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昶作品:《墨竹图》 纸本墨笔 48.3×25.8cm 苏州博物馆藏

  夏昶汉语拼音:Xia Chang,1388~1470),中国明代画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幼年家贫,过继舅父,改姓朱,名昶,后复夏姓,明太宗为之更名。曾任中书舍人、吏部考功主事、瑞州知府、太常寺少卿。擅墨竹、人物,墨竹师法王绂吴镇倪瓒,加以变化而自成一格。其画墨竹,结构严谨,讲究法度,以楷书笔法入画,笔墨遒劲厚重中具潇洒清润之趣。有《湘江风雨图》、《淇园春雨图》、《野林大士图》等传世。

  后人誉夏昶为画竹高手。他初姓朱,名昶,后复姓夏,太宗为之更名昶,字仲昭。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文皇十分赏识他的楷书,被推荐供事内省,授中书舍人。永乐命书宫殿榜。尝待从皇帝出巡于南、北二京。

  宣德(公元1426-1435年)中,转考工主事,仍供内直。正统(公元1436-1449年)中升太常卿。他为人坦率乐易,不拘小节,时常出入礼法间,人们也不怎么去责怪他。晚年回到故乡居住,以诗画宴乐自娱。

  夏昶画竹学王绂兼学陈继,有自己的面目,声誉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夏昶以楷书笔法画竹,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直浓巯,各循矩度而气韵生动。当时学他画竹的人很多,画史记载的如同里(昆山)的屈礿(字处诚)、海虞(常熟)的张绪(字廷瑞)、钱塘(杭州)的詹和(字仲和)。而以屈礿为突出。明吴宽《匏庵集》说:“今人家多得,往往出其手,真伪固自能辨。”徐沁《明画录》说夏昶“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箇竹,西凉十锭金’之谣”。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值浓疎,动和榘度,盖行家也。昆山之人师之者更数辈,独屈约颇类之,而人所得,往往出其手。尤精楷法,永乐命书宫殿榜。

  夏昶的《墨竹图》,属于古代文人墨客于案斗清赏的斗方小品,在夏昶的大幅传世作品中不太多见。此幅作品中所画墨竹取其一枝,由左下出枝,至右上伸展枝叶,形成对角线构图。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呆板感,主枝画成反“S”形,从画面构成来看,可以看出夏昶善于造险、破险,注重留白。画面中的竹子布置,看似不不经意间画成,实际上体现了作者驾驭画面的深厚功力。

  在这幅《墨竹图》中夏昶以相当面积的留白,不着一笔,而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形象部分通过墨色的变化,如离观者近的竹叶用重墨、浓墨,远的、里边的用较淡一些墨,竹子的枝干前后、左右、上下穿插亦然。

  从夏昶的遗存画竹作品中以大幅全景画较多,如《湘江竹石图手卷》、《墨竹卷》、《清风亮节图》、《湘江风雨图》等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恰当的运用了远近虚实、浓淡深浅的墨色变化,特别是在《清风亮节图》中,竹子的墨色变化层次更多,其空间感更是明显,画面形象写实逼真,具有达芬奇所说的空气透视的意味。夏昶所画的墨竹和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逸笔草草”之作相迥异,体现了作者高超严谨的造型能力,具有院体风格。夏昶在画竹方面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他喜作场景式的描写,竹石、坡岸、水渚、远林,实是一幅幅以竹为主的小景山水图卷。其画中之竹,烟雨明晦,风姿摇曳,各具形态,情、景、物相互交融,营造了别样的画竹境界,可以说在古代画竹名家中独擅胜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夏昶画竹,以其精深的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名重一时。他一改前人画竹独幅数竿的表现形式,而用巨幅长卷描绘竹树的千竿万梢,同时还“延之以洲渚,加之以风雨”,更显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他笔下的墨竹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人式的寄兴抒怀,而是还竹于其自然的生长环境之中,在竹画中融入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