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乐死英语:Euthanasia,源自于希腊语:εὐθανασία,“好的死亡”;εὖ为“好的”,θάνατος为“死亡”),一种有意地结束生命以减轻人的痛楚痛苦的行为或措施。一般用于在个别患者出现了无法医治的长期显性病症,因病情属于不治之症或到了晚期,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病人或其家属不愿让病人再受病痛折磨,经过医生和病人(或其家属)双方同意后而采取了结生命的措施。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安乐死法律。英国上议院医学伦理专责委员会将安乐死定义为“为了结束生命而进行的蓄意干预,以减轻顽固的痛苦”。在荷兰比利时,安乐死被理解为“医生应患者要求终止生命”。然而,荷兰法律并未使用“安乐死”一词,而是在“协助自杀和应要求终止生命”的更广泛定义下包含了这一概念。

安乐死以不同的方式分类,包括自愿安乐死(Voluntary euthanasia)、非自愿安乐死(Non-voluntary euthanasia)或不自愿安乐死(Involuntary euthanasia)。自愿安乐死是指一个人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是合法的。非自愿安乐死发生在没有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并且在某些有限的条件下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包括主动和被动形式。不自愿安乐死在没有征得患者同意或违背患者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在所有国家都是非法的,通常被视为谋杀

截至2006年,安乐死已成为生物伦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在一些国家,与安乐死相关的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很大的公众争议。被动安乐死(俗称“拔喉”)在许多国家的某些情况下是合法的。然而,主动安乐死仅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是合法或事实上合法的,并且限制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咨询师和医生或其他专家的批准。在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几乎不存在对积极安乐死的支持。

分类

根据一个人是否给予知情同意,安乐死可分为三种类型:自愿、非自愿和不自愿。

医学和生物伦理学文献中存在关于非自愿(进而是不自愿)杀害患者是否可以被视为安乐死的争论,无论其意图或患者的情况如何。在汤姆·比彻姆(Tom Beauchamp)和阿诺德·戴维森(Arnold Davidson)以及后来迈克尔·雷恩(Michael Wreen)提供的定义中,患者的同意与否并不被视为他们的标准之一,尽管可能需要它来证明安乐死的合理性。然而,其他人认为同意是必不可少的。

自愿安乐死

自愿安乐死(Voluntary euthanasia)是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自愿安乐死在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是合法的。在美国,根据南希·克鲁桑(Nancy Cruzan)有关安乐死的判决后,被动自愿安乐死在整个美国都是合法的。当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死亡时,通常使用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一词。在瑞士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蒙大拿州和佛蒙特州,协助自杀是合法的。

非自愿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Non-voluntary euthanasia)是在没有得到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子如儿童安乐死在全世界都是不合法的,但荷兰根据格罗宁根议定书(Groningen Protocol),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已将其非刑事化。被动形式的非自愿安乐死(即维生治疗)在一些国家在特定条件下是合法的。

不自愿安乐死

不自愿安乐死(Involuntary euthanasia)是违背患者意愿的。

主动及被动安乐死

自愿、非自愿和不自愿安乐死可以进一步分为主动或被动(Active/Passive,或译为积极/消极)。被动安乐死牵涉到对延续生命必要的维生治疗。主动安乐死需要使用致命的物质或力量(例如进行致命性注射),并且更具争议性。虽然一些作者认为这些术语具有误导性和无益,但它们仍然很常用。在某些个案下亦存在着争议,例如应否将必需服用但有毒的镇痛药视为主动或被动。

执行与否

荷兰为例,目前在荷兰要执行安乐死,必须出自病人的个人意愿,并且有医生证明病人正在处于“不能减轻”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得先达成共识,确认安乐死已经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安乐死在许多国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例如美国特丽·夏沃案)。荷兰自2002年实施安乐死以来,执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且逐年递增。

一、目前已立法容许主动安乐死的国家及地区:

  • 欧洲: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西班牙(医师需亲自注射)
  • 南美洲:哥伦比亚(医师不得亲自注射,需由病人自行服药)

二、目前已立法容许被动安乐死的国家及地区:

  • 欧洲:英国、 爱尔兰、 芬兰、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奥地利、 希腊、 丹麦、 瑞典
  • 亚洲:韩国、 印度

三、目前已立法容许协助自杀的国家及地区:

  • 欧洲:德国、 瑞士、 西班牙
  • 北美洲:美国部分州(华府、加州、俄勒冈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华盛顿州、蒙大拿州、夏威夷州、新泽西州)、 加拿大
  • 大洋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 维多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大利亚州)

丹麦于1992年通过“预立遗嘱法”,由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管理,并在1998年时通过“病患权利法”,确认其约束性。任何末期重症、严重意外等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其负责医师都必须向病人本人询问,该患者是否有登录预立遗嘱。如果有登录,则根据预立遗嘱内的条件进行安乐死。

澳大利亚于1995年6月16日通过安乐死法案,1996年7月1日生效,但该法案在1997年3月25日被废除。只有维多利亚州于2017年11月29日通过安乐死法案,于2019年6月19日生效。

德国则禁止主动安乐死,但是重症病人可以以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要求被动安乐死。当病人因病重无法表达意愿时,其亲属可以代替他做出决定。

比利时众议院于2014年2月13日通过安乐死合法范围扩及未成年人一案,将成为继荷兰之后,全球第2个在严格条件下许可未成年的孩童实施安乐死的国家。

2017年10月22日,韩国保健福祉部称,从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15日将试行《维持生命医疗决定法》,临终患者可以在病情严重并且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自己决定是否继续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

西班牙国会于2021年3月18日表决通过一项与安乐死有关的法案,允许患有“严重而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衰弱性和慢性疾病”以致“不堪忍受”的病人接受主动安乐死或协助自杀。

台湾禁止主动安乐死,仅准许个人依安宁缓和医疗条例进行被动安乐死:

  • 安宁缓和医疗(指为减轻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生理、心理及灵性痛苦,施予缓解性、支持性之医疗照护,以增进其生活品质)
  • 不施行心肺复甦术(指对临终、濒死或无生命征象之病人,不施予气管内插管、体外心脏按压、急救药物注射、心脏电击、心脏人工调频、人工呼吸等标准急救程序或其他紧急救治行为)
  • 不施行维生医疗(指末期病人不施行用以维持生命征象及延长其濒死过程的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