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的体育园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运公园。这里还将作为北京赛区的核心区域,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部分冰上项目。公园南起北土城东路,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路北辰东路,西至林萃路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环北五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包括先前已经建成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990年亚洲运动会主会场)和一座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的工程,中轴线在公园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轴线由城市引出,穿过奥运场馆群,最终消失在森林公园的山水之间。

2008年赛时,奥林匹克公园设有包括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在内的10个比赛场馆、奥运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奥运会期间,有超过一半的金牌在奥林匹克公园内产生。

2022年冬奥会期间,将有7座竞赛和非竞赛设施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其中既包括利用国家体育场等2008年奥运场馆,也有国家速滑馆冬奥村等新建设施。

在赛后利用的规划中,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2009年至2011年,奥林匹克公园游人数量不断上升,各场馆通过不同的方式自负盈亏,其中国家会议中心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奥运会赛后利用最为成功的场馆。奥林匹克公园于2012年11月获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

奥运中心区的选址过程

1990年亚运会结束后,很快北京就开始准备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2年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提出以扩建已有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主体育中心,在奥体中心南部预留地建设一个新的10万人体育场,向北扩建奥运村;在西部五棵松建设“21世纪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体育馆和网球场。当时各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于场地的要求较低,北京仅需新建7个场馆即可满足要求。

然而,北京以两票之差负于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时隔5年之后,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次年3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同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规划工作协调小组”,对奥运场馆和奥运中心区的布局进行研究。中心区的选址总共经过四个阶段的选址工作,第一阶段共有15个方案,到第三阶段提出奥体中心、定福庄垡头亦庄4个方向,到第四阶段选择了奥体中心和东南部亦庄两个方向,细化为5个方案。最终,为了在申办过程中给评委以最佳印象,市政府决定放弃与京津冀一体化方向相适应的东南方向,选择因亚运会而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城市北部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区,把奥体中心向北拓展,利用中轴线北延线上原来规划的行政中心预留地改为奥林匹克公园。

这一片预留地原来是大屯乡洼里乡的范围。洼里因地势低洼得名;而大屯因为古战场宋军屯粮之处得名。此地原为农田,1960年代被规划为科学城,建设了917大楼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几家研究所在此办公。由于此地为规划预留用地,北京没有在此进行更多的建设,因而成为流动人口聚居的区域,甚至一度为废纸交易的市场。

申办方案

选址工作结束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立即展开了奥林匹克中心区规划方案的征集工作。2000年3月初,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对奥运中心区规划方案举行了国际竞赛,7月份经专家评审,评选出12个入围方案。随后,对各个方案进行综合之后,形成了申办方案。

申办方案规划范围包括原奥体中心、中华民族园、中心区、民族大道、洼里森林公园,占地1215公顷(申办成功后核定为1159公顷)。在中心区新建体育场、游泳中心、体育馆、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射箭场,并利用新建展览中心的展厅作为比赛场馆和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包括已有场馆在内,共设置14个场馆,可举办15个项目的比赛。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中心分布在中轴线东侧,以裙房相连接;展览中心位于轴线西侧,与东侧体育建筑呈对称布局,中间中轴线上设置一个长800米宽400米的广场,北端设置一个双子塔,塔高500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作为写字楼、酒店等功能,模仿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门前方尖碑的造型,意图引进西方建筑风格,但它遭到了批评,被认为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西北角设置奥运村,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置3个餐厅,包含36万平方米的运动员公寓。在北部设置森林公园。

实施方案的形成

申办成功之后,考虑到安全、资金、可行性等因素,500米双子塔方案被放弃。随后,在北京奥组委的授权下,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2年3月又一次进行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的征集,并在7月16日至29日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展览。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是佐佐木建筑师事务所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联合设计方案,成为了奥林匹克公园最终设计的蓝本。这一方案中,设计者提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纪念大道”的概念,这条大道沿着中轴线向北延伸,从南至北依次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宋朝汉朝周朝夏朝三皇五帝五个纪念广场,其中最后两个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轴线最终消失在森林公园中,寓意中国古代文明发端于自然之中;森林公园位于五环北侧的部分以山林为主,寓意昆仑山脉;南侧部分以水系为主,寓意东海,中央设置一岛,寓意蓬莱仙岛。森林公园的湖泊作为“龙头”,引起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之中的龙形水系,把自然引入城市。

2003年11月又进行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征集,佐佐木建筑师事务所与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方案胜出,首次将中轴线命名为“通向自然的轴线”。在这几个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者进行了深化,经过多方面讨论取消了“五千年纪念大道”的概念,把森林公园主山移到五环以南,同时减小水面面积以压缩投资。

中心区和森林公园的建造

左边为“水立方”,右边为“鸟巢”,2008年摄。

奥林匹克公园的第一项工程——辛店路于2003年6月7日开工。同年12月24日,鸟巢水立方开工建设。地铁奥运支线2005年5月开工。森林公园同年6月30日开工。在2008年,这些工程纷纷竣工。水立方在1月28日竣工。鸟巢在6月28日的正式竣工则标志着奥林匹克公园和比赛场馆的建设全部完成。奥运支线则于7月19日通车试运营。

随后,奥运会2008年8月8日开幕到残奥会9月17日闭幕期间,奥林匹克公园作为主赛场举办了大量的比赛。残奥会闭幕后,奥林匹克公园对外封闭。9月28日至10月6日,奥林匹克公园免费开放(通过发放门票来控制人流),成为北京最热门景点;再次封闭2天之后对外免费免票开放。

结构

奥林匹克公园分为三部分:6.8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3.1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和1.64平方公里的已建成和预留区(奥体中心)。

  • 森林公园位于科荟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国古代园林技术,建造出“奥海”、“仰山”,作为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的终点。园区以五环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以人工景观为主,北区的定位则更贴近自然野趣。两区中间设置一座跨越五环路的“生态廊道”。其西侧设有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射箭场网球场(现称“国家网球中心”);其中曲棍球场和射箭场为2008年奥运会临时场馆,在其拆除后的原址,正在建设国家速滑馆

另一种划分方式中,除了奥运村之外的各区域按照规划功能进行组合,划分出五个片区:

  • 国家体育场北路以南为“体育功能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等主要体育设施位于此区域内。
  • 科荟路与五环路间为“森林游憩区”,对应森林公园南区。
  • 五环路以北为“生态康体区”,对应森林公园北区。

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的沙盘。可以看到主要的建筑物。摄于下沉花园1号院内的奥运规划馆,2011年。

奥林匹克公园围绕贯穿整个园区的中轴线设计了不同的景观,设计了三条轴线——中轴线、西侧的树阵和东侧的龙形水系。在龙形水系和中轴线之间设置了三段不同的空间(庆典广场、下沉花园、休闲广场),水系两岸也分别配套进行了景观设计。在临近轴线北端、森林公园南门的位置设有全高248.6m的北京奥林匹克塔——该塔虽然在赛会前就已着手进行规划设计,但由于无法保证在赛会开始前完工,因此是2008年赛会之后才着手施工,2015年建成的;作为替代,赛时在园区之中临时设置了一个标志性景观塔——玲珑塔(赛后并未拆除),赛时为媒体提供演播室、电视转播等服务。此外,园区中已有的历史遗存,包括北顶娘娘庙等古迹在内,也放在了景观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

中轴线本身设计为景观大道,总面积40万平方米,中间不设置建筑物(称作“虚轴”,与内城设置建筑物的“实轴”相对)。大道南起熊猫环岛,北至森林公园南门广场,总长3.7千米,在宽度为21至60米不等的范围内采用灰色花岗石模仿中国古建筑中的御道进行铺装,即使与市政道路相交的位置也保持不变,以保持大道的完整性。

西侧的树阵景观带宽100米,长2.4千米,南起四环路北侧,北至科荟路,中间在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东侧断开以形成广场。树阵中的树木间隔为6米,矩阵排列,树种以北京本地物种为主,考虑到成本没有全部使用银杏,而是以油松毛白杨国槐栾树等树种为方阵主体,两侧以银杏阵列贯穿。树下则从南部的硬质透水砖,变成中部的规则绿篱,最终变为北部的自由绿化,逐渐融入森林之中。

东侧的龙形水系总长约2.7千米,宽度20至125米,总面积16.5公顷,南起鸟巢南侧,北至森林公园奥海。虽然是人工水系,水源也是污水处理厂中生产的中水,但是在建设中人工构建了生态平衡,以达到自然净化的效果。西岸的湖边西路为非机动车道,在下沉花园旁设置了亲水平台,并辅以台阶、平台、座椅等设施。东岸则设置了带状绿地,西侧植被种植较矮较稀疏,东侧叫高较密,这样一来既利于从东岸向西观赏中心区,也使得中心区向东望去的景色富有层次感。

三段空间中,南段的庆典广场与中轴广场相连,为周边的国家体育场、游泳中心、体育馆提供赛时和赛后大型活动人流集散和室外活动举办的空间,南北两侧设置了喷水池。中段的下沉花园结合周边的地铁站和20多万平米的地下商业设施进行设计,以“开放的紫禁城”为主题设置了7个院落,自南到北依次排开,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4、5号院由道路分隔,采用同一设计),体现出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北段的休闲花园则自然种植了植被,作为中心区逐渐过渡到森林的缓冲地带,植被中间留有空地以便活动;在建的瞭望塔位于休闲花园内。

交通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及周边道路系统需要同时承担过境交通和公园集散交通需求,为了分流过境交通,穿过中心区的东西向主干道都设计了地下隧道,这些道路包括慧忠路大屯路科荟路。三条道路又各有不同。慧忠路距国家体育场较近,除了在游泳中心设置一个出口之外,全程封闭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并绕开国家体育场,相应的地面道路则只从中轴线西侧向西,东边没有地面道路。大屯路隧道配套有完整的地面道路,地下设置有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在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附近设置了快速公交车站,但是没有投入使用。科荟路的地下隧道没有开工建设,而地面道路甚至也在赛后被中断改为绿化。南北向主干道则包括林萃路北辰西路北辰路北辰东路,这些道路多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边缘,可以疏解数量较大的南北向过境交通。同时,中心区设置了多条城市支路以疏解公园集散交通。

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地下二层,设置有一条环形隧道,与周边各建筑,包括体育场馆、公共建筑、物业开发等相连。主隧道全长4498.92米,设有三条车道,单向逆时针通行,设计行车速度30km/h,布置于天辰西路科荟南路湖景东路国家体育场南路地下。隧道与慧忠路、大屯路隧道以匝道相连,在地面上设有12个入口和13个出口,并连接或预留连接周边建筑。环廊虽然早已建成,但是由于产权和管理权都不归政府,所以一直未能开通,何时开通也是一个未知数。

公共交通方面,北京地铁8号线南北贯穿奥林匹克公园,15号线也东西向穿过中心区并与8号线换乘,10号线5号线从公园周边经过;赛时8号线只建设了一期共四座车站,其中奥体中心站不开放,乘客可通过地铁10号线换乘,换乘时需先出站进行安检(地铁8号线在安保边界以内);同时也设置了公交车从5号线大屯路东站接驳至奥林匹克公园。规划中在东边的安立路、西边的林萃路和东西向的大屯路上各设置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但是目前只有安立路快速公交获得实施;各主要道路也都设置公交专用道。赛时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了7个临时公交场站,其中两个只用于驻车,其余5个公交场站有34条奥运公交专线连接,这些公交线路中,有6条线路在赛后获得保留。

参见

  • 奥运村街道:朝阳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其辖区范围包含奥林匹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