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汉语拼音:Zhan Ziqian;约550-604年),隋代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6世纪后半叶,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为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释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所绘物象生动而富情趣,颇受时人重视,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

  展子虔在绘画上善于创新。唐代李嗣真说他“天生纵任,亡所祖述”。他画人物,善用紧密的线条和能够晕染出浓淡的色彩,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和神态形貌,达到了神采如生、意度俱足的境地。他画马能注重描绘马的动势,虽站立而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躍之势。

  展子虔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他善于表现自然山水深远的空间感,传为他所画的《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是现存古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开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之先河,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展子虔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亦工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展子虔,约活动于6世纪后半叶,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为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实,尤长于山水。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所绘物象,生动而富情趣,颇受时人重视,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他所画“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个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善画佛道、人物、车马、楼阁、山水、殿阁、翎毛、历史故事等,尤以画山水闻名。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他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而自能开一代风气。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虽然与发现的隋代壁画中的山水相比显得成熟一些,但与记载并不相悖。《游春图》于尺幅之内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流连其中、乐而忘返的游客。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广阔空间。青山叠翠,湖水融融,士人或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微波粼粼,桃杏绽开,绿草如茵,美不胜收。这幅画作,山水重着青绿色,山脚用泥金,山上小树直接以赭石写干,树叶以水沈靛横点,大树多勾勒而成,松树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沈点,人物用粉点成后,加重色于其上,分出衣褶。画法虽显草率,且只用“勾”法而没有“斫”、“皴”等画法,但青绿山水之体已初成,故后人多认为展子虔的绘画开唐代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

参考条目