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荦作品:跋黄道周《行书致乔可聘书札册》 上海博物馆藏

  宋荦(1633-1712),清朝收藏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清初大臣。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绵津山人、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白马客裔。河南商丘人。父宋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为兵科给事中。明亡前以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清兵入关,降清,后入阁为国史院大学士。荦幼逢离乱,又随父往来戎马间。10岁能骑烈马,13岁始学声律、书法。14岁入朝中为三等侍卫,以勇猛见嘉。15岁考察第一,应受通判。其父以弱龄不谙政事,令读书乡里,追随侯方域、贾开宗讲习诗文,为雪苑六子社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十六年(1677)补理藩院判,迁员外郎。历官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二十七年(1688)擢江西巡抚,平定夏逢龙叛乱,有惠政。三十一年(1692)调江苏巡抚。持大体,省事宁民,赈荒抚饥,被朝廷称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间,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驻跸苏州。对荦倍加器重和嘉奖,亲赐手迹和书画极多。荦在商丘城老宅内建御书楼,并勒石珍藏。四十四年十一月,升吏部尚书。凡事持正不阿。公余撰著不辍。四十七年(1708)以衰老乞休回籍。出都日,士大夫以诗赠别者数百人,春明门外,车马盈道。禹之鼎为之绘画《国门送别》。五十三年(1714)春,入朝祝康熙六十大寿,加太子少师。九月卒于里,葬城西南大史楼。

  荦诗文为当代所推崇,文受侯方域影响颇深。“流畅条达,有眉山规度。”荦又是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康乾时,北京古董商举物以宋尚书鉴定为荣耀。所收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西陂藏书目》一卷,计数万册。今人周绍良撰《清代名墨丛谈》,载《宋荦墨》三卷。认为“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善画水墨兰竹,疏远绝伦。擅长山水树石。著有《绵津山人诗集》、《西陂类稿》、《江左十五子诗选》等著作。

  淹通典籍,练习掌故,博学工诗,诗与王士禛齐名。精鉴赏,富收藏,所得各家名迹,公余之暇,朝夕研求,刻苦力学,遂悟画法。善书画。常请书画名家临门,出其所藏,属临摹副本。经耳濡目染,遂得画法。山水笔墨苍秀,构图严谨;水墨兰竹疏逸潇洒。汤右曾题其画云:“竹箭美必采,泽兰香宜纫;公乎镇东南,空谷无幽人。偶然托墨妙,写此平生亲;咨嗟魏公俦,小笔乃尔神。” 好与人交游,与卞永誉、高士奇、孙承泽、梁清标、周亮工、曹溶等收藏家关系甚密。书法宗二王,清隽秀朗,流传名迹有其书跋者,甚为珍贵。著有《论画绝句》、《漫堂书画跋》)《怪石赞》、《漫堂墨品》、《西陂类稿》、《筠廊偶笔》、《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枫香词》。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九、《清史稿》卷二七四、《国朝先正事略》卷九、汤右曾《太子少师吏部尚书宋公荦墓志铭》、顾栋高《宋漫堂传》。子宋至(1656——1725),字山言,康熙四十二年翰林,工行、楷书。

  宋荦的绘画美学思想,认为“画虽一艺,其用最大”。强调绘画对于人的心理具有调节舒适的功能,其用在于“适吾心”,“当尘埃劳劳中,忽得名画,便如置身长林巨壑,心为一洗,或对古名贤高士,则肃然起敬”。赞美画家师法自然。《论画绝句》:“二米落笔天机到,元晖得意图云山。画本何处任抚取,金焦烟雨空濛间。”重视天赋对于创造艺术的作用:“华亭天授非人力,六法何妨有未工。多少画家三昧语,留题断纸故麻中。”指出画家和文学家的共通点,在博大雄奇的作品中,尤为明显:“华原雪景特雄奇,韩碑杜句取相况,解道文人即画师。”又认为古人各有所长,均应尊重:“平生不识洪谷子,馀子丹青各有长。却讶华亭真放胆,竟从酒肆贬长康。”在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评价中,使用“天骨”、“移情”、“朴淡”、“古秀”、“清苍”、“秀润”、“神髓”、“风致”等审美范畴,尤其赞美“雄奇”的美学风格。指出画家要创造优秀的作品,除了应该师法自然之外,尚须与文化界朋友切磋,提高其审美修养:“远度具妙笔,居胜地,江山吞吐,人文切磋。其以画得名,非偶然也。”(《漫堂书画跋》)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