉石,堪用者止二十四块,六十八斤,余五千九百余斤不适于用,宜令自鬻,而彼坚欲自献,请每斤赐绢一匹。" 由于进贡玉石优劣悬殊,弘治三年(1490)制订的回赐办法中,不得不分别规定玉石每斤赐绢一匹,夹玉石每四斤赐绢一匹 。在此以前,甚至出现过十斤贡玉仅回赐绢一匹的特例。 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也可以证明玉石质量的粗劣。定陵出土了大批随葬玉器,包括用具、首饰、玉带,还有几件玉料,经鉴定都是和田玉。但是玉质并不一致,除了玉圭、玉带板较好外,有不少是糟坑玉,器表留下了疏密不等的点状小坑,还有一些石性较重的劣质玉,瑕玷绺道颇多 。皇家用玉尚且如此,民间自然是等而下之了。 陆子刚是十六世纪下半叶活跃在苏州等地的琢玉名匠,有人形容他非好玉不琢,"凡所作器,必先选玉,无论有微瑕者,概置不用,即稍有玉性者,每弃而不治。"。研究一下现已公布的一些署有子刚款的传世品和发掘品,如青玉环把环、青玉婴戏方壶,可以看出玉质并不精纯,而多以技艺取胜,这正说明陆子刚在选材上所受的时代局限。 清代是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以此为比照,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明代和田玉开采的特征。清代玉材大规模输出,而以山料玉为主。乾隆后期,朝廷打击走私,1779年在阿克苏截获了走私玉石四千三百八十二斤十五两,其中楂子玉(即山料玉) 四千三百三十五斤三两,子玉四十七斤八两,山料玉与子玉之比为91比1  。以此类推,如景泰三年约四万斤的贡玉只能是以山料玉为主。山料玉与子玉相比,具有产量大、质量较差,这正和上述明代用玉状况相吻合。 可以肯定,从十五世纪中期开始,和田山料玉就已大规模开采了。 但是明人著作中多数只提到从和田河中捞玉。永乐十一年(1413),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他说:"于阗有河,河中出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对玉石开采和玉器琢制有当时最详尽的叙述,但他否定玉产于山中,"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著手,俟其夏月水涨,璞随湍流而徙,或百里或二百里取之。"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断言和田玉产于河中,"观此诸说,则玉有山产、水产二种。各地之玉多在山,于阗之玉则在河也。" 迟至十六世纪中叶,明人才记载山料玉的开采。高濂在论述玉器欣赏时,提及玉材出产,他说:"今时玉材较古似多,西域近出大块劈爿玉料,谓之“山材“,从山石中槌击取用,原非于阗昆冈西流沙水中天生玉子,色白质干,内多绺裂,俗名“江鱼绺“也。恐此类不若水材为宝。"可能正是由于西域商人顾虑中原买主洞悉山料玉比子玉易得后,不能赢得高额利润,方对山料玉的开采秘而不宣,导致依靠传闻了解西域的明人,在山玉大规模开采一个多世纪后才获知真相。葡萄牙籍耶稣会士鄂本笃在1603~1604年亲身游历喀什、和田等地,他为我们留下了和田山料玉开采方法、矿权所有和租赁方式的详细记载 。 和田山料玉大规模开采的背景是明代社会各阶层对玉石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西域与内地的贸易中,玉石已成为最重要的一项商品。1621年以前,仅内府职掌的六家店,一年贩入北京的玉材就有五千斤 ,超过了清朝平定新疆以后,和田、莎车定例每年进贡玉石的数量 。鄂本笃称玉石可能是运往内地的最重要的商品,"出卖玉石所得的利润,足以补偿危险旅途中的全部麻烦和花费。"。曾在1500年前后到过中国的布哈拉商人阿克伯·契达依则说:"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件商品比玉石更昂贵了。"入华的商人们带来的商品按照数量多少依次是:波斯马、粗羊毛、羊毛呢、玉石料块、金刚石等等。 清王朝结束统治后,随祭祀、宫廷活动没落,玉制品出路减少。民国二十一年1931南京政府委托广禄征集新疆玉料制造国玺,时任新疆主席的金树仁令和阗县长陈继善选送过印材。 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新疆当局曾主张改良玉产品花色。和阗、莎车曾做过:茶杯、盘碗、高脚酒杯、烟嘴、笔架、墨水壶、吸墨器、衣扣、笔筒、镇纸、玉尺、台球……。当时他们忽略玉石只有制作工艺美术品才能提高玉的价值这一起码的常识。结果费工多、成本高、产品粗,糟蹋了玉料,还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制作一个茶杯需要5天时间,一副台球需时12天,截一个40厘米的玉石断面要用10至20个工作日。因此成本很高,出路很小,卖不出好价钱。 据历史资料记载:1942年和阗县有琢玉手工业者20余家,工人34人,一个工人每月包括注沙童工月收入仅得10元按当时市场价换算可换大米80斤,琢玉工具有:截玉锯床,木制磨床。截玉锯床类似木工大锯,通过手工来回拉动及童工注沙注水切片;琢玉磨床类似学生课桌,下部装有踏板,踏板同轴杆之间有皮带连接,脚下交换踏动、磨床轴杆左右传动,随磨随将玉料置水盆中粘附磨料琢磨物件。 1958年开始提倡全民大办工业。此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手工业联社开始重视玉石生产,在和阗建玉矿,当时和阗开通的航班空位很多,便为自治区手工业联社空运玉石。联社向和阗玉石矿投资6万元,并派生产科负责人袁义峰任矿长,驻矿工作。自治区手工联社驻和阗地区手工业办事处在和阗设玉石收购站。北京玉雕厂在和阗常驻有玉石等级鉴定人员。 1961年自治区手工业局局长高树人亲赴北京招聘技工,一面招聘一面组织生产。1964年10月自治区手工业局当时与手工联社一套机构两个牌子玉雕组建成。人数13人,因陋就简在手工业联社仓库生产。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生产受到政治冲击。后来此厂“下放”交乌鲁木齐市管理。1976年乌鲁木齐市玉雕厂年产值为13万元,职工103人,其中工人93人。产品多为旅游中国的外国人订购。当时国内尚无人收藏玉器,主要原因怕招致“资产阶级思想情趣”之流言蜚语。“文革运动”中,“群众”要求工艺美术产品要为工农兵服务,不搞“四旧”,这与旅游市场需求尚有差距。当时玉雕产品有:牧羊女、叼羊、赛马、天马、玉杯、捧盒、花卉、鸟兽……后来增加了链壶、花熏、炉瓶。 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军委和各大军区组成代表团参加自治区庆典,国务院副总理、人民解放军元帅贺龙团长来疆观礼。自治区人民政府赠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阗玉象棋一副,此象棋曾引起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总理等人对新疆和玉及其工艺事业的关注。嗣后玉石开采及玉石产品正式列入计划。

文化

  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这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说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专家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但有关争论迅丕会长期进行下去。

  通观中国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无不以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原始的审美标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釆玉的技术越来越高超,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们对玉的认识越来越深。先民们在昆仑山北坡,找到了世界公认的美玉------中国新疆和田玉。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国新疆和田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或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和田玉不但是中国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国玉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代墓葬当中,女性墓出土的装饰佩玉都是多于男性,这也证明了爱情玉在古代的地位。玉作为情人信物,一是因为玉本身的性质:玉美,温润而泽,色泽典雅。借助玉的的美来表达对情人的喜爱和赞美。

  在汉文化当中,也有不害臊的诗文词汇借玉比人,突出人的容貌美和气质美。《诗经·召南·野有死麋》当中:“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经·魏风·汾沮洳》中:“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这些都是用玉来形容人的俏美。在对于和田玉子料的称呼问题在业内没有统一,通常有“籽料”、“仔料”、“子料”等称法。山料与山流水料在行业内就没有此种异议。那么究竟何种称呼才较为贴切呢?

  “籽”一般而言主要是针对植物来说,指的是植物所结的种籽,“籽”同时包含有孕育的含义,是植物生命的一个过程。“仔”主要是指动物,根据读音来看有两层意思:在读作“zi”的时候,指的是幼小的意思;读“zai”的时候泛指幼小的人或动物。把和田玉的子料称为“仔料”、“籽料”的情况在平时比较多见,这两个称呼反映了和田玉子料外形圆润、个头小的特征。但在仔细推敲之后,这两种称呼都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和田玉子料的本质。

  “子”字所代表的含义广泛而全面,有“种子”、“子女”、“幼小”等意,没有物性之分。因此,用“子”来表示和田玉卵石料,不仅能反映卵石料外形的特征,更从成因上体现了与山料的因果关系,“子料”是由母体奋力出来的玉石,在继承了山料质地特征的同时,再经过河流搬运和长期冲刷等因素的结合下,成为和田玉的精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玉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会时来时走,忽有忽无。玉的坚贞永恒,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坚贞、永恒。用玉作为爱情信物,表达了人们对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美好意愿。因此玉作为信物来说是能够充分表达情人之间的各种情感。

功效类

  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

  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均称和田玉可“滋阴气、壮肾阳、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和田玉的材质能够发气、可以吞吐,若对准穴位时,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它能随性而发,与人体的体温迅速结合,位于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常佩戴玉镯,可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气,养精神。

  和田玉古名昆仑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是有名的软玉石品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又《汉书·西域传》:“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和阗玉又名乌白玉。

  众所周知,和田玉是我国的瑰宝,其文化内涵也是不言而喻的。和田玉在我国历史悠久,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书曾提到“玉德“之说。虽然说法多样,但是大概内涵不变。东汉的“五德说”做了很好的诠释。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玉与人性相融的国家。《诗经》之中,便有这样的说法: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孔子除认为“君子比德与玉”外,更明确的提出了“玉德”之说,认为玉如君子,有十一德。春秋之后的历朝历代,见诸于古籍的玉德说法多样,大抵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多种说法。历史对于玉德的最后诠释,来自于东汉许慎的“五德说”。

  五德之一: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即材质温腻、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就像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君子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让你的性情最终得以蜕变。

  五德之二: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这是玉的忠义,也是古时君子必备的一种品德之一。俗话说的好:“画龙画虎难话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义”字看似简单,真正想要做到,却实在并不容易。

  五德之三:志——“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 。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现。

  五德之四: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的这一特点,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气!

  五德之末: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 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

  至此,玉彻底成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玉因为其在古代较为稀少,所以和青铜器、金银器等多用于祭祀、装饰、殉葬、进贡等,除此之外,玉石最大的用途是用于印章,最著名的莫过于和氏璧,当然和氏璧属于“硬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宝石产量更加稀少,无法大面积普及,而金银因其后期的货币作用,受君子不言利的影响,玉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被儒家文化圈所接受。

  对玉石的追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港台兴起,并发展出新的工艺,宣传理论依据主要是《红楼梦》以及部分古代出现过玉的典籍,比如说《诗经》、《论语》等等,而实质上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仅仅君子的提法就多不胜数,完全没必要当真。

  当代对于玉的宣传手段除了“君子如玉”的说法以外,就是“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了。而实际上根据实验,长期佩戴的过程或者所谓的“盘玉”的过程,实质相当于一个极缓慢的抛光过程,在工厂的抛光车间可以把一块黑色的铁块用布带抛光成比镜面还要光可鉴人的平面,只不过把这个过程加速了千倍万倍而已。

  当前和田玉的价格远远高于黄金,而其储量却远胜于黄金,证据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儒家文化圈政府会把和田玉或其他玉石做为硬通货储备在国库,而出了儒家文化圈,更加得不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