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圭作品:溪山清远图 纸本,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夏圭作品:西湖柳艇图 绢本,浅设色,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

  夏圭汉语拼音:Xia Gui), 中国南宋画家。字禹玉。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前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时任画院待诏。擅山水、人物,尤精于水墨山水。师法李唐、范宽、米芾 、米友仁等,加以发展变化,形成个人风格。画山水喜用秃笔水墨,下笔有力,较马远更为苍老雄放。多写江南水滨湖岸烟雨迷闬、雨雪初霁的景色。所画山石多先用水笔淡墨扫染,后趁湿用浓墨皴擦,整体感强,人称拖泥带水皴,具有水墨浑融的效果。其画构图擅作长卷横幅,景物布置疏密有致 ;喜作边角构图,取景突出,剪裁简练,有夏半边之称。画中点景人物,造型简括,形态生动;楼阁房舍,信手而成,简练准确。有《溪山清远图》、《山水十二景》(今存4段)、《江山佳胜图》、《西湖柳艇图》、《观瀑图》、《梧竹溪堂图》、《烟岫林居图》、《松崖客话图》等传世。子夏森,亦长于山水,承其家传。

  夏圭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

  夏圭所画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簇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写照。夏圭一类画法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画雪景学范宽。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卷、《西湖柳艇图》轴,均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遥岑烟霭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夏圭糅合了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作楼台亭阁可信手而挥,突兀而奇特,气韵高拔。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在题材上,夏圭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夏圭的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应该很合乎文人画对“平淡天真”的追求。夏圭将景物远置观者身外,画人物仅圈脸勾衣、点簇而成,楼阁随手勾画,笔简而形具。这影响延及元代:王蒙画中近景人物其衣冠、五官、举止皆精细生动;倪瓒画中几乎无人,而黄公望与吴镇画中人物的简笔则显然取法夏圭,画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袭李唐以至马远、夏圭的简略遗风。

  《图绘宝鉴》评夏圭:“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明代王履赞曰:“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晨之鄙格。”董其昌对“北宗”山水,多怀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夏圭一类画法多少有佛教禅宗的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 。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

  夏圭以其笔精墨妙、苍古简淡的独创风格,和马远一起把南宋山水画推向李唐以后的另一个高峰,使南宋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贡献是巨大的。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在技巧上有着重大的发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